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岩土工程 查看内容

李四光 新中国地质领域拓荒人

2014-1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98|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 ...

摘要: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1889~1971,1958年入党

  李四光,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他自幼就读于父亲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他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发现错误后,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证实中国有第四纪冰川
  1913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师从包尔顿教授学习地质学,从而与地球科学结缘,最后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
  1920年,李四光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教学的同时,他对研究工作也不放松。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可是,李四光在研究蜒科化石期间,就在太行山东麓发现了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石头。他继续在大同盆地进行考察,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考察,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并得到了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回国找油田
  1927年,李四光应蔡元培的约请,离开北京南下,主持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担任所长。
  1950年5月6日,李四光从英国回到了北京。这一年他60岁,但是他觉得,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李四光科学事业崭新的一章。他提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和科联主席。在他的具体领导下,中国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5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地质部立即把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多才多艺一生简朴
  李四光有着很深的国学基础,不光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也好。他的音乐造诣也相当深厚,尤好是小提琴。他在巴黎写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
  晚年的李四光,生活很简单。李四光去世后,工作人员找来找去也没发现什么值得保存的东西。

  李四光小传

  李四光者,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也。少时即离乡求学,抱救国强邦之宏愿,后入英深造,学成即归,首创地质力学。勘地授学,屐履辗转南北;著说立论,声名播于中西。共和国新立,居重位而担大任,擎学术之纛,摘贫油之帽。致力地震预报,勇作党员先驱;倡导地热研究,乐为祖国远谋。赞曰:学如江河,品如山岳,光彩熠熠,功勋卓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