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座高震区水下沉管隧道建成 创“6项国内之最”
摘要:国内首座高震区水下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日前建成通车。该隧道工程屡创工程奇迹,共创造了国内“六项之最”。 首座高震区水下沉管隧道 海河隧道隧道内景工人在隧道口进行测量由天津投资、中铁承建的国内首座高震区水下沉管隧道——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今天全面建成,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连接海河北岸于家堡金融区和南岸东西沽地区的海河隧道,地质全部为软土地基,抗震级别高、工艺新、涉及专业多,施工难度极大,系我国目前在建的第六座沉管法隧道,全长4.2公里,双向六车道,穿越海河地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每节沉管宽36.6米,高9.65米,长85米,重达3万吨,三节沉管总长255米,采用轴线干坞预制。 中铁集团联合高等院校、设计院和国内隧道、水利专家进行科技攻关,屡创工程奇迹:49天完成三节沉管,创国内最快施工速度;建成后的沉管沉降仅为1.4厘米,远小于设计允许的10厘米沉降量,并创造了国内“六项之最”: 一是国内首座高震区沉管隧道,抗震级别高达8级; 二是长江以北严寒地区首次应用沉管工艺; 三是三节沉管平面曲率大,纵坡达2.72%,为国内沉管隧道最大平面曲率; 四是海河水域国内最特殊,一半为海水,一半为淡水,水密度变化大,其水中浮力和压力变化快,难以控制沉管姿态; 五是沉管止水带为国内最宽,宽达35厘米; 六是最后一节沉管与北岸间隔仅为10厘米,为目前国内沉管隧道最小对接净空间。 据中铁集团海河隧道项目部经理介绍,自2008年11月3日开工以来,海河隧道先后有“沉管注浆基础冲击映像法检测”等12项技术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沉管注浆基础”和“大型沉管边管廓压载水箱”等2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并获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以上优秀工法8项;相继被评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国家住建部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 海河隧道正式通车后,在实现全天候通行的同时,将南北两岸的车程由原来20多分钟缩短至3分钟,并把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与临港工业区、天津港散货物流区连为一体,为“京津冀一体化”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