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土地开发整理也不例外,要想更好地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探索和掌握土地开发管理的规律。 1、同步协调规律 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不依赖于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不能以追求速度为目的,要稳扎稳打,做好每一步,在具体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事情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偏离土地开发管理的核心,也不能墨守成规。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不能因为土地开发整理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与对资源的利用,尤其体现在是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前提。土地开发整理要有全局观,要协调好各个方面,决不能不遵循其规律,盲目冒进,随意整改,顾此失彼。 2、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的平衡规律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决不允许超越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资源是具有整体性的,任何一种资源的变化,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其他资源的利用情况,有的变化可能是有利的,有利于实现人类发展目标,而有些变化则只会影响其他资源利用,阻碍人类社会发展。因此,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也必须遵循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的平衡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既得到最大的土地利用效益,又不会对土地造成破坏。诸如,渔业,每年都有禁捕期,而且捕鱼时应尽量使用大网眼的渔网,才能获得持续效益;林业的开发利用中也必须保证开采量与自然生长量的平衡,有时也进行人为种植,以免造成森林的破坏。 3、生态平衡规律 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生态规律无处不在,土地开发整理也要以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只有依循生态平衡规律,才可能是土地开发利用做到真正合理。土地开发整理要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要从整体人手,不能只看片面。开发整理过程中要从多方面人手,相辅相承,统筹兼顾,以整体观点进行综合治理。对于河流流域土地整理也要注意整体性,上游要抓水土治理,中游要注意农田保护,下游搞滩地开发,把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cj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