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一、施工成本预测 1.在工程施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 2.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二、施工成本计划 1.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 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是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2.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的原则(2014年新增) (1)从实际情况出发 (2)与其他计划相结合 (3)采用先进技术经济定额 (4)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5)适度弹性 3.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可以采用对比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测定。 ◆施工成本计划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三类指标: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如: 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按人工、材料,机械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施工项目总成本降低率,可采用: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工程项目成本降低额: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4.成本计划应在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和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进行编制;成本计划的编制是施工成本预控的重要手段,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 三、施工成本控制 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保证金返还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2.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规定了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 四、施工成本核算 1.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 (1)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 (2)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 3.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是一致的。 4.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 5.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确施工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的制度。 五、施工成本分析 1.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 2.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3.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 4.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局部成本偏差包括项目的月度(或周、天等)核算成本偏差、按专业核算成本偏差以及按分部分项作业核算成本偏差等;累计成本偏差是指已完工程在某一时间点上实际总成本与相应的计划总成本的差异。 5.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六、施工成本考核 1.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 2.成本考核可以分别考核公司层和项目管理部。 3.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lwg 更多推荐: ·2014年一级建造师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不断更新) 2015一建辅导课程、辅导书热销: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