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明宏:BIM实施中各方价值实现
摘要:中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柯明宏在“2014业主项目管理BIM战略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BIM实施中各方价值实现》的演讲。 2014年7月5日,由筑龙网主办的“2014业主项目管理BIM战略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200余位来自两岸三地的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行业专家受邀出席。 中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柯明宏在论坛上发表题为《BIM实施中各方价值实现》的演讲。 柯明宏先生在演讲中指出,业主作为BIM应用的直接受益者,期望在BIM能够达到项目沟通协调、物业管理维护两个主要目标。现阶段,应用BIM最显著的反馈则体现在减少工期,增加意义。当然,业主目前正面临着应用平台、管理模式、投入产出等问题的挑战。在协调的过程中,业主也应该考虑如何将BIM节约的价值合理反馈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总承包在内的整个项目团队。 精彩观点: 1.身为业主,谋求的是专业跟非专业之间一个积极性的合作契机,BIM也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BIM作为一把钥匙,反映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整个发展过程,最后得到属于业主的资讯。 2.以目前我们集团的实施情况,因为有成本上的负担,传统建筑的部分我们还是用传统的CAD,工程造价在6个亿以上,或者说面积在4万平米以上的智能化办公大楼,我们会保留BIM部分。 3.我们自身要有能力管好项目,肯定有稳定的收益回报。 4.BIM实施完成之后最大的受益方是业主,当越多的资产是由业主自持的时候,越能体现BIM的价值。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尊贵的贵宾下午好!感谢筑龙网举办业主项目管理BIM战略高峰论坛,也感谢今天其他嘉宾专业经验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更多的是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家不是孤独的。 我们来谈一谈到底在业主项目管理的部分BIM应该怎样来实施、落实、推动,而不是空谈和理论。 为什么说建筑物形成了一个黑箱?我们都知道建筑是跨专业的,从设计院的建筑、结构、装修、水电等各个领域来看,对于一个业主或者说投资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逃离的。BIM部分,身为业主,谋求的是专业跟非专业之间一个积极性的合作契机,BIM也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BIM作为一把钥匙,反映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整个发展过程,最后得到属于业主的资讯。 我们来看一下传统建筑的树状思维架构,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到下,一对一,不是一对多。这样有什么好处?责任分区非常清楚,而且源头容易追溯。我们都知道,目前很多时候还是领导说了算。但领导说的是不是正确,不一定。由此看来,这部分就会出现问题,阶层间的沟通比较缓慢、信息传递容易产生落差。 因此,管理者应该应用新思维,以网状架构工具做沟通协调,以树枝状逻辑思维推动流程。从2D、CAD到3D的CAD到现在我们在谈的BIM,不外乎是改进整合协调的工作环境。在3D基础上加入属性包括4D时程和5D估算的部分,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变。科技环境的演进和业主引入生命周期的需求,意在将各工程的协同工作做一个整合。协同设计才是他的核心,BIM是用在协同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所以建筑不是一个单一专业的操作,而是各专业、各角色的整合协同工作。 BIM不是天之神器 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实施BIM的注意事项。以目前我们集团的实施情况,因为有成本上的负担,传统建筑的部分我们还是用传统的CAD,工程造价在6个亿以上,或者说面积在4万平米以上的智能化办公大楼,我们会保留BIM部分。为什么?因为BIM在设计和施工费用的产生,就目前经验值来看,大概是在工程造价的3%左右。体量太小的项目实施BIM会造成负担过大,在一定复杂程度以上的项目再考虑BIM实施。 从近几年开始,中央鼓励以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产业,所以集团整个转型也在往健康产业方向发展,特别是医院部分,我们也在探讨如何在前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导入BIM作为后期运营的基础,所以BIM不是万能的,但没有BIM万万不能。 业主怎么选择导入BIM 我们自身要有能力管好项目,肯定有稳定的收益回报,BIM本身是一个跨界,他是借助IT的信息平台上,比较合适的来实施的部分,其实在国外有很多的所谓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他们本身有很多的专业设计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应用整合咨询人员,这一部分可以协作,在设计阶段帮你做设计图纸上的审查。BIM可以减少出现漏洞,但没有办法帮你检查法规。BIM可以帮你在施工过程中做一个4D的规划模拟,但没有办法帮你检讨这个空间的合理性,这必须靠人来做。因此在业主实施的过程中理性看待BIM的价值,我们需要第三方BIM的团队来做这个事情。 建筑生命周期的起跑者 BIM的创造者—设计建筑师 业主要实施BIM产生最大的价值,传统的工程承包方式是先设计再施工,但设计跟施工本身就产生一个界面,设计完再施工,以建筑师或设计院作为BIM领跑者能不能贯穿全程,这一部分本身是在业主招标过程中就产生。如果是科技厂房、医院、运动场馆项目,我们是否需要采取其他合理方式?再国外盛行的EPC,本身他是一个大的总承包团队,把中间的沟通消抵掉,这样是否可行,目前我们集团内部也在探讨。现在的项目采用两种方式,一个是设计发包后再找施工总承包,另外我们采用的是EPC,虽然还不知道这样出来的效果如何,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愿意做这样一个投入。 我们更希望透过BIM组织的整合,把设计和施工作为创造性的结果。据我所知,设计院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资料的标准化、格式化,设计阶段的审查、标准的践行、协助整个流程制度的建立以及一个完整的BIM。据我所知,目前到大部分设计院在推动BIM的时候是以小组的方式在实施,先组一个BIM小组来做试点工作。 建筑生命周期的执行者 BIM的落实者—施工总承包 第二阶段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执行者,施工承包商。这一部分是目前在BIM应用中体现最明显的。从2009年到2012年有一个研究报告指出,有50%以上的承包商认为BIM的效益在减少返工,以及对新客户进行营销。原因是这样,为了BIM而BIM,承包商会对业主表示,我会做BIM。 但是在从2012年之后,比较显著的是减少建筑费用从原来的1/3增加到了1/2,而且更广泛的是减少工期,增加利益,而且这一部分越来越显著。当BIM对业主的价值体现出来以后,业主如何把他节约的价值反馈给整个项目团队,而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这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有趣的是,唯一显著下降的是他们提供新服务的能力。承包商正在想法设法把BIM和他们现有的能力结合起来,而不是用BIM来改革他们的企业。从09年到12之年之间,在承包商对比建筑师来说,有大约1/4认为实施BIM是没有回报的,有另外1/4认为回报超过25%。假设BIM实施的成效在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有20%以上的效益出来,这个效益是不是可以用来作为前期,不管设计还是施工方在BIM费用过程中被压缩非常拮据的反馈。 在早期,承包商选择BIM最重要的要素是为了更好的多方沟通,逼的你不得不做协同设计。现在优先考虑的因素包括那些与提高生产力和加强预制的相关工作。另外,大部分的承包商正在寻求时间的减少和成本的降低,至于产生的效益已经广泛的被大部分企业认同。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反而是现在BIM中可以更大幅度产生价值的所在。假设现在是一个用传统分包的方式,设计院设计完这一套图纸可能达到LOD250,施工单位经过优化后可以达到LOD400,他体现了承包商节约成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如何反馈回去到承包商身上。还是说这一部分只是在合同条款里边制定一条你要来承揽我的项目,必须实施BIM,但反思回来,从设计院跟承包商的角度,当我帮业主做了价值工程,你是不是应该适度的反馈给我一些。 业主的成本三要素——土地、建安成本、税金,很多企业会找税务顾问来帮他进行节税,税务顾问在节税的部分怎么跟业主收费,是按节税的部分提取一定的百分比。再来看BIM能否这样实施,今天你是设计院或者施工总承包,帮业主实施BIM过程中,或者说第三方BIM团队实施BIM过程中,你帮业主节约的部分,可不可以也比照税务顾问的部分进行成本节约的分享。这个部分我目前还没有答案,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这样做过,是不是可行,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可行。为什么?业主不需要在一开始就投入很多BIM的费用,我不用把设计费从75块变成200或者300,我也不用在给承包商进行投标的过程中要求你非得用BIM不可,而是一个相应公平的条款来看这个事情。 当然总承包有面临一个挑战的部分,跟设计院其实一样,无非是标准化管理的模式和平台,目前我们其实最欠缺的就是平台。 建筑生命周期的使用者 BIM的直接受益者—业主 实施完成之后最大的受益方是业主,当越多的资产是由业主自持的时候,这一部分越能体现BIM的价值。 BIM目前没有规范可言,我们怎么自创一个规则?BIM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在I,目前BIM导出的数量和相应的软件中还缺的是规范的部分,这一部分我们怎么做? 其实我们把建筑本身拆分成22个大的项目,从建筑、结构、装修、材料、机电、空调、暖通,按照不同的规范赋予他一个编码。这一部分本身在BIM里边,他是被赋予一定信息量的,只是我把它转换成一个文字,这就是我自己的规范。当你要进行招标的时候,你只要找相对应的,里边有我们所需要的标准,包括国家设计标准、施工方法。这一部分其实是在项、量运算里边往下公共工程的施工标准的规范编码。透过项目不断的实施过程中,这个部分会逐渐的完善。这个部分是目前实施BIM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他被规范化了。 当然现在我们也面临一个挑战,平台的内容,目前的情况是设计做设计、施工做施工,自己内部再有一个另外的项目管理软件,我们也在尝试性的进行平台化,所以这一部分我倒是很希望,能够在透过今天的过程中跟各位专家能够再进一步更深入的针对项目做一个探讨跟交流。 BIM为业主方解决哪些事情 BIM第一个要达到项目沟通协调,第二个是物业管理和维护,目前还没有一个项目应用到实施阶段,但是以整个集团的产业发展,未来有很多可复制性的项目,形成一个集团化管理的时候,需要BIM来做物业管理平台的工具。这个部分还包括记录和存量,这是物业中很重要的一环。此外还包括设计评估和招投标。 协同性管理平台是BIM的核心,有业主、建筑师、专业顾问局和制造厂,我要的是一个BIM的管理平台,这是目前我们正在创建的,我们也正在思考这个脉络应该怎么走。医学的架构就是从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果从虚拟的的BIM模型到一个实体的模型。不同的阶段得到不同的模型,这也是我们现在一步步探讨和摸索的过程。 以上是我今天简单的经验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谢谢大家!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