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畦田灌溉技术”
畦田灌溉作为一种农田灌溉方式,具有节约水量、易于实现小定额灌水,灌水均匀度高,预防土壤盐碱化等优点,同时其入畦流量较小,减轻了土壤冲刷,起到了保水保肥,有助于作物增产增收之功效。本文就畦田灌溉作相关介绍。 1、畦田布置 畦田布置应主要依据地形条件。并结合考虑耕作方向,应保证畦田沿长边方向有一定的坡度。一般适宜的畦田坡度为1.5%。左右,坡度过大,容易引起土壤冲刷;坡度过小,湿润锋在畦田内推进缓慢,容易造成深层渗漏,不利于畦田节水。 2、畦田规格 畦田规格主要是指畦田的畦长、畦宽和畦埂的设置。 1)畦田畦长的确定应依据当地地形,综合考虑畦田纵向坡度、土壤透水性能、土地平整情况、土壤质地、种植习惯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条件合理设计。合理确定畦长主要是为了提高灌水均匀度,便于种植、管理和采收以及农业机械的应用。如畦田土质为粘性土质,透水性较弱的畦田,畦田设计要长,以便延长灌水人渗时间,保证灌水均匀。又如畦田纵向坡度较大、透水性较好的田块,畦长设计要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对于北方自流灌区,传统畦灌法畦长设计相对较长,一般为50m~100m。在提水灌区和井灌区,畦长应短一些。提水灌区畦长一般为30m~80m为宜,井灌区的畦长则以10m~50m为宜。 2)畦宽主要取决于畦田的横向坡度、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要求,以及农机具的宽度。通常,畦宽多按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数倍数确定,一般为2m~4m。传统畦灌法的畦宽一般都要求最宽不要超过5m,每公顷以约75~150个畦田为宜。在水源流跫小时或井灌区,为了迅速在整个畦田上形成流动的薄水层,一般畦宽较小,多为0.8m~1.5m;菜田可以适当再缩小,可为0.5m~1m。为灌水均匀,要求畦田无横向坡度,以免水流集中,冲刷畦田田面土壤。 3)畦田田埂的设计也是畦田设计的重要部分,其设计要点主要为便于操作、不跑漏水、少占耕地。实际操作过程中,畦田阳埂往往设计成梯形断面,也有少部分为三角形断面。对于梯形断面的畦埂,底宽一般为40cm左右,顶宽25cm左右,畦埂高20cm~25cm。田间畦埂一般为临时性的,修筑时应考虑结合播种与整地便利。对于像冬小麦等密植作物,畦埂上亦可播种。为防止畦埂跑水漏水,畦田邻近田间道路的畦埂可适当加高且最好修筑成固定畦埂。 3、优先推广小畦灌 将耕作田块改为畦块较小的畦块,也称为小畦灌技术。小畦灌主要是指畦田“三改”灌水技术,也就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小畦灌畦田的规格可根据灌区的性质,分别考虑。通常,对于机井灌区,畦宽按1m~2m布没为宜;对于一流灌区可适当加大畦宽到2m~3m对于机井灌区,畦长以30m左右布设为宦;对于自流灌区,畦长可加大至50m~80m。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