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邵韦平:凤凰中心创作与建筑当代性思考

2014-11-26 23:2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65| 评论: 0

简介:  主持人:今天上午最后一个为我们做学术报告的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先生,他报告的题目是“凤凰中心创作与建筑当代性思考”。   邵韦平:各位到会 ...

  主持人:今天上午最后一个为我们做学术报告的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先生,他报告的题目是“凤凰中心创作与建筑当代性思考”。

  邵韦平:各位到会的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时间已经比较晚了,我争取让我的报告精炼一些。

  刚才前面三位业界的泰斗对建筑做了很深刻的论述,我还是一个实践建筑师,并没有这么系统的论述,我待会儿还是想通过我的一个项目,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些斯卡和我们的观点。刚才几位领导,特别是王院士对现在建筑的一些不太健康的现象给予了一些批评,其中提到一些复杂建筑,待会儿我要说的正是一个复杂建筑,但是我并不反对他的观点。刚才王院士也说了,他也不反对这种复杂的建筑,只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能不能给它做好,我就想通过我们这个项目来展示一下,这样一个建筑是怎么完成的。

  首先说一下我们这个项目的创作历程,这个项目已经建成了,并不是在图纸上,我们通过了6年的时间,并不是在现在兴这个风的时候才做的,在六七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这个工作,我们为了完成这个项目,集合了相关学科的技术,当然也包括数字技术,这也是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它是集合了当前比较先进的多学科的技术,然后通过我们对建筑设计,以及对建造的全面控制,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完成度。

  复杂形体的创意,使得我们必须用数字技术来参与设计深化和控制,让建筑产生前所未有的独特效果。设计中我们并不是从简单的形式来入手,主要还是从建筑的整体需求,从建筑各个环节的控制,特别是通过技术建构的方法,去营造一种具有当代感的建筑效果以及建筑美学细节。

  功能设计方面,我们是基于对未来使用者和运行需求的引导和策略而展开的,从而让每一个到达现场的使用者都能感受到凤凰独有的特征,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去参观这个项目。

  我们为什么要建这个房子?刚才也说到,北京是这些年建筑竞争比较大的场所,特别说到了央视,由于央视的形态,确实引起了建筑创作的很多波澜,当然凤凰卫视应该说跟它属于同业,它也很急迫的希望创造一个跟它相提并论的建筑,他也有这样的考虑。我想我们这个设计最重要的还不仅仅是出于一种形式的考虑,而是考虑到它的场地的条件,比如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场地,它由于有不同方向感的边界,使得很难用一个正交的形体来适应这样一个场所,特别是背后还有大片的绿地和水面,所以需要有一个比较柔和的形态来应对这样一个基地的需求,这是我们首先的考虑。当然,凤凰的文化也是我们介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凤凰是传递华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纽带,它也弘扬一种中国文化精神,比如它的太极的logo,也是体现它对文化的诠释。

  在这里面,我们用了一个数学模型莫比乌斯,这和这个基地,和凤凰的文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通过它来体现我们建筑的理念。在这样一个建筑下,我们通过一个柔和的圆的外罩,把两个不同的功能整合起来,使得建筑形成一个很完整的形态。

  在这样一个形态下面,我们有一种新的理念。我们知道复杂科学使得我们对自然界有新的认识,同样在建筑领域里面,复杂理论也让我们认识到城市和建筑也同样是多样性的。由于数字智能使得我们不但达到一种空前的表现的水平,同样也使得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去对建筑进行美学控制,包括产品的加工,以及建造方面提出新的机会。这可以看到,我们通过一种高完整度的控制,使得我们的虚拟现实和实际是一样的。我们应用复杂性的概念,不仅仅是在一个形式,而是在于一个手段,我们通过三维协同,对这个项目进行了高完整度的控制和BIM的技术。这样一个手段可能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由于我们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建筑的控制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我们建筑的一个剖面,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概念的运用之后,使得我们创造了一个很独特的形态,这些形态不仅仅是一个造型,同时它可以服务于我们的功能。

  这个地下一层是唯一的连成一片的地方,它用于连接地面各个区域的重要的结合层,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公共交流的场所。

  在首层由于我们在东西两边做了一个翘起的拱桥,所以使得这个建筑是被分离的,特别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这个建筑的广场和城市可以对话。

  二层以上是一个连续的环状建筑,前面是我们的办公楼,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复杂形体,我们仍然可以做成一个很高效的平面,让它便于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我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参观体验场所,在建筑的顶部也安排了一些交往的空间。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新的数字条件下的一些设计的新的考虑。这个方案从开始的模糊的概念,到逐渐完形,形成这样一个比较稳定的形态,我们在以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很多学生认为到这个阶段的工作就完成了,就可以交给一些有经验的施工图设计师,就可以单独去完成工作了。但实际上我们判断,一个造型只是我们这个工作很早期的局部工作,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这些工作仍然是我们创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这里面,我们要根据现在对建筑的理解,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系统划分,这种系统划分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人工的分配的管理,我们需要每个人都干他自己擅长的事情,同时也对我们整个的文件的运行,也进行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对我们的造型进行进一步的几何逻辑建构,我们以前对建筑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我们仅仅通过一些轴线,通过一些魔术对建筑进行控制,对未来的建筑,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更精细化的手段,通过更精细的几何控制,对它进行全面的把控,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为它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几何控制体系。这种体系来自于我们对专项的一些考虑,比如说这个里面要考虑到我们结构的一个形态,还要考虑到结构每个杆件的轨迹,通过对形态和轨迹的控制,保证每个构件都是可以描述的。同时我们对幕墙的分割也要进行描述,所以这个几何控制不是抽象的,而是完全服务于我们每个专项。

  在这样一个分隔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机理的设计,我们为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皮机理。同时它的结构也是独特设计的,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结构选型上,我们应该为每个建筑定制它独特的结构。以往我们的结构是以材料的最节俭为原则,我们希望扣件都是相贯交叉的,在这里面我们让两个交叉的构件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插入一个幕墙,这种综合的技术考虑的方法,是我们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每一个专项不应该仅仅考虑自己专业内部的最佳性,而要考虑到综合的需求。

  这个建筑立面,我们的建筑装修不再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本身的结构和幕墙体系来表达它的建筑之美。这个项目的幕墙也是考虑到一种复杂表面的离合的需要,我们基本的原则是在一个光滑的表皮上分成虚实两部分,实的部分是一个等宽的基于结构需求的表皮覆盖,虚的部分我们做成一个渐变的,通过一种鳞片的幕墙的方式把它包裹。像这样一种策划,我觉得是未来建筑中所需要加强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鳞片式的表皮方案,这个表皮方案有点像我们过去北方的那种窗斗,它通过一种折变的方式,来适应这种曲面的扭转,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解决了在一个复杂体形弥合上要用曲面玻璃的现状,在这上面我没有用曲面玻璃,而用平整的方式完成了弥合。表面的结构不是互相叠加,而是融合在一起,可以相互的替换。

  这样一个复杂的曲面建筑,不可避免会要一些弯扭的扣件,这里面我们是通过对材料的一种研究,我们用适合弯扭的进入来做构件,不适合弯扭的玻璃我们就把它做成平面。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我们有一个200多米的悬坡,它轻轻依靠在外墙上面,连接很精细,体现了最高的建筑技巧。这里面还有一些复杂的体形,我们有一个演播楼的外壳,也是考虑到成本和技术的合理性,我们选用一种现在人造的水泥树脂材料,它是比较廉价的,能够完成不同形态的姿态需要,既能满足三维的需要,也能满足平板的需要,这也是配合它进行系统的开发。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建成的效果。

  除此之外,对机电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像做汽车一样去对机电进行整合,在这里面,建筑师不仅仅把心思用在建筑创作当中,其实对很多专业都进行了深入的协调,让它最合适的来满足我们这个建筑的需要。这里面我们看不到一些突兀的设备构件。我们通过我们的模型,让所有的设备更加高效地进行排列。当然可持续,对绿色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看到这些构件不仅仅作为造型存在,它同时也对遮阳进行了考虑。我们的富有表现的中庭空间也有它的生态意义,它的上小下大的设计,可以满足在过渡季不用空调的需求。还有我们外窗的开启放在折板的后面,它的开启和不开启的姿态是没有变化的,所有的雨水都可以通过表皮流到地面的景观水池里面,这是一种节水的考虑。

  由于我们采用了数字技术,为下游的工种创造了很好的信息条件,使得我们的结构制造和幕墙加工都达到了很高的数字化的条件。一般来说,钢结构加工主要是来自于结构专业提供的信息,而在凤凰这个项目里面,这个业主跟我表达,他80%的信息来自于建筑师的建筑模型,所以看到这个数字技术在未来加工中它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个80%比例的模型信息的支持,使得这个钢结构加工达到了空前的精度。所以看到在工厂里面,通过我们的模型,可以把每一个杆件完全的模拟出来。

  再看看我们的幕墙,我们的幕墙单元是一种完全参数化计算出来的,由于这样一种完全非标准的概念,使得它已经无法用常规的手工的手段来完成,我们通过数字编程,可以比手工更加高效地实现这样一个数据的转换,在凤凰的幕墙里面,应该说在我知道的这个行业里面,它是唯一通过数字化的生产实现了这个产品的加工。可以看到这3000多个单元都被有序地进行了现场控制,而且最后这个设计是不需要二次现场实测的,完全通过我们的理想模型进行安装,而且是精准就位。

  数字模型技术确实为我们各工种的配合,以及精细化的程度都带来很大的支持,应该说这个工程它没有在错落空缺上花很大的代价,只是说它在造型上增加了一些成本。

  由于这样一个手段,使得我们获得了一个很独特的体形,它已经优雅地立在朝阳公园的城市之角,成为一个建筑艺术景观,这个形态也融入了环境。3000多个鳞片单元,把这样一个建筑包裹起来,也实现了一种就像自然界的形态一样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我们以往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从这张图上看到这个结构,它既具有力学的效果,同时又有美学的意义。通过这样一个加工,使得建筑也节省了装修的成本。我们的室内达到一个很理想的状态。这是我们的中庭,这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建筑里面的形态。200多米的环坡使得公众可以更近距离欣赏这个建筑,也能看周围的景观。

  这样一个项目建成之后,已经超越了业主最初的预期,最开始只是要为一个媒体做一个演播基地,现在它已经把这个名字改为“凤凰中心”,可以作为公共的文化设施,这已经超越了他的预期,我们在里面成功举办了伊东丰雄在中国的学术演讲。这里面的空间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最后我想结合今天的主题,谈一下我的考虑。我们在创作和总结凤凰这样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创造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建筑。我们是停留在传统的表象中去寻求一种中国文化的古典复兴,还是从本质上去探寻在中国当代建筑形态的特征,这是我希要做出的答案。我们应该探寻建筑的科学规律,构建正确的现代建筑设计控制体系和理论方法,从而提高创作有些作品的能力,使中国的创作走向世界。西扎曾经说过,建筑师的工作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转变现实,创新不是要打断过去,而是要揭示一个新的秩序,新的秩序是根植于原有的传统中,一个最成功的建筑是从传统中西区与当代生活仍然相适应的部分,服务于当前的需求,并根据当下的表现映射出未来的远景。

  作为一个当代的建筑,我们要揭示的建筑的共性都有哪些呢?一是要强调建筑的开放性,建筑必须要与环境对话,与城市对话,与人对话,这是当代建筑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中国的传统建筑,比如说我们的紫禁城,它完全是封闭的模式,是为皇家、贵族服务的,它无法强调开放。而当今的生活是一个更加民主、更加与公众相结合的形态,所以我们必须要强调开放性。第二是多样性,由于人类的认知的进步,使得我们认识到自然的复杂、文化的复杂、人的复杂,因而形式上也应该是复杂的,只是说不能为复杂而复杂,而要探索一种现代生活价值的负责。建筑应该从一种简单的几何造型中脱离出来,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用更丰富的设计创意和实现方法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第三,精确性。我们以往有一个老话叫建筑齐不齐一把泥,建筑和制造业是不相关的,它可以容忍很粗糙的这种感觉。但是我想在当前这样一个年代中,我们应该随着人的需求的变化,从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生理的需要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发展,我们的建筑也应该追求适应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要用一种更先进的手段,来创造一种更人性化的建筑作品。这个精确化应该是我们要把握的方向。第四是科学性,刚才大家比较多的都在谈文化,相对于文化而言,中国当代建筑在科技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更存在差距。建筑如何应用其它学科的科技成果,把科技融为建筑的一部分,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课题。建筑设计不再为结构和这些建造技术犯难,而问题是我们要让这些科技在建筑设计和审美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在今天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可能不是简单的只是需要一些建造的科技,就是我们怎么把一个房子给盖起来,可能我们需要研究一种科技的建造,我们要创造一种更加具有科学性的建造的方式,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今天这个课题思考的一些观点,可能也有一些地方不是很完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们这个项目到现在也在总结,也有很多媒体做报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我不认识的美国的建筑评论家,在今年的第六期AIA的会刊上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一个报道,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还是很让我们振奋的,他说这个项目证明了中国建筑师可以登上历史舞台,发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模式的转变,意味着现代建筑的创新接力棒已经可以传递到中国人手中了。这是对我们一个很大的鼓舞,我想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也是对中国建筑界的肯定。

  这个项目通过我们的努力,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受欢迎的程度,在这里面已经举办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活动,这是德国的一个著名时尚品牌MCM在这里举办2015年春夏产品发布会的情况,这和我们设计之初的预想完全一样。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正是由于多学科的技术的融合,造就了凤凰中心,我想这样一个方式同样也会在中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建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