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中国门》建筑作品---入选2014年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2014-8-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795|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摘要: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4年6月7日至11月23日举行。曾主持中央电视台大楼总建筑师的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担任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基本则”(Fundamentals)。本 ...

摘要: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4年6月7日至11月23日举行。曾主持中央电视台大楼总建筑师的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担任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基本则”(Fundamentals)。本届双年展将有65个国家馆参加。

本文作者:建筑师刘均

一、背景介绍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于2014年6月7日至11月23日举行。曾主持中央电视台大楼总建筑师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担任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本届展览的主题为“基本则”(Fundamentals)。本届双年展将有65个国家馆参加。


  

作品材质:手工灰砖,花岗岩等   作品尺寸:高度5.3米,宽度2.9米 , 作品质量:5吨   

    本届建筑展从全球筛选了四件门题材的建筑作品,分别是南亚的印度门、欧洲的意大利门、北美洲的美国门,包括我们参展的《中国门》Chinese architecture,并列冠以“世界四大门”集体亮相威尼斯绿园城堡中央展区、构成一件关于门的建筑语境,并在世界建筑界引起广泛讨论。(中国门作品在威尼斯中央展区与世界四大门并列展出)       


二、策展理念

    在工业革命后的200年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城市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同时,城市环境却日益恶化。在城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拥有大量传统建筑而形成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环境也由于“工业化灾难”而遭到严重的破坏。本世纪初以来的“国际式”现代建筑运动,又助长了城市旧城区的破坏。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中国许多农民沦为与现代化逆向的”非现代化存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与农民渐渐失去了土地的话语权力。

    在国内,眼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但也在残酷的冲击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过度利益主义驱动下,无数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被拆毁,民众渴望的“新城新貌”却成了“千城一貌的 方盒子”。

    正是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自然村落的破坏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宿命思考。本次建筑双年展的参展作品,我们截取了“厚德载福”砖雕古典建筑的一个组建,通过自我复制的法则,在手工与泥土的反复揉捏中,去注解物象背后的编码。最后,这扇门以一个清丽的东方面孔,暴露在另一个陌生的物理经度上,当它存在的身份逐渐演变成一个被观看或窥探的的对象后,无论这个被观看的对象,使人的感官愉快或障目,都隐喻着种种前途未知的卦象,这,不正是许多乡村民宅的遇境吗? 

 (威尼斯展场平面) 


三、媒体关注

    本届建筑展从全球筛选了四件门题材的建筑作品,分别是南亚的印度门、欧洲的意大利门、北美洲的美国门,包括我们参展的《中国门》Chinese architecture,并列冠以“世界四大门”集体亮相威尼斯绿园城堡中央展区、构成一件关于门的建筑语境,并在世界建筑界引起广泛讨论。

    为了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观众深入了解中国门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思考,《中国门》作品在威尼斯展览现场有专业讲解员。据驻威尼斯前方工作人员发回报道,自6月7日开幕以来,每天驻足参观《中国门》的人数达到上千人,包括来自世界各大建筑院校的师生前往参观学习。如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威尼斯建筑学院、法国里昂大学、意大利米兰设计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该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及社会价值正在无界的传播。

    而《中国门》作品被放在绿园城堡花园一片葱郁的景观中,单件作品的展示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中国门》作品成为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第一件作品向世界观众展示的建筑作品,雷姆·库哈斯先生对中国建筑及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主持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建筑家的一生难得的荣耀,把《中国门》作品特别布置在首要位置,就是要保持这件来自东方的美丽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也是希望在今年的展览上给专业观众一个别样的见面礼。


    

    重所周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自1980年以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学术展览;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从这两个平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建筑家 。2014年6月7日上午,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式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开放,当天来自世全球一百多家媒体机构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中国门》作品从来自全国近千件优秀方案中脱颖而出,成功登顶本次国际盛会,受到国内外诸多媒体的赞扬。

    开幕式当天,执行策展人刘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筑作品不同与一般形式的艺术作品,建造中往往会遇到预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好几个个专业的团队配合才能最终完成.《中国门》作品重达十吨,从中国到意大利,运输便是一笔较重的开支。几经思量,最后决定把作品内部的砖石结构改成纯木材料,这样作品重量及运输成本都减了一半。因资金有限,我们选择了慢而廉的船运,经过一个月的海上航行,终于到达威尼斯城堡花园的展览现场,背后凝结着无数的汗水。”

    “我们的作品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参加本届双年展。令人感到兴奋,而在兴奋之余,我们的心境却无限惆怅,当下中国正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化进程中,从短期效益来看确实为社会经济增长做出了某些贡献,然而对中国的传统民居、自然村落的破坏力,不亚于一次战争暴力的带给传统建筑的伤害”。


 (开幕式现场)


 四、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介绍

    威尼斯双年展成立于1895年,是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最权威的艺术展览,展览门累涵盖绘画、雕塑、摄影、音乐、建筑等,随着建筑展览在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影响力。1980年开始建筑艺术作为一个专项展览。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这个国际舞台上诞生了无数卓越的建筑师。(如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便是在2006年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受到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并一举获得普利兹克奖。该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把“基本法则” (Fundamentals)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思想。希望此次双年展能够展现一次有关建筑的展览,而不是关于建筑师的展览。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达(Paolo Baratta)特别阐释了本届双年展“基本法则”含义 :-----这将是一次有关建筑的展览,继几届旨在颂扬当代建筑艺术的双年展之后,“基本法则”将着眼于历史,即聚焦于任何建筑师,无论何地、何时均须使用的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如门、窗、天花板等)以及过去100年来民族建筑的演变。通过分别在主题馆、军械库和各国家馆举办的三项相互呼应的活动,此次回顾展将引发对于建筑艺术基本法则更加丰富的全新理解。在过去的100年间,不同的政治体制、发展态势和国际建筑运动、及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曾经是特定的、本土性的建筑艺术成为了通用的、全球性的建筑艺术。为走向现代化,本来属于民族的建筑个性似乎被牺牲了。
    本届展览我们通过“聚沙成塔”的方式讲述过去100年的历史,各国家馆举办的展览展示在全球范围内建筑如何演变为单一的、现代的审美。同时揭示了在全球化浪潮中,独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将如何得以继续生存并发扬光大……


五、作品来历

    “厚德载福”砖雕门楼是中国“江南苏式古典建筑”的典型样式,该门楼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苏州一位儒商的宅邸建筑。“厚德载福”的砖雕艺术是中国南方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精细典雅的工艺水平,被誉为中国古典建筑“南方之秀”。 “厚德载福”门楼的主要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随着近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迅猛推进,使得许多民居建筑遭受继文革后的又一轮破坏,该门楼与1999年被苏州市楔古营造意外发现,经过古建专家朱祖华先生的精心研究、修复并重生。 本作品是经过反复修缮论证,最终确定为参展样本,在原作的基础上等大复制,并与2013年3月向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组委会提交方案草稿。(下图为双年展组委会英文介绍) 

《中国门》作品收录在历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文献中

《中国门》作品建造过程图


六、对城市建设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征地拆迁的规模日益扩大。征地拆迁本来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惠民利民的好事,但是,因拆迁导致的社会矛盾却不断凸显,暴力拆迁愈演愈烈,暴力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而拆迁的背后,无一例外都隐藏着暴利,既有开发商的暴利,也有地方政府财政的暴利,更有光鲜的“政绩”的暴利。在很多地方,“人民币”打败了“人民”,具有中国特色的拆迁,成为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剂,但是拆迁的背后却是一部部的血泪史,折射出在严酷的现实中谁都无法回避的深层次问题。 

    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但是,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城市记忆正在消失。


 七、再识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分成三个类别:其一是皇家建筑,包括离宫别院、皇家园林等;其二是文人建筑,包括宫观寺庙,官家宅园;其三就是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在现存的城市中,除部分皇家建筑分布在少数城市外。在历史性文物建筑中,文人建筑几乎毁损殆尽,传统民居是传统文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独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生生不息,大量留存于各式城镇乡村中。传统民居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积淀的成果,现存的民居为人们提供了进行社会、历史、美学、技术研究的信息,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同时,传统民居宜人的建筑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加以丰富细腻的建筑造型和装饰又为现代中国建筑的民族化创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智慧中国古人在创造居住环境空间的同时,也将对美的理想注入到建筑、空间环境中。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活习惯以及地方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居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如,北京四合院,江南小天井大厅堂民居,徽州民居,巴渝民居等。


八、独白

    从1914年到2014的一百年间,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革新给各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却恰恰又因为全球化的趋势,牺牲了属于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今天全球语境下的城市发展及建筑形式都趋于一种惊人雷同相貌。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发展模式。今天我们处在这个一切趋同的历史折线上,世界上有些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思考的问题和所做的事情往往是站在全人类社会的支点上展开工作的。

    一直以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思想一向具有建筑风向标的导向作用,雷母库哈斯终身奔走于世界各地之间,在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毅然决然的把“基本法则”(Fundamentals)作为主题思想,用他明察秋毫的双眸犀利的扑捉到世界各国的建筑迫切需要回归到民族文化个性发展的 世界要求,某种意义上来讲“基本法则”(Fundamentals)----四个字不仅倒出了建筑界呼之欲出的心声。这一点足以证明一个卓越建筑家的伟大思想,包括把本届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颁给韩国国家馆都折射着某种伟大的人格力量。于此,还盼在未来的工作中与设计界的同仁共勉。希望更多中国年轻设计师走出更大的领地。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