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行业:与规划设计一体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住房装修依然主要采取现场施工方式,但这种传统的装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装修模式变革迫在眉睫。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原副总工程师孙克放曾表示,用住宅装修一体化(全装修)来取代离散化的装修,无疑是一种革新。“其本质是用科技密集型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的手工业生产,从而全面提升中国住宅装修的档次和品质。”无疑,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能保证住宅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更迅速,更环保节能,甚至综合成本更低,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业内专家一度再三强调,采用工厂化方式后,施工失误率可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仅为0.01%,精度偏差以毫米算小于0.1%。 然而,一直以来,率先试水住宅产业化的企业却被蜇得满头是包。 据媒体公开报道,早在2008年,万科上海住宅产业化项目就出现了明显渗水、不隔音等质量问题。业内专家分析称,万科该住宅产业化项目出现严重渗水问题是因为工程参与各方对新工艺的把握不够成熟,加之万科对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工艺关键质量把控不当,同层排水也成为验收标准的盲点。 而对我国最早研究和致力于推广住宅产业化的企业——远大住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实地调研则显示,项目质量情况也不甚理想。 “虽然没有像万科项目的渗水问题那么严重,但隔音效果不好一直困扰我们。”远大住工一个早期住宅产业化项目的一位业主反馈说。 作为住宅产业化中的重要结构体系之一,钢结构住宅中墙面开裂严重、板材拼接缝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温隔热效果不好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品认证处处长刘敬疆曾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钢结构住宅主体结构没有问题,但是‘三板’(楼板、内墙板、外墙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也一直阻碍着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推广。”业内专家表示,不仅钢结构住宅推广受阻,在内装领域,问题更严重。钉子都有可能钉不上墙板,就算盯上了也可能破坏墙体保温层,进而引起墙面开裂等问题,这对内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目前的住宅产业化项目中,往往是住宅产业化产品供应和施工企业各自为政,由不同的单位来操作,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不集中,责权界定模糊,也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事业部总经理李裕军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住宅产业化部品供应商有可能以总包形式出现,包揽从土建到后续精装修的所有环节。原北京万通精装设计师主管表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未来住宅产业化室内装修企业也将走综合服务商的路线,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施工、技术研发、部品生产和整体家居为一体。” 事实上,在日本的项目开发中,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是一体的。在国内,精装前置的做法也开始慢慢盛行。比如华远地产、亿城集团的经验都是在建筑设计之初,甚至是在拿地、策划、规划的阶段,室内设计师就要介入,并且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户型优化、部品嵌入等工作。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