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在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隆重开幕
图片说明:1931时年梁思成、林徽因抵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后合影 图片说明: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现场 余遥摄 东方网收藏10月18日消息:林徽因的女儿、儿媳,梁启超的嫡孙、孙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百名建筑大师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人……10月18日下午,一场云集了海内外名流的特殊盛会——《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式在位于天山公园内的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隆重举行。 图片说明:1936年林徽因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图片说明:林徽因女儿梁再冰于特展现场 余遥摄 东方网收藏10月18日消息:为纪念一代才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著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诞辰110周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上海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以及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等有关方面的领导、负责人200多人,共同出席了《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式和纪念座谈会。来自梁思成、林徽因父辈梁启超故里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负责人和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地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的文化界代表,以及众多梁思成、林徽因亲属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赶赴上海,共同缅怀这位集建筑师、工艺美术家、作家、诗人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杰出女性。据悉,展览将从10月19日起向公众开放,展期3个月,并由东方票务发售公益门票限量观展。 图片说明:1935年于北京北总布胡同三号家中 图片说明: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歌——你去 余遥摄 走进展示手段新颖的展厅,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到林徽因、梁思成从“窗内到窗外”的人生影像。从大量的图像与测绘手稿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林徽因亮丽的形象,更将注意到梁、林两位前辈穿梭于兵匪战乱的荒野,实地测绘几千幢建筑物的身影。工作中的林徽因或攀爬于千年古塔之上,或与裸露郊野的佛像默语,勤勉而专注,迥异于传说中柔弱的女子形象。 图片说明: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件 余遥摄 展览中,我们还看到梁思成、林徽因这对艺术伉俪满怀强烈的救国责任感,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希望用生命探索一条国民新生之路的追求;他们在穷愁困厄、颠沛流离中坚守为人品格与学术精神的风范,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图片说明:1937年测绘陕西耀县药王庙时林徽因在药王山 图片说明:林徽因与孩子们在北海游泳 从病榻上孜孜不倦探讨国徽设计的影像,到梁、林家属珍藏的国徽图样;从梁思成给女儿详述国歌、国徽评选过程私家信函,到林徽因“抗战”之初图文并茂向儿女讲述面对外辱的决绝态度……一对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而透过一封封充满爱意的书信,梁启超、林长民这两位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学界大儒与儿女亲密无间、平等相待的侠骨柔情,无疑给今人的教育以诸多的启迪。 展览中,数十封名家书函的首度集中亮相,向世人展示了梁思成、林徽因及其同代人知识分子中西合璧的深厚功底,他们精神激昂的思想火花和鲜为人知的真实情感世界…… 梁启超的旧藏、林长民的手书、林徽因的工艺代表作、梁思成的精美手绘插图……200余件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或书信,或手稿,或日记,或艺术珍品,或扇面邮票,或生活实物,件件展品精彩纷呈,让人流连忘返。观众沉湎于氲氤的艺术现场,仿佛穿越于林徽因、梁思成思想激越的特殊年代。 本次展览创下了多项第一:第一次展出了林徽因的手绘彩色古建考察地图、梁思成的有声影像、费慰梅的手书贺卡等珍档;第一次全面集成了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影像,并由承办单位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和中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宣传部联合出版了《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第一次制作了《梁思成、林徽因与上海》专题片;第一次由相关部门跨领域、全方面探讨林徽因的综合成就;第一次有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全程参与展览筹备并亲自出席开幕式…… 走进如梦似幻的展览现场,“水中画、镜中图”这些别出心裁的展览方法和蔚为壮观的、宛似“英雄帖”般的名家书信,以及细可盈握的手提影像投影仪,向观众提供了全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的本次展览,从一开始就以林徽因的创意精神,打破常规。承办方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数年磨一剑,全面集成梁思成、林徽因家属和清华大学、梁林故居地、以及梁林父辈故里的各方资源,并开发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林徽因艺术衍生作品。因此展览未开就观众云集,预约参观者络绎不绝。 图片说明:梁思成《罗马古建筑》水彩画 图片说明:林徽因《故乡》水彩画 图片说明:林徽因素描画像 余遥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