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是官员“画图工具”奇怪建筑来自“官员干预”
摘要:有媒体盘点各地冒出的奇怪建筑,将其归结为“官员干预”,并痛斥为“权势地标”,将设计师说成是官员的“画图工具”。这种说法酣畅淋漓,直抒胸臆,说出了问题的痛处,但却过于简单。 设计师是官员的“画图工具” 奇怪建筑来自“官员干预” 奇怪建筑怪在哪儿 很多奇怪建筑产生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成为“地标”,结果,有的城市左一个地标,右一个地标,还要每年不断冒出“新地标”。 秋裤楼马桶盖 奇怪建筑多为权势地标 一个社会现实是,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城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都出现了“不差钱”的局面。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主导者想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希望节俭,反而希望多花钱,仿佛他们手里产生的不是建筑,而是“丰碑”,是未来数十年里津津乐道、引以为荣的“发展标志”和“进步象征”。因此,设计投入大手笔,追加建设投资在所不惜,使得奇怪建筑有了“经济保障”。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全球的设计师都比较青睐中国,都希望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到中国来一展身手,由此也让中国的很多城市成为世界新奇建筑试验场和全球最新建筑展览馆。 奇怪建筑附加当地官员政绩观 还有一个社会心理是,很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过于片面,对未来社会发展认识出现了偏差。以为现代化就是没见过的,老的、旧的、见过的,统统不是“现代化”。这一认识,还表现出一种“反传统”的倾向。古建筑明明好好的,就觉得十分“落后”,没有“现代化”的风貌,怎么办呢?首先将其拆掉,用新材料原地原貌重建,加装上玻璃墙,一下子就让“古建筑”充满了“现代气息”。对于新建筑来说,更是如此,在广泛的建筑设计征集、招标中,明明有专家委员会,各个方面的人才精英云集,决策者拿出意见之前,让专家投票,也往往是越新、越奇、越特的建筑设计越能胜出,看似平淡、守旧的设计方案最先被淘汰。可见,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和过分迷恋,并非个别现象,而是需要普遍扭转的思想认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