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建筑设计需考虑居者的感受

2015-1-7 08: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7| 评论: 0

摘要: 建筑是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寄居地,大部分时间上演着民众们的喜怒哀乐。建筑是无法脱离人类的情感而存在的。    因为即使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屋,人们也会对他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在说话和写作时为他加上“孤 ...

建筑是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寄居地,大部分时间上演着民众们的喜怒哀乐。建筑是无法脱离人类的情感而存在的。   

因为即使一幢无人居住的房屋,人们也会对他产生同情怜悯之心,在说话和写作时为他加上“孤零零的、萧索的”等带有消极情感的形容词,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参考建筑理论家班尼斯特·弗莱彻绘制的建筑树,在世界各地共生的树根下,有着能滋养建筑的六种不同养分:地理、地质、气候、宗教、社会、历史。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走进一个四合院中,会感到好像回到母体中那种温暖和亲切的原因。我们所怀念的既是四合院的建筑实体,古老的材质和构造,也是其中的家庭氛围和传统的人际关系。   

情感或许是个空泛的词。但是,对于将人与时间、空间相联结的建筑师来说,居住其中的情感需求并不空泛,除了视觉之外,还会落实到人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简单说,就是住在其中的感受。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曾说:“我一直提醒自己,把我的建筑物当成人的身体来建造,当成骨架和表皮,体块和隔膜,还有丝绸、天鹅绒、贝壳等衣饰。”   

“现在的建筑也在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宗德新教授表示,“有的设计师会考量人在空间里的每个动作,以设计出最合适的结构。比如,原来的厨房是L形的,现在有的厨房改成了U形的,就是为了减少人们在做饭时候的走动。”   

宗德新指出,绿色建筑将会是一个发展方向。而就住宅而言,最典型的就是精装房。“装修过程造成极大浪费,拆墙补墙等,还有住户间装修房屋的干扰问题。在国外,特别是欧洲,根本没有清水房一说。”宗德新说,“对于各自想要各自的装修风格,众口难调的问题,可能发展为菜单式的,根据买家要求装修。不过这些一时难以实行,还是要考虑房价的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