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交通建筑 查看内容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沈阳站

2014-10-18 14:4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802| 评论: 0

简介: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引入沈阳站后,在既有站房西侧新建高速客运车场,在保留既有百年历史老站房基础上,对站房进行改、扩建。建成后的沈阳站作为沈阳市两个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将汇集铁路、地铁、城市 ...
      新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引入沈阳站后,在既有站房西侧新建高速客运车场,在保留既有百年历史老站房基础上,对站房进行改、扩建。建成后的沈阳站作为沈阳市两个重要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将汇集铁路、地铁、城市公共交通、社会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多种交通的有机衔接。站房最高聚集人数6000人。新建客运用房面积49998㎡,新建无站台柱雨棚100774㎡,老站房改造面积合计17152㎡。
      沈阳站东站房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在东北地区原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能保持历史原貌的车站建筑已经不多了,而沈阳站东站房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风格最为鲜明的一个。沈阳站的设计者太田毅和吉田宗太郎是日本建筑大师辰野金吾的学生。辰野金吾是日本第一代建筑大师,是日本建筑吸收西方建筑的有力传承者。
      我们的改扩建任务书要求在站场西侧增加五万平米客运面积的现代化西站房,如何与原来几千平米的文物保护建筑东站房相呼应并将新旧建筑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现代化交通枢纽,令旅客使用更为便利,这是个挑战。在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寻找保护历史记忆与挖掘使用功能的平衡点?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在改建过程中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对于已经是文物的东站房我们所能做的是“复原本真、整旧如旧、理顺功能、衔接新站”。把后来加建的的一些连廊、隔墙拆除,尽量恢复原始的格局;外观上修补破损、清洗翻新;东站房原经历次改建设有南北两处售票大厅,我们仅保留并改扩建北侧的售票厅,南侧售票厅改为候车厅以增加候车面积,二楼的原铁路办公区也改建为候车厅,以理顺功能;我们将新建的高架候车大厅与东广场老站房之间,用空中连廊相连,旅客可从东站房入口进入车站,然后通过自动扶梯上到二层,经空中连廊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大厅。
      新站房采用简洁纯净的半圆栱形,仿佛一轮红日烘托在老站房背景上,使得巨大尺度的新站房与小尺度的老站房之间取得协调。建筑的形态及比例与老站相呼应,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风格,使新站建筑仍然可以传达强烈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建筑立面细部运用钢、玻璃和外挂陶土板等现代的材质和精致的构造,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建筑形态将历史的沉淀与现代建筑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庄重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立面采用传统建筑的构图比例,檐口细部力求突出建筑的工业设计韵味。现代的大跨度的单元式钢结构拱形桁架体系与传统的地域建筑形象高度统一。
      新建西站房整体功能布局分为四层,分别为商业层、候车层、站台层和出站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旅客步行进站可以通过一层进口直接进入一楼大厅。一楼大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台安检机,安检后的旅客可通过4部自动扶梯或楼梯上到二层高架候车大厅候车。机动车可通过西站房东西向的匝道桥将车直接开上二层区域,乘客可直接步入高架候车大厅。这些人性化、现代化的功能设计让百年老站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西广场用地中心有座1950年代竣工的砖砌水塔,已失去功能作用,但却是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曾有相关部门以地铁需从下穿过为由要求拆除,经过我们与沈阳市规划、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终于保留下了这座“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作为西广场中心的核心景观。   
      在这一轮高铁建设大潮中,沈阳站、青岛站、北京西直门站是仅有的几座保留下百年老站进行扩建的项目。我们能参与这仅有的其中之一,幸甚!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