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北建城1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台北建城130年重点活动的“西门重现”竞赛结果出炉,近日在北市府抢先曝光,获选的九惠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吕惠瑛表示,这座“西门印象”外观为砖头红、石墙灰两色,将依照旧城门比例缩小五十分之一、打造高、长为七公尺、宽为四点九公尺、整体约两层楼高的大型钢构装置艺术作品, 设计、建造、一年维管费用约为五百万元,将从八月二号起,在西门捷运站四号出口外侧、永久展出。 消失了百余年的台北城西门,将于臺北建城130年的城庆日(8月2日),由九惠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西门印象”装置艺术,再度矗立于当年的塬址範围。记者会上,台北市副市长张金鹗、文化局长刘维公、文献会副主委庄永明、文献会执行秘书詹素贞,及九惠建筑师事务所吕惠瑛建筑师共同以模型亮灯仪式,为台北建城130周年系列活动再掀高潮。 台北建城是清末光绪初年的大事,筑城过程一波三折,历经数年才于1884年竣工,台北城共设5座城门,东西南北四门之外,又设小南门;甲午战败,乙未年间六月马关条约签署,台湾割让予日本,日人进城数年后进行市区改正计画,开始拆除清代建筑,1889-1901年间,拆城墙兴建马路,在拆除西门后因反对声浪高涨而中止。昔时台北城是由现在爱国西路、中华路、忠孝西路及中山南路所围出的城廓,城墙总长约5公里,绕城走一圈大概要1.5小时。消失的西门位于现在西门町中华路上,衡阳路与宝庆路交口一带,当年是通往艋舺,一座繁忙的出入口。 张金鹗副市长表示,如何在建城130年让台北市民有感?让台北市民更了解台北建城的历史?我们决定重现西门。“西门印象”作品在都市的未来发展中,将现代和过去的脉络连结,让建城130年的意义更加凸显,届时希望全台北市民都能共襄盛举。文化局长刘维公表示,成功转型中的西门町已是国内外游客必游的热门景点,透过“西门印象”重现西门,将重新彰显老城区的荣耀。文献会庄永明副主委表示,我们常说走进历史的长廊了解历史,“西门印象”让人好像走入历史的森林,作品的穿透性赋予了西门重现的生命力。 这次从竞赛徵件中脱颖而出的“西门印象”是九惠建筑师事务所吕惠瑛建筑师团队所设计,重现基地将会在今捷运西门站4号出口,中华路与衡阳路交叉口的人行道腹地上。吕惠瑛建筑师表示,作品从老照片中撷取西门立面为设计素材,运用有趣的分割、视觉错置手法呈现多重装置样貌,并掌握基地人行道等人流动态,选择节点设置,营造通透的动线保持人来人往的城门特性。 “西门印象”为依照旧有城门比例,等比缩小为高7米、长宽各为7米与4.9米,约两层楼高之大型钢构装置艺术作品,行人从每个角度看到的景象都不同,整件作品白天会因日照变化光影,再纳入街道傢俱及夜间灯光效果,藉由新的互动模式与都市休憩空间重现西门意象。 “2014台北建城1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将以历史为本,经由一系列的文化艺术表演、城门意象重现、老照片展览等,唤起臺北人对过去老台北的情感记忆,同时连结当代台北作为2016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改造计划。 记者会上同时公布了“夏秋季活动手册”,介绍台北建城130周年系列活动各项子计画,也汇整了多达28项的系列庆祝活动,即将于七月登场的焦点活动包括12场的系列讲座;八月的重头戏就是8月2日城庆日的西门风华再现、台北建城130周年特展;九月的台北铁道文化节、十月有中华商场特展、台北学学术研讨会、城墙石重现等;建城130“夏秋季活动手册”在台北市多个据点,如:捷运站、各大艺文馆所、机场及观光饭店旅馆等地点,供市民免费索取、收藏。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