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盛大开幕,理事长车书剑致开幕词
时间:2014年11月26日 地点:五洲宾馆华夏厅 主持人(周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中国建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现在开幕!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在主席台上就坐的领导和嘉宾: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车书剑先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王芃先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设设计院院长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名誉院长王小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集团总建筑师崔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福义。参加会议的嘉宾还有深圳市有关领导,以及会议承办和协办单位的领导,他们是: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奥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中孚泰有限公司董事长。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建筑学会各地方学会的领导、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分会的理事、高等院校的师生、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新闻媒体的代表等600余人。在这里让我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中国建筑学会车书剑理事长致开幕词。 车书剑: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中国建筑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温暖的改革创新之城深圳召开,与我们本届年会的主题“在多学科融合中实现创新”深度契合,我谨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中心的感谢。中国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走过61个年头,它一直承载着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推动建筑文化的繁荣,为促进建筑科学技术的交流、普及和推广,以及建筑科学技术的实践和理论的提升,多年来做出了艰苦努力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学会为促进中国建筑师走出国门、组织国际交流,推动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提高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坚持建筑民族化和国际化的有机融合,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围绕提高中国建筑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围绕如何认识和坚持正确的建筑方针和设计方向,发挥建筑师首创精神,创作出更多的建筑精品,围绕着提升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极大地凝聚了共识,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并带有知道性的意见。 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习主席指出,我国城市建设问题是深刻而尖锐的,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内涵缺失,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的缺失问题由来已久,千城一面,盲目追求高、大、特,盲目跟风洋人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习主席针对当前的城市建设追求的贪大、媚洋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他强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要提高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强化创新理念,完善决策和评估机制,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我以为,习主席这段话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高度关心和重视,同时也对我们寄予了厚望,语重心长,深刻而尖锐的批评,也正是对我们的激励,为我们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我们行业建设和发展的纲领。 建筑同时又是技术和以后的完美结合,好的建筑作品不仅要强调文化底蕴和支撑,还必须强调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和拉动,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找到科学的方法去实现它,将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最终体现在建筑的高品质上。建筑艺术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其中涉及建筑材料、结构技术、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防火防水、施工等众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这些方面的巨大进步,为建筑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和信息化技术,促使了生产方式变革,为建筑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建筑必须保持对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高度关注,必须努力于最新技术和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借助相关学科和专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实现多学科的有机整合和融合,而促进建筑整体发展,这是对我们实现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并已成为当代建筑发展创新的时代主题。 最后,我讲讲今后一段工作。根据行业的专家大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多次座谈讨论中大家形成的共识,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建筑领域要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个关系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用我们专家的话说,继承传统不等于复古,现代和时尚不等于媚洋。继承传统的东西,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和张之洞那时候就提出来西为中用,他讲中为体西为用,讲的就是西为中用,毛主席把它说得更清楚,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第二,要强调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方针,虽然我们前两年的大讨论拿出了很多的方案,但是大家还是认为这个老方针要坚持。 第三,要强化建筑作品的精品意识,鼓励建筑师的自主和首创精神,要为社会和时代创作出更多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建筑精品。建筑精品这个问题是去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60年的时候俞正声老部长写给我们全体建筑工作者的一封信中特别提到的,要做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建筑精品。 第四,要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保护城乡环境,实现自然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创作中更多地吸取地域文化特征,追求文化品位,树立高度责任感。文化是灵魂,地域是根基,当前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第五,把建筑传统与创新作为设计创作的思想源泉和动力。 第六,提高设计品质,坚持高质量创作,在研究与设计中,设计师要关注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城市空间品质,精心设计,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设计师。这方面,我们几个大师和院士多次讨论讲,这是跨学科的问题,希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培训中,不要仅仅是一个学科上下工夫,要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的知识要多灌输一些。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很多院士讲,现在的建筑出现偏差,就是我们为谁服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业主服务的问题。要坚持民生,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大众。关注社会的人文内涵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结合。 第八,对国内外建筑形态、模式及配套发展趋势加以研究,对使用功能和环境品质要严格要求,而不能只是追求外在的形式。特别是最近总书记的讲话确实要研究,我们讲的高、大、特、异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反思,但是把关也很难,现在最高的建筑是上海中心,高度为632米,现在在南方另外一个城市要建一栋超过它的楼,这个搞来搞去怎么把握它,现在建设部的领导也在研究这个东西,对于这些高、大、特、异的点了几个城市的名字,究竟下一步怎么办,好多问题不是说说就拉倒的事情,或者是简单的用一两句话。比如媚洋的问题,什么叫媚洋,现在有几个讨论很热烈,我们要讨论研究,既要贯彻中央的精神,同时要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问题。学术的问题,我们也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媚洋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指导思想的问题。 第九,要把建筑节能、绿色低碳的理念作为融入到设计方案的作品中,不断鼓励提高建筑师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最后,希望各位建筑师继续深入学习中央关于城市建设和建筑创作的讲话精神,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的建筑精品,同时也对本届年会的承办单位表示感谢。特别是我们的代表一致反映,广东省、深圳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我们这些学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次来了600多位代表,这说明我们学会有凝聚力,更重要是看重广东省和深圳对全国的影响,大家都想看看你们的发展。确实,深圳的发展真快,过去我在香港,经常来深圳,这几年来得少了一些,发现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城市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各个承办单位为保证本届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辛苦而细致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也感谢为这次年会做出贡献的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最后,祝愿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