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水利 查看内容

萧山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建设

2014-11-10 15:3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5|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在新一轮冬修水利启动、“五水共治”战略行动不断深化的当下,一组以“一湖两江三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已在萧山全面启动,萧然大地正在加快形成“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的大水利格局。 ...

摘要:在新一轮冬修水利启动、“五水共治”战略行动不断深化的当下,一组以“一湖两江三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已在萧山全面启动,萧然大地正在加快形成“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的大水利格局。

农田水利建设如火如荼

  重整河山正当时
  ——萧山全面启动“123”百亿水利工程
  从8000年前“跨湖桥文化”令人称奇的独木舟到茅湾里窑址中国瓷器文化的发源,从滩涂围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到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从中国制造十佳投资城市到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地处钱塘江畔,有着“勇立潮头、奔竞不息”弄潮精神的萧山,向来是一个敢于开拓、追求卓越、善创奇迹的城市。
  当时代发展的车轮走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今天,在我省实施“五水共治”战略行动的大背景下,萧山又有怎样的行动?作为全省唯一四次荣获水利“大禹杯”金奖的区(县、市),萧山立足全区域,着眼全方位,以重整河山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魄力,全面启动了以“一湖、两江、三大排涝圈”为重点的“123”百亿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萧山江河湖连通,洪涝旱联防,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联动的新时期水利发展大格局。
  心脉强劲
  “湘湖”跳动江河湖澎湃活力
  在萧山密布的河网中,湘湖,无疑居于心脏地位,这里南联萧山南部水网,北接萧山主城区以及东部水网。
  经由持续的开发与保护建设,目前湘湖不仅成为了杭州休闲旅游胜地,更是萧山城区的防洪调蓄工程。2012年“6·18”强降雨和去年“菲特”强台风期间,萧山通过提前实施湘湖水量预排预泄,设定水位控制原则,优化预排水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湘湖调蓄洪、涝水功能,有效提升了萧山主城区及其周边区域内涝的排除能力,避免了严重内涝现象发生。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萧山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五水共治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萧山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美丽品质城区的新形势,萧山对湘湖的定位显然不能止于上述。
  为此,在完成湘湖一、二两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今年萧山再次投入37亿元,启动了“大干三年、圆梦湘湖”的三期工程开发与保护建设。“此举在打造湘湖这张休闲旅游胜地‘金名片’的同时,可以做深做实湘湖调蓄洪水、排控涝水、保障供水这篇水利发展大文章,有力保障萧山城区乃至全区洪涝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水生态改善。”萧山区农机水利局局长陈关水说。
  据介绍,萧山地处钱塘江下游,饮用水供应完全依靠钱塘江取水,取水水源单一。一旦钱塘江遭遇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将对萧山的饮用水保障造成重大安全影响。对此,萧山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将湘湖作为全区应急备用水源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既保障了湘湖工程的有序推进,更有效破解了萧山饮用水源单一、保障度低的困境。在2011年建德新安江苯酚污染等事件处置过程中,湘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曾先后3次启用,有效保障了用水突发事件时饮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期工程实施后,湘湖总库容将达到1895万立方米,总应急库容将达到840万立方米,水质有望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可基本满足萧山城区7天的应急备用水源安全保障。
  站在湘湖跨湖桥上,金秋的阳光打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泛出粼粼波光,两岸尽是由疏浚出来的泥土堆积成的起伏土堆,遍植有各种各样名贵的花草树木,微风吹来,清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地理位置独特的湘湖还承担着萧山城区调蓄洪涝枢纽和中心之功能,自2005年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到目前实施的三期工程建设,湘湖水域面积将扩大到6平方公里,累计退耕还湖面积达到9000亩左右,库容也由一期的290万立方米增加至1895万立方米。”萧山农机水利局赵总工介绍道。
  湘湖的开发与保护建设,在有效提升湘湖调蓄洪、涝水能力的同时,还极大改善了湘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打通了湘湖与钱塘江以及内河水系,实现了湘湖的通江连河、水系一体、水景相融建设目标。在现场,我们看到通过小砾山水利枢纽、东风河、湘湖河,再到湘湖、老虎洞河以及密布的内河水网,滚滚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萧山中心城区,为萧山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支撑。
  提标增质
  “钱塘浦阳”挺起科学发展脊梁
  萧山浦阳镇,浦阳江许家后塘。宽约6米的堤塘坝顶差不多被一分为二,靠江一侧已经铺上粉红色水泥砖,并将配设花坛、休闲座椅;另一半则将铺上彩色沥青,可供人们散步、骑游。堤塘加设了约60厘米高的挡浪墙,采用混凝土现浇,经过人工錾凿后看起来像是青色的石块,凝重中透着优雅。挡浪墙外侧加装了吊篮,用来种植花草。堤塘内侧坡度约60度的护坡已种上碗口粗的紫薇和桂花树,还有山茶花等低矮灌木。可以想象,整个堤塘改造完工后,一方面可以提高防洪标准,另一方面,不啻是当地百姓休憩、运动的一条风景带。
  “这就是我们启动实施的浦阳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个试验段。总长2.3公里,总投资约4541万元,下个月就可以完工,届时可将堤防标准从原先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萧山区农水局负责现场监理的小谢指着正在忙碌的施工现场说道。
  浦阳江,在萧山素有“小黄河”之称,是萧山的“母亲河”,境内流长28.2公里,流域面积352平方公里,流经萧山南部浦阳、进化、临浦、义桥等镇,为萧山南部中轴线所在,更是南部发展的根与魂。2013年6月26日,省委主要领导专题现场督办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省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里程碑和参考系”。
  对此,萧山立足于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发展平台,以浦阳江治理为抓手,按照“提升水战略、治理水环境、巩固水安全”的水利发展思路,及时提出了浦阳江治理规划。萧山区委、区政府先后十余次专题听取和研究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区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重点督办决议进行积极督办。
  浦阳江综合整治工程概算总投资40亿元左右,计划5年内完成全线治理任务。通过实施堤塘提标、滩涂治理利用和堤塘沿线景观规划建设,进一步整合和提升浦阳江沿江两岸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使浦阳江两岸堤塘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全面提到50至100年一遇,并与湘湖连通,构建江河湖相通的水上旅游水网。努力把浦阳江两岸堤塘建设成为更加坚固的生命安全保障线,把浦阳江两岸打造成为美丽生态带、休闲旅游带、运动健身带和南部绿色产业发展带。
  萧山的另一条“母亲河”钱塘江,在萧山境内共有一线堤塘70余公里,经过多年建设,目前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的有32公里,其余堤塘防洪标准均为50年一遇以下。为切实提高境内钱塘江堤塘防洪标准和民生安全保障能力,使其防洪标准全部达到100年一遇,萧山区率先在全省启动了钱塘江“强塘工程”建设。继2011、2013年相继完成萧围东线外六至外八、外八至外十工段10公里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标准塘提标工程建设任务后,今年再次投入8亿元区级财政资金,启动实施钱塘江萧围东线10公里和五堡至七甲标准塘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到目前,萧围东线一期4公里标准塘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8%,五堡至七甲标准塘工程也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3%。

    • 1
    • 2
    • >>
    • 共 2 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