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TOD在中国》新书签发暨研讨会在津举行共同探讨中国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模式

2014-9-2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26|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摘要: 2014年9月23日,在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在天津召开之际,能源基金会中国举办了《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

摘要:2014年9月23日,在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在天津召开之际,能源基金会中国举办了《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TOD在中国》由世界著名规划设计大师彼得卡尔索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泉等人合著完成。本书为如何增强中国城市开发模式的可持续性、灵活性以及能耗效率提供了一套简明的导引和方法,为城市开发构建了一个新的框架,使开发中的各个元素融合为混合度高、适于步行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街坊和社区。


    在发布会上,三位作者围绕“创建以人为本的城市”,“实现繁荣、低碳的城市化”,以及“进一步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等议题,与到场的专家和读者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作为新城市主义大会的创始人之一,彼得卡尔索普指出,中国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如何建设好城市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人本尺度的缺失、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以及越来越长时间的通勤正在困扰着中国城市。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做出选择:是选择新的开发模式来创建宜居、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城市;还是沿用旧的规划理念来继续强化私人机动车使用,降低步行的适宜度?TOD开发的理念可以创建出更好的适于人们交流的环境,适于人们行走,让人们生活在一种不仅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还可以更好的生活交流。TOD的目的不是说来限制机动车,而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可选择的交通方式,让这个城市更适于绿色出行,建设更好的中国,从而更好的影响世界。《TOD在中国》为读者描绘一副蓝图并提供一个可实施的方法。


    杨保军教授认为,任何一种西方的理论或方法照搬到中国都是不尽合理的,但亦不能动辄以国情、文化背景不同为借口而轻率拒绝。借鉴其中普适性的经验教训和观念准则才是正确的心态。这本《TOD在中国》也许并不能立刻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结构和形态的指南,但通过普及、探索、实践和适应,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以车为本的城市开发模式和运行模式,它应该到了要让位于以人为本的开发模式和运行模式的时候。


    张泉副厅长则指出,我国自2000年后广泛开始了对TOD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对TOD理念如何与我国当前阶段的城市特征相结合也作了大量的探索。但在实践中,传统的TOD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如此大规模开发的城市发展。鉴于此,他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引入理念,还必须创新理念,同时强调中国城市开发的适应性,融入到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中,从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探讨TOD的做法,这些是《TOD在中国》与其他相关TOD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新区也在反思并开始贯彻落实TOD理念,本书提供了许多详尽的案例,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城市发展先进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同时对其他城市的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