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新闻:云南拱辰楼大火再敲警钟
云南拱辰楼大火再敲警钟,火灾已成文物安全“第一大险情”
近几日,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遭遇火灾一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栋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明代古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令人唏嘘。1月7号,国家文物局首次回应大火发生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古建筑保护工作计划。 1月3日凌晨,在云南巍山县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拱辰楼遭遇严重火灾,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令人扼腕叹息。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司长刘铭威透露,火灾原因和火灾主体责任人现在都已确认。“目前火灾事故原因已经查明,根据消防部门的现场痕迹鉴定,火灾起火地点为拱辰楼东南角夹层上方,直接原因为电器线路一次短路所致。而拱辰楼此前的保护管理情况是这样的:2010年初,巍山县文体广电局组织巍山县南诏古乐团在拱辰楼开展古乐演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随后未经审批,巍山县文体广电局擅自将拱辰楼交由南诏古乐团使用。拱辰楼的目前管理由南诏古乐团负责,巍山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刘铭威介绍。 据了解,火灾主体责任人、南诏古乐团团长殷俊华目前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古建筑本应是相得益彰的存在,却因保护不力而致双方损失。而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2014年1月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4月的丽江束河古镇火灾,这些都历历在目。据统计,2009至2013年间,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43起。 刘铭威坦言,火灾频发已成为文物安全中的“第一大险情”,有关方面正抓紧推出系列措施加强古建筑消防管理。“火灾对于文物建筑是最致命的伤害。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电器火灾事故已占文物建筑火灾事故的40%,这次拱辰楼火灾也属于电器火灾。针对文物单位电器火灾频发,国家文物局积极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快文物建筑电器火灾防控技术研究与试点工作,启动文物建筑电器火灾防控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并继续加大国保单位电器火灾的防范力度和支持力度。”刘铭威说。 我国许多古建筑为木质结构,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问题是古城镇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中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参考日本和北欧等地区的保护经验,通过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防火措施,用技术和人防双重手段最大程度保护古建筑。“现在建的木头房子,都有传感器,火大到一定程度,警报就来了,再建上喷淋装置,虽然也会有火灾,但不会火烧连营。日本每个乡村都设有居民自发组织与政府结合的消防队。我在日本多次看到他们穿着制服训练,水龙头一家一家送,这些都是重要的防火措施。”阮仪三说。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古建筑保护难其实不仅仅是消防问题,更涉及监察不到位、过度开发等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中国实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有大量分散在各地的文物需要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去保护,只有地方落实责任,才能从源头上保护珍贵的文物资源。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表示,古城火灾频发和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够警醒,不依法管理,古城火患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责任编辑:la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