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剧院——基于BIM的一体化原创设计
摘要:江苏大剧院项目是一个集演艺、会议、展示、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用地面积共19.66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1386平方米,建筑高度47.3米。该项目将BIM作为核心技术,旨在推动一体化原创设计的深入发展,更好地服务建筑全生命周期。
一、项目背景 华东总院数字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是由华东总院发起的专业BIM咨询服务机构,中心集中了各专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形成了由资深咨询专家和设计专家组成的专业覆盖面完整的BIM服务咨询团队。中心依托华东院技术实力雄厚的各专业设计所开展咨询工作,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BIM咨询服务。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简称“华东总院”)作为业内著名的建筑设计企业,近年来在复杂形体和综合性建筑的协同设计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在世博演艺中心、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武汉中心等大型复杂项目中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BIM技术作为工作手段,江苏大剧院这一项目更是将BIM作为核心技术,旨在推动一体化原创设计的深入发展,更好地服务建筑全生命周期。 3、相关软件应用: Autodesk Revit Autodesk Navisworks Autodesk Vasari 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Autodesk Green Building Studio® Autodesk Simulation CFD Autodesk 3ds Max® AutoCAD
二、正文 江苏大剧院——基于BIM的一体化原创设计 图1 江苏大剧院鸟瞰效果图 项目概况 江苏大剧院项目是一个集演艺、会议、展示、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文化综合体。用地面积共19.66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1386平方米,建筑高度47.3米。
图2 江苏大剧院夜晚效果图 设计立意 在潮起潮落的长江之畔,蓄势兴建的江苏大剧院取意水之灵动,造型如同漂浮在生态绿野之上的4颗水珠。每颗“水珠”内分别容纳了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综合厅等主要功能,全部坐落在一个公共活动平台之上。场所的存在彰显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设计,在基地内用流水的笔触塑造了自然有机的外部空间体系。夜晚的大剧院,光芒从浮华上演的艺术活动中漫溢而出,似水光摇曳,如画舫凌波的动人流传至今。 图3 江苏大剧院创意由来 室内空间的设计,巧妙利用天花高度及开放性的转承起伏,避免大尺度的过当使用带来的平白与空洞。形式变化的韵律内外统一,焦点空间的处理体现了风格的简洁及意识的丰盛。沿掩映在树影之间的弧形步道拾级而上,露天剧场亦巧妙的将平台与地面上的人群汇聚于此。基地内的所有建构凭借其自身的戏剧性均可成为供游人品鉴的体验式景观。而华东总院在尽量保留基地上原有高大树木的前提下,将人工地景穿插其中。建筑浮出形态如水波涌动的绿野,植被悄然地抹去了平台与地面的交界。在向外倾斜的体量下面设置了充满趣味的供市民小憩的区域,则是体现了场所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图4 江苏大剧院室内效果图 江苏大剧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生,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水平而建。华东总院真诚地希望能创造一个将独特风貌与绝佳的公众艺术体验性合一的高品质观演空间,为古都打造更具现代魅力的城市生活新舞台。 项目难点 形态复杂——水滴状的建筑体量给幕墙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复杂曲面进行多专业设计,必然需要BIM技术的介入与支持。 可持续设计——江苏大剧院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在提供观演功能服务的同时,有义务和责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贡献。在设计过程中,华东总院充分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的可持续性分析,用以优化设计。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