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篇报道火了,标题是《董明珠: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仅在微信公众平台就有腾讯科技、新浪财经、techweb等等这些账号进行了同题传播。标题足够惊悚,但事实是怎样的呢?董明珠疯了吗?
风口浪尖上的董明珠与雷军 参看原报道,作者提供了一份不完整的节目实录: 背景是董明珠参加深圳卫视某档访谈节目,谈到与雷军的赌局时说:「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接着又说「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 吊诡的是,作者加了一句「她的话引来台下观众一片欢呼:这是要分分钟灭小米的节奏。」 中国观众多内敛啊,即使有出格表现,恐怕也得是经过"驯化"吧。 在我看来中国观众的「一片欢呼」通常是「短促且极具情绪爆发力」的词。不排除现场有某个观众说了「这是要分分钟灭小米的节奏」,不过如果呈现出的效果是「一片」的话,可以判断他们都是来自横店的「群演」。 分析至此,可以还原的事实是:「董明珠觉得格力做手机不会很费劲,而且一旦做了肯定会超过小米」。注意了,「时间刻度」是用来定义做手机的难易程度上,而不是用来定义后面的「超过小米」。实质上,不说明是「销量」还是「价格」,更未说明「何时超过」的前提下,这几乎是很难得出答案的命题,顶多算一种宏愿而已。 那么标题如果换成「董明珠:格力分分钟做手机」、「董明珠:我做手机肯定超过小米」是不是更符合实际情况? 没错,那个报道的原作者及后来的跟风传播者,就是把一个像在蛋糕前吹蜡烛许愿的「普通吹牛逼」事件成功变成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恶性吹牛逼」事件,手法是:「脑补」、「拼凑」、「嫁接」。 写这么多字单纯只为指出这个报道的不严谨?那我闲了!我想说的是,这种博眼球的写作方法正大行其道。 显然舆论对于董明珠的围剿与嘲弄突破了底线,用起了「曲笔与嫁接」,只为炮制一场全民审丑的盛宴。董明珠之于这个行业,就像小牛队言谈不羁的老总库班之于NBA,不过是「嘴大了点」、「个性激进」些而已。并不伤天害理,反倒是他们给这个严谨、一丝不苟的「灰底色」圈层注入了新的颜色,提供给舆论场审视企业家生存状态的不同切面。 执拗对抗互联网思维的董明珠,或许可以看成是不愿剪辫子的那个人,拒绝蒸汽机的那个人,对抗发现新大陆航海者的那个人,她有她的坚守和抵达成功的自我路径,她不该登上大字报被张贴的哪哪都是。任何成功都是阶段性的成功,小米的成功法门未必就会一一反衬格力的失败之路,时间的推进会证明对错,时间也会给董明珠们一个足够裂变的土壤,而我们的宽容则代表这个社会的底线与良知。 董明珠们的出现蛮有意思,比起红色意识形态打造的「国母」、「大姐」等新阶级贵妇群像,比起官方宣传谱系打造的「最美女教师、女医生」等道德模板,董明珠们向权力主义指定的公共审美尺度发出咄咄逼人的挑战,以贴地飞行的姿态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能炖鸡汤也飙狂言的企业家形象。 所以,放开那个董明珠,要知道再过若干年,你们如今更为追捧的雷军可能也会被嘲弄成食古不化的人。 董明珠做客深圳卫视节目 《董明珠: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1月6日消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在录制深圳卫视的财经节目《百佬会》时,回应了与小米CEO雷军的10亿赌局,以及内部讲话呛声竞争对手。董明珠表示,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以下为实录: 董明珠当天表示,自己一直没明白和雷军的赌约要赌什么。只记得在央视2013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雷军在台下对她说,是别人让他跟董明珠赌五年内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没想到在台上,雷军提出他赢了只要董明珠赔他1元。 “我想1元太少了,就提出10亿元。”董明珠说。 “如果真的要赌,那就是赌谁的生命力强。”董明珠认为,无论看对社会还是对国家的贡献,自己都是赢家。 董明珠唯一认可的是小米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可以说是赢家”。但是,在董明珠眼里,“小米就是个做手机的”。她直言今后不可能与雷军合作,也不会学习小米的模式。 对于近期小米公布的2014年销售额:税前700亿元。董明珠不屑一顾地表示,相比之下,格力的数字是税后1400亿,增速是每年200亿,“让他怎么赶都没关系。” “小米号称(估值)450亿美金,不知道什么东西值?而格力市值1000多亿是看得见的。”董明珠对最近市场热捧小米也不以为然。 谈到小米的粉丝经济模式,董明珠也不认可:“粉丝营销么?今天粉你,也许明天就不粉了。要拼粉丝,格力也不怕,每年5000万用户”。 董明珠解释,小米说穿了是个投资者,不管做手机也好,还是做其他产品,只能说是投资某个产品。而不像格力,真的是凭技术来“做”,并且有自己的规划,要做百年企业。 董明珠放言称,“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她的话引来台下观众一片欢呼:这是要分分钟灭小米的节奏。 有意思的是,董明珠对其他互联网公司大佬,比如马化腾和周鸿祎则颇为欣赏。 董明珠的评价是,马化腾的互联产品真正具有跨时代意义;周鸿祎自己接触过,觉得他可以给年轻人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