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品评---新中国65周年建筑的人和事
摘要:2014年9月17日“反思与品评---新中国65周年建筑的人和事”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新科研大楼二层第一会议室成功举办。 以下为文字实录:
金磊:各位来宾,今天下午的会马上就要开始,还有几位专家在路上,比如清华大学的陈志华老师,上午有事,他来的时候可能有2点左右,今天来的专家大约有40人,每个专家8到10分钟,要6个小时,所以有的专家发言长一点,短一点,下面按照程序进行抓紧时间。 反思与品评,新中国65周年建筑记忆的人和事这样一个论坛或者建筑师茶座,现在开始。 今天会,我们有三位主持人,一位是业内非常有声望的布正伟先生。布是中房集团建筑设计资深设计师,中国建筑协会中国与创作委员会的资深主任。 布正伟:应该是荣誉。 金磊:第二位主持人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中国建筑技术集团公司总建筑师罗隽。 第三位是我,我叫金磊。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文物学术、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出版社… 承办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遗产,中国评论两刊编辑部。 下面就想把今天这样一个会源起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因为都有桌签不再一一读名字了,给大家名单里面由于现在专家也比较有变化,有的名单我们打的不够及时,比如北方设计院的孙找杰总经理,他的名字就没在名单里面我们表示特别致歉。 没有历史何以有现实,没有现实何以有未来,反思品评历史不仅使人明达,并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中国城市化快跑中需要反思,因为评论也是明亮的阳光,在建筑创作日益喧嚣中,追问深化和研究动力之一,不断探索并获得方向感。 建筑圈了的人和事,对此把他坚守的原则是不 希望不溢美不掩饰说真话谈真情,这应该成为建筑师茶座梳理65周年人和事遵守的准则。 他们太值得抒写最好的与最坏的,最恶的与最善的最难以琢磨与翘首可待的,敢怒敢言,有些事远隔万里却可以,如此多的人和事新中国建筑都应该记忆,如此丰富的建筑经历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视角做出品评,这些来自前辈者、开创者灵魂深处的回声,思考创新的动力之所在。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65周年,在中国建筑技术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的今天的茶座,如同2009年当时我们建筑创作杂志社举办回归建筑客观立场,建筑中国60年一样,将是一次留下建筑记忆的回忆,对此作为主办方我们也在不断反问自己,该反思什么,品评什么,召开此次会议该达到什么目的。 记忆与回望不是重拾传统模式,而是要在舶来品满天飞的时代找回民族建筑典雅表达,对未来不失记忆,记忆和回望不是要让传统与当代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既反对当代人躺在前辈的功劳铺上也要坚持重温并发现传统与现代经典的价值,记忆和回望,不是仅仅沉浸在长灵魂充满营养和慰藉,在世界文化的急流中站稳脚跟,反思与品评新中国65周年建筑的人和事是一个巨大宝库,并突出如下关键词,抒写与分享,畅谈与共游、回顾与揭密,重在提供一个以建筑人和事为中心横跨历史文化科学多元向度的交流平台。 这些建筑缺人文口笔与口述历史的研究,建筑界视野太低目标太远,不静下心来难以寻找味道,今天的主题营造贴心的精神对话。 真正的精神财富就是创造思想,而真正思想就是对真理 的探寻,文章我们认为它启迪了建筑界的媒体责任和本次的茶表达了面向真相信赖与尊重。 无论大家如何反思与品评,我们与建筑界的真相之间或许留有距离,我们相信为真相坚守和等待时是值的,真相不可掩饰,一定会留存在人们记忆中,今天所有参加的媒体人和专家都不是新中国65周年的旁观者都是积极参与者,我们代表三位主持人及主办协办单位的领导,衷心的感谢大家的光临。 下面我们有请东道主中国建筑科学院的副院长、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生导师黄强教授致辞。 黄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建筑界的专家、前辈和大师们来到这里,来到中国建筑集团总公司,参加反思与品评新中国65周年建筑的和人和事的建筑师茶座。 我们建筑集团总公司成立于87年,87年到现在20多年,我们形成了建筑工程与承包,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勘察工程监理,现在我们人员发展将近到4千人,年营业额大概30个亿,在中国建筑历史发展里面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说法,12年前,我们公司的一级建筑师只有一个半,现在一级注册建筑师达到90个,12年前设计产能300万,现在是5个亿,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里面也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还有一个设计院也是搞设计,这几年发展从人才,2个一级建筑师到90个在人才积累。 各位建筑界、前辈、专家聚在一起,以纪念的方式总结梳理走过65年的慢慢历程,建筑创作历史存在的问题,理清建筑史实,传承中国建筑师的思想,使之成为新中国建筑65周年的一个重要的记忆。最后,再次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本次建筑师茶座会圆满成功,谢谢。 金磊:谢谢黄总,下面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院士代表两个学会致辞。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