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南水北调每年分配给郑州市的水量为5.4亿立方米,在郑州境内共设置7座分水口门,分别向新郑市、中牟县、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用水覆盖率约60%。
穿黄工程盾构 郑州段干渠 郑州段毗邻市区的干渠长约61公里,桥梁众多,征迁难度大,地下管线复杂,是制约总干渠能否连线施工、确保顺利实现通水目标的关键。 密垌引水泵站 密垌引水泵站是从干渠向尖岗水库补水的重要设施,总重量一万多吨,下沉深度27米,在河南水利建设史上规模空前。 刘湾水厂 刘湾水厂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之一,供水能力为每日40万立方米。以南水北调水为主要水源,建成后能有效缓解市中心城区的供水压力,使郑州市供水布局更趋合理。 航空港干渠 每年向航空港输送丹江水9400万立方米,约占郑州南水北调总配水额的五分之一,可满足附近50万人口的用水需要。
穿黄工程破解7大难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荥阳孤柏渡下穿黄河,建设了举世闻名的穿黄工程。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在穿越大江大河的隧道施工中,穿黄工程是国内盾构领域在高地下水,充满泥沙、淤泥等复合沉积地层中的第一次穿越,是国内第一条穿越黄河的输水隧道,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如何让“长江水”顺利穿越黄河?如何从黄河底下复杂的地层中开凿数千米的隧洞?如何保证隧洞能承受黄河河水和河床的沉重压力而不漏水?这些巨大的难题,不仅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中无先例可循,在国际水利工程界也难求借鉴。经过技术人员的刻苦钻研,穿黄工程先后攻克了7项在国内外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穿黄工程于2005年开工建设,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成功破解,2010年终于顺利贯通。 谁能率先喝上丹江水 有“农夫山泉”之称的丹江水,比黄河水好喝。在郑州,哪儿的百姓有率先畅饮丹江水的口福? 记者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打探到,南水北调每年分配给郑州市的水量为5.4亿立方米,在郑州境内共设置7座分水口门,分别向新郑市、中牟县、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用水覆盖率约60%。 具体受水区域涉及老观寨水库、望京楼水库、尖岗水库、常庄水库和刘湾水库5座调蓄水库,供水目标水厂包括航空城一水厂、航空城二水厂、白庙水厂、柿园水厂、刘湾水厂,以及中牟、荥阳、上街等地的几个水厂。未来供水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已于7月31日提前通水的刘湾水厂,有望根治郑州市区传统低压“供水不足”区域的痼疾。 据介绍,由于郑州市区西南区域地势高,又处于几大水厂的末梢,四层以上住户时常经历“断水”生活,帝湖花园就是有名的“低压患者”。而位于郑州南郊十八里河附近的刘湾水厂,是南水北调中线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座地表水厂,日供水能力达40万吨,基本可补足郑州市西南的用水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