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智能建筑 查看内容

开放体系+信息管理:装配式住宅发展趋势探析

2014-5-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8|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住宅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建造模式,在世界各国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及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装配式住宅已成为住宅建造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总结装配式住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 ...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住宅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建造模式,在世界各国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及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装配式住宅已成为住宅建造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总结装配式住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发展装配式住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业革命带来大批农民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化运动急速发展,住宅需求量大增。二是(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住宅存量减少,随着社会发展和大批军人复员,城市住宅需求量剧增,供需矛盾激化。


  发达国家装配式住宅总体发展趋势
  美国和加拿大:在20世纪,预制建筑主要用于低层非抗震设防地区,近年来出版了《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一书,指导预制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推广。


  欧洲(法国):在吸收50~60年代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出一套G5软件系统,把遵守同一模数协调规则、在安装上具有兼容性的建筑部件(主要是围护构件、内墙、楼板、柱和梁、楼梯和各种技术管道)汇集在产品目录之内。


  日本:独立住宅的比例越来越少,高层集合住宅逐渐增加,2002年集合公寓占到住宅总量的58.4%,超过了独户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建筑层数越高,工厂化预制比例越高。9层以下的住宅全部现浇;20层以下的采用半预制;20层以上的全部预制。原因一是考虑模板的利用率和成本摊销,二是随着层数的增加,泵送商品混凝土的难度越大,高空养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也越大。


  新加坡:预制化率已达70%以上,政府编制了详细的设计文件用于指导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和施工。


  随着全球环境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北美、欧洲等人少地多的国家也逐渐由独立式住宅、多层住宅等向中高层集合式住宅发展。欧洲和日本的集合住宅,新加坡的租屋,我国香港的公屋均是装配式技术的主要实践对象。


  装配式住宅技术发展趋势
  从闭锁体系向开放体系发展。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的功能块模块、设计上统一模数,易于统一又富于变化,方便生产和施工,也给设计者带来更大自由。
  从湿体系向干体系发展。现在广泛采用现浇和预制装配相结合的体系。湿体系标准较低,所需劳力较多,接头部分大都采用现浇混凝土,但防渗性能好。干体系标准较高,接头部分大都不用现浇混凝土,防渗性能较差。
  从只强调结构预制向结构预制和内装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装配式住宅既是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是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管理。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搭建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