摘要: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一处岩石内部内发现奇怪的粉末,科学家认为其中拥有有机物质,但并不了解这些物质是否是富含碳陨石所引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可能与生命过程有关,但也有可能来自宇宙射线的作用。
火星岩石中或存有机物 太阳也是有天气变化的,只不过太阳的暴雨天是大量的等离子体流。当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日冕雨也会回落到太阳表面,几乎每个“液滴”都相当于一个爱尔兰的大小。科学家对日冕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40年的时间,通过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表明,太阳表面的辐射脉冲与日冕气体演变为“雨滴”回落有关。 范艾伦辐射带如同地球周围的甜甜圈,呈内外两层结构,2014年初,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宣布在范艾伦辐射带上发现了高能电子,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多数科学家认为太阳风是其作用因素,但即便在太阳风较弱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探测到这些神秘的条纹。事实上,地球自转可能是其形成原因。 2011年,科学家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古老的火星陨石,其可能记录了火星气候变化的故事。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穆尼尔认为该陨石形成于44亿年前的火星,经历了火星环境的变迁。如果火星曾经是一个温暖的星球,且拥有液态水,那么火星岩石中就可能留存这些信息,由一块岩石揭开一颗星球的气候变迁确实足够吸引人。 美国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发现水星存在活跃的火山,此前的观点认为水星并没有如此剧烈的地质活动。信使号在水星表面发现了来自火山喷发的岩石碎片,研究人员认为水星上的火山活动可能发生在10亿至35亿年前,而且水星的体积可能更大,只不过失去了其最外层,那么水星原来是什么样的? 土卫六是土星的一颗卫星,科学家发现土卫六上拥有海洋和湖泊,只不过其中不是液态水,而是甲烷和乙烷。这颗不寻常的土星卫星还有更加神秘的沙丘,长度可达到数百英里。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可能拥有更强的风,对此美国宇航局在风洞中进行了实验,发现要形成如此形状的沙丘需要强大的风力,但探测器还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极光的形成与地球磁场、太阳风的活动密切相关,也可以认为是磁场碰撞的结果,极光通常在高纬度的地区出现,但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层还存在磁重联现象,允许太阳风粒子进入地球磁层,形成巨大的磁泡包围着我们的行星。这种情况下,在高纬度地区可能存在磁重联捕获等离子体,使等离子变热,于是产生新型极光。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科学家发现金星电离层中存在一个神秘的空洞,这个区域内密度下降得比较严重。欧洲航天局金星快车也观测到同样的空洞,这可能与太阳风的冲击有关。探测器在太阳活动极大期观测到了这样的空洞,并形成了一个薄薄的带电粒子边界从金星后方延伸而出,酷似彗星的尾巴。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正在研究原行星的演变,他们试图通过灶神星的观测研究来揭示其变化。令科学家好奇的是,原行星的演变可能与暗物质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