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筑龙有约》教育新星&智库专家 卢锡雷

2014-7-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20|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筑龙有约》中国建筑智库专家,路桥行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卢锡雷,参加工作27年,先后从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高级管理、建设教育方面工作。个人专利12项;主编规范2项;国家工法3项,省级工法3项;论文发表多 ...

摘要:《筑龙有约》中国建筑智库专家,路桥行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卢锡雷,参加工作27年,先后从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高级管理、建设教育方面工作。个人专利12项;主编规范2项;国家工法3项,省级工法3项;论文发表多篇,主持工程项目四十余项。

卢锡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

      参加工作27年,先后从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高级管理、建设教育方面工作。

      个人专利12项;主编规范2项;国家工法3项,省级工法3项;

      论文发表多篇,主持工程项目四十余项。

      曾获: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社会职务: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研究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专访内容:

      1-自由风格:追求精神无羁;感受快乐表达!

      编者: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介绍下您自己。

      卢工:大家好,感谢《筑龙网》给我一个审视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我呢是生长在一个“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百工之乡”的江南山村,度过的童年留下物质饥饿,精神放养的多彩记忆。83年上大学是第一次使用普通话和吃辣椒,03年转型企业管理,14年入行大学教育。概括起来总结从业经历,可以说是:“经历丰富、不够专精、兴趣较广、跨度较大”。

      编者:您有怎样的兴趣爱好?

      卢工:可能算不上是爱好,都是东西南北不着边际的蜻蜓点水。记得在中交工作时,遇到陌生的同事会说,“哦!你的诗文比你的技术有名”,过了那个时段,因着行业的特点,东奔西走,喜欢交流甚至辩论,喜欢穷究物之理、机之巧。感悟世界,表达感受。

      编者:您有怎样的个人信仰?

      卢工:这个世界除了解开的谜底,可能还有更大的神秘,等待人们去探索。保持好奇心,传递正能量。

      编者:欣赏哪一类人? 

      卢工:欣赏那些自信、诚恳,从内心发出善良,有底线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愿意遵从付出和汇报平衡的原则。愿意和思想丰富、形式活泼的人、不喜欢与端着藏着的人,交往。喜欢单纯和简约的人做朋友。

      编者: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卢工:自由散漫、做有兴趣的事情,过简单的日子。

      编者: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平台,如何看待专业门户网站?

      卢工:互联网是今后的生活方式,打开和分享有形无形资源、资讯的载体,没有互联网,以后的生活状态,将是茫然无措的。专业门户网站则为“类聚的人”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是互联网体现个性价值的“会所”,有特殊的存在价值和位置。


      2-峥嵘岁月:忆往昔,多年经验总结与分享

      2-1 成果介绍

      编者:从您的履历上看到,1987年你开始从事建设工程这一行业,做过地基基础、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科研、施工和管理。请问您从施工到管理一路走来,发明过的多项技术专利,这些成果都有哪些特点和适用范围?

      卢工: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有的需要在方法上进行改进,有的在机具设备上,做出改进或者新设计制作,“实践中有真知”,做个有心人,处处都有发明创新。我的这些小小创新,都是在工程领域的软基处理、防渗墙、混凝土结构、岩土等方面。其实也设想过一些生活方面的,不过没有申请,当做是业务的“思想消遣”。

      2-2 案例分享

      编者:您之前的从业生涯中参建过的给您最为印象深刻的工程是哪个?

      卢工:我觉得虽然过去了20年,上海内环线高架桥2.11~2.12标段,那个3.96Km,从周家嘴路接杨浦大桥,跨四平路到同济大学后门辉河路的工程,是我最难忘的。政治性强、工期短、质量要求高、周边环境影响大、设计复杂,等等。对于28岁的我来说,是一个较为严苛的锻炼,那里的日日夜夜,真的是不会忘记。

      编者:我国工程项目咨询行业的现状如何?

      卢工:大家知道,我国的建筑业,是计划性很强的行业,管理体现出来的是行政强势、企业弱势,计划强势、市场弱势的大环境。体现在审批多、审批严,“指导多”,检查多。鉴于此,工程项目咨询行业是小众行业,在国内以纯管理咨询、技术咨询方式出现的,并没有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群体。

      2-3 经验传承

      编者:您的最新的作品《流程牵引目标实现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建设工程案例应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卢工:欢迎大家对我的研究成果提出批评指正。研究流程是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热门,我凑热闹已经很久。简单点说,企业或者项目,总是有目标的,比如工期、质安、环保、利润、扩张,达到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的职能和工艺活动,这些活动的管理对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些活动的有序化、高效化、低价化,就是管理追求的目标。实际上,这些活动的排列组合方式,就是流程。流程成为资源整合的源动力和切合点,达成组织的目标,这就是我研究之后得到的结论。

      编者:对建筑从业人员能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卢工:“流程牵引”理论,论证和突出了流程的核心地位,对于建筑行业,乃至任何行业的人士来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流程具有超越具体学科的横断学科性质,是哲学方法论的范畴,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其原因在于:流程指向目标、优化组织、整合资源、协同节点、打破“科层墙”、清晰职责。当然,有机会看我的书,给些建设性意见,最是欢迎。 


      3-卧底高校:投身人才培养工作

      3-1 弃工从文

      编者:您调入高校后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与以往对比,需要自身做好怎样的调整?

      卢工:刚刚进入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主要会从事一些教学、横向联系、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当然,现在学校都是以拉项目、搞科研、发论文为主业的,个人并没有充分做好这个准备,尤其是新的系统评价体系,能否适应很难说。最要紧的调整就是“思维节奏、执行效果和评价体系,以及工资待遇”方面的变化是很大的,没有试水,谁也不了解其中盐味。

      3-2 答疑解惑

      编者:在您的博文里,我看到一篇关于您对“卧底高校”之事的一些心声。您说过您想知道“高校是个什么样的组织?高校的管理如何?高校输送了什么样的产品?高校的人文世情?高校的效率怎么样?高校的钱怎么花的?”那么,您现在学校做老师,入职有段时间了,想听您谈谈现在教育带你的感觉是什么?

      卢工:“卧底高校”当然是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批评已经够多,但是深刻的不多;有关教育的负能量传递也够多,但是建设性意见也不多。夸夸其谈的批评跟“亘古不变”的教育体制都令人失望,改变的行动很少,也谈不上改变的效果。教育限制在教点技术,而且多半是落后的技术,是没有希望的。我还不知道以匹夫之力我能做到些什么,但是我一定尽力在能够发挥影响的范围内,教给孩子们一些有用的技能、一些好使的方法,尤其要尽力帮助他们了解做人的基本,自信立足于世。

      3-3 雄心壮志

      编者:您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在教育工作岗位,您想做些什么事情?另外,在技术领域,您最近还有哪些研究课题?未来要拓展哪些新的研究方向?

      卢工:到我退休,估计是63岁,还有近十五年时间。这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人生中最“富有、美好”的时光。工程师、职业经理人、教师,每一步的转型,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挑战和成长激发我的工作和生活热情,在基于建筑行业的管理和全生命周期中某些环节的研究上,我将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此基础上,力争完整3~4部专著。并且在帮助成长型企业和成果应用方面,做些转化的事情。

      “可持续成长”,是我们从事工程技术的人来说,应当追求的目标。丰富多彩生活,是我们工程技术之外,应当保持的原色,这是必须的。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