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设计施工运维监管的壁垒 2014Bentley协同设计主题研讨会召开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业主对于环保、智能以及投资回报要求的提高,三维等新技术将得以更普遍、更深入的应用,而三维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正在研发和提供基于大数据、跨越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势将迎来一场彻底的革命。 如何满足电力业主对节能减排、投资回报等的迫切要求? 河北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苏阳在会上谈到,业主对火电设计的要求是节能减排、占地最小、指标最优、价值最大,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真正把工程各阶段的数据贯通起来,真正实现全厂的数字化设计,并数字化移交给业主,使其得到数字化电厂这么一个附加值的产品,方便以后的运维、改造和升级。 建筑业将迎来精细化与工厂化时代 对于房地产建筑行业,北京市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鸣对市场需求自有见解。他认为如果能把BIM应用到极致,推广到全生命周期,建筑业将走向一场真正的革命。BIM的强大在精细化建造,在虚拟施工阶段完善了在图纸阶段和施工阶段所有的弊端,使它能够实现工厂化加工以及工地上组装的有效结合。如果工厂化的加工耗时占80%,工地组装占20%,建设速度会提升一半以上。比如现在建100米高的大楼,大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多,将来应该不超过一年。业主“当年开工、当年入住”的梦想不再遥远。 实现工程建设的校审一体化 关于BIM的全生命周期应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市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不谋而合。研讨会上,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中心总工陈健反复强调“校审一体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之间现在这条沟通的线太长、太复杂,都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横跨这条线,借助三维模型实现校审一体化。这也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对多专业、全过程协同管理的要求。 Bentley加速本土化 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谈到,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行业在以奔跑的速度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升级,信息移动化和数据集成成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Bentley会大力投资于移动科技的推广。关于数据互用性,通过Bentley的 i-model来提升不同格式数据的集成互用,保障数据在全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的流动至关重要。这两个方向跟本地化结合起来,是Bentley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发展方向。而Bentley的努力也获得了市场的响应,其工程协同管理平台ProjectWise在中国的用户量增长到约200家,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也得到了深入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