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38处遗产点有望继续申遗
刚刚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大运河,未来将如何保护?近日,市文物局召集大运河北京段各区县、相关部门,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进行培训。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北京已经启动对大运河其他遗产点的修缮和整治,力争将剩余的38处遗产点陆续补充纳入世遗的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
38处遗产点有望继续申遗 北京市规划部门和文物研究所此前曾经对大运河北京段进行过一次普查,实地走访了130处古迹。最终根据历史文献、相关文章及现场调研,将40处大运河遗产纳入保护规划。2013年,其中的13处遗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悬挂标志。 此次申遗,本市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王玉伟表示,剩余的38处遗产点都将加强修缮后重新考核,继续申遗并有望逐步纳入世遗范围,享受更高规格的保护待遇。“未来,大运河沿线的建筑色调、形式,包括电线杆的飞线等都要协调一致。” 大运河古建筑群将启动修缮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谈及大运河未来保护,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透露,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段,未来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加强保护。尚未列入的其他后续项目也不能怠慢。 今明两年,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的修缮和申报已经列入日程,东城区玉河南区还将进行考古和文化景观恢复的研究。“把运河遗产保护修缮工作优先列入经费计划予以保障,争取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王玉伟表示。 随着大运河遗产区界桩、大运河河道遗产说明牌等陆续安装,大运河遗产管理、展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今后,各区县、各管理使用单位将在第一时间补充世界遗产标志。市民可以通过这些向导,熟悉大运河。 通惠河水质将逐步改善 “申遗成功了,如何兑现承诺还要付出极大努力。”王玉伟说,持续改善通惠河通州段的水质和周边环境状况将是未来的重点。朝阳区、通州区将创造条件增加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改善通惠河水质状况,并加强通惠河沿岸施工管理与环境风貌控制。 通州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将重点打造老城区内的“一片四景”,包括南大街历史片区,以燃灯塔为核心的运河历史文化景区,以宝通银号为主的商业文化景区,以静安寺为主的民俗文化景区和以潞河驿为主的皇家文化景区,使运河文物载体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通州开始面向社会大力征集运河文物,为即将兴建的运河博物馆增加内涵。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