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水利 查看内容

大渡河安谷模式助力中国水电走出去

2014-12-19 10:1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7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从乐山城区出发,沿着苏沙路驱车40分钟就能到达大渡河安谷河段生姜坡,奔腾汹涌的大渡河水在此已非常温顺,穿过安谷水电站,大渡河和岷江合二为一。 大渡河安谷 ...

摘要:从乐山城区出发,沿着苏沙路驱车40分钟就能到达大渡河安谷河段生姜坡,奔腾汹涌的大渡河水在此已非常温顺,穿过安谷水电站,大渡河和岷江合二为一。

大渡河安谷水电站鸟瞰图

  龚嘴、铜街子、长河坝……大渡河这条岷江最大支流如同一串项链,串联起全国第五大水电基地上的颗颗水电明珠。虽然装机总量才77.2万千瓦,仅仅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一台机组,但大渡河干流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级安谷水电站却注定要在中国水电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安谷水电站采取了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全产业链建设模式;安谷水电站兼顾湿地生态等河坝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水电站和当地市政建设融为一体;安谷水电站还是国内 “先移民、后建设”移民新政出台之后首个取得核准的水电站……
  全产业链建设、注重环保和移民的 “安谷模式”不仅助力中国水电大步走出去,未来还将影响中国水电发展趋势。
  数字安谷
  2012年安谷水电站正
  式动工,2014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同等水电站的施工记录。
  利用坝体将形成连接
  乐山市区和沙湾区的快速通道,双向四车道,从乐山城区到沙湾区所需时间将从现在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
  安谷水电工程建成后,
  大坝上游将形成100年一遇的防洪体系,下游也将形成20年以上的完整防洪体系,使河段全面达到防洪标准。
  投资建设的3500万元
  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已投入使用,未来将连同沙湾水电站一道每年向大渡河放归鱼类30万尾鱼。
  安谷模式的又好又快
  站在安谷水电站的坝顶,望着面前澄碧似练的大渡河水,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圣达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炯无比自豪,这位曾在三峡、二滩、锦屏等巨型电站干过的资深水电人,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安谷水电站。
  安谷水电站的诞生一波三折,由于安谷水电站选址位于大渡河河流尾端,没有更好的空间,环保和移民要求高,建水电站在许多人眼里都“不可能”。
  经过专家论证和细化方案,安谷水电站采取的是“人工造坝”,即利用深挖长尾水渠来制造高差创造水头,这就意味着上下游20多公里长的尾水渠施工量,直逼三峡工程,通过设置生态流量、仿生鱼道等措施,安谷水电站环保和移民标准大幅提高。
  2003年,省发展改革委、成勘院将安谷水电站纳入规划,2006年,省政府批准安谷水电站开发研究方案, 2012年安谷水电站正式动工,2014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创造了同等水电站的施工记录,加速度跑出了“安谷速度”。“工期紧,强度大,不到3年的时间建设,道路施工只有5个月的时间,一天一个样。”安谷水电站总工程师杨正清如此阐述他对安谷的印象。
  不仅仅是快,“安谷模式”带来的还有好效益。在投产发电之际,经初步测算:安谷水电站工程总投资核准概算97亿元,移民整体成本从15亿元增加到20亿元,人工成本等也在逐年攀升,但最终建设成本比概算投资节约10%以上。这在国内水电站建设中是难能可贵的。

    • 1
    • 2
    • >>
    • 共 2 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