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改革引“活水”
[样本] 兼有湖区、山区、丘陵区,益阳市地形地貌多样,导致区域水情复杂。“水多、水少、水脏”的难题,时时纠缠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如何念好“治水经”?他们的做法是: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到底;依靠改革,引来“源头活水”。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益阳市的探索,为其他各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调查] 水情复杂:水多、水少、水脏 从地势上看,益阳市由南至北梯级倾斜: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山色半成湖。 “地形的复杂,决定了水情的复杂。”春节前后,记者来到益阳看水利,市水务局副局长侯利平介绍,洞庭湖最深点就在南县淞澧洪道的马泗脑(海平面以下3米),益阳地处洞庭湖的“锅底”;长江三口来水在境内迂回切割,益阳又像一个装水的“袋子”;湘、资、沅、澧四水汇集过境,益阳也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 水多,让这片土地饱经沧桑。一直以来,益阳是全省防汛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如今,虽有三峡大坝拦洪错峰,湖区防汛压力减轻,但资水柘桃区间(柘溪水库以下至桃江)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去年受“天兔”台风强降雨影响,资水桃江段水位一天跳涨7.42米,9月24日超警戒水位,成为去年全省少数几个防汛“报警站”之一。 水少,正在上升为主要矛盾。去年7、8月的大旱,益阳南部的广袤山区丘陵,苦于无水源,无奈旱情肆虐;而北部湖区由于渠系淤塞,机埠失修,外湖有水也调不进、用不上,只能望水兴叹。 水脏,已危及湖区发展大计。在南县浪拔湖的哑巴渡,整修一新的沟渠,没有及时疏浚清理,一年就长满了草,水质发黑变臭。农民饮用水靠打井,可井越打越深,原来打20多米深就有水,现在要打100米才有水。 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形成漏斗层;有的地下水,含铁锰偏高,不能长期饮用。在浪拔湖堤上,当地农民抱怨:身处“水窝子”,想喝口干净水都不容易。 “水多、水少、水脏”,成为湖区群众普遍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问题。 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到底 “水情越复杂,水利建设越要讲求系统性、协调性,更要科学规划。”在2013年度全市水利冬修现场会上,市委书记魏旋君带头参加劳动,她再三叮嘱水利部门,要尊重规律,科学治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