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约1.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43.7万平方米,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高度达到528米,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成为北京新的地标性建筑。CBD-Z15“中国尊”这一项目将BIM技术作为核心平台,旨在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方面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Z15“中国尊” 2、项目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投资策划、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领域。自1949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建筑设计面积已超过1.5亿平方米,从1977年至今,设计作品获得各类奖项总计1166项,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首都建筑设计突出贡献设计研究单位”荣誉称号。在全国各地设有12个分支机构,建筑设计作品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3、相关软件应用: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Autodesk Revit MEP Autodesk Navisworks Autodesk Design Review 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 Autodesk Simulation CFD AutoCAD 4、BIM应用评价与反馈: 在数字化时代下,我们的建筑观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IM技术不但使建筑设计成果表达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维。在建筑的美学追求、技术控制、产品加工和建造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小地 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系统化的科学方法、整体化的严谨控制,能使项目的BIM成果全面深入地运用到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各个层面,力保以精密制造的生产方式打造超高完成度的建筑作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全胜 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可以让建筑师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来控制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各个环节,将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下一次重大变革。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Z15中国尊项目主持人 邵韦平 Autodesk Revit软件目前是建筑领域里针对建筑的一个最成熟软件。它可以按照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思考方式进行设计,为项目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加精确的建筑设计。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研究室总工程师 陈宜 二、正文
数字化精密打造北京新高度 Z15“中国尊”项目中的BIM技术应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院”)作为业内著名的建筑设计企业,近年来在复杂形体和综合性建筑的专业协同、同步设计等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在凤凰卫视传媒中心、深圳机场T3航站楼等项目中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了BIM技术作为工作手段,CBD-Z15“中国尊”这一项目更是将BIM技术作为核心平台,旨在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方面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项目概况 北京CBD 核心区Z15 地块项目,因其独特的造型,又名“中国尊”。中信集团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眼光,引进国际高端业态资源,集金融、办公、商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总部服务平台。
图1 中国尊远景
“中国尊”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中轴线上,总占地面积约1.15公顷;总建筑面积为43.7万平方米,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高度达到528米,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成为北京新的地标性建筑。塔楼从中国传统礼器‘尊’的形体特征中汲取造型的灵感。在解决结构和办公空间出租需要的同时,通过抽象处理和比例优化,既保持了尊形突出独特的弧形效果,又形成了比例上的高雅和秀美。塔楼平面为带有圆角处理的正方形,而且宽度渐变。塔底几何基形为78米宽,在385米处的腰部为54米宽,顶部为69米宽。 Z15建筑是集超高超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基于此状况,设计师已无法用常规的概念来实现建筑方案,设计上必须针对Z15工程特点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逻辑清晰、组织有序的总体设计框架。总体设计框架包括影响Z15建筑形态、结构骨架、保障运行的基础性系统。总体设计框架构想以建筑的巨框结构和十个功能分区为前提条件。考虑到规模、交通、消防、安防、气象等因素,Z15建筑划分五个单元模块,其中ZB区与Z0区为模块一,Z1区与Z2区为模块二,Z3区与Z4区为模块三,Z5区与Z6区为模块四,Z7区与Z8区为模块五。
图2 项目的模块划分概念
基于模块划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系统应按照以上模块划分的原则进行设置。在设计中首先基于模块概念构建关于建筑整体运行的基础性系统,通过基础性系统的建立保证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和安全保障条件,每个模块之间具有可靠的安全分隔,局部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优先被控制在模块内部解决。 项目难点 空间——“中国尊”地处北京CBD核心区,其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衔接需要精细地刻画,尤其是与城市大型地下公共功能设施的接驳,建筑须具备与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可持续适应性。“中国尊”在塔冠和塔基部分,为城市提供着宝贵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这些空间处理上,都采取了特殊的造型与材质。同时,其自身超高容积率也给设计带来了诸多挑战。 结构——“中国尊”作为第一座在八度抗震区建造的高度超过500米的建筑,其对结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而结构作为建筑造型实现的根本支撑,需要在其所在空间层面发挥应有的表现作用。建筑师如何从空间层面实现对结构体系及构件的精细控制是本项目设计的一大难点。 专业——对于这样一个高精尖的建筑设计,特聘请了美国的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PC (KPF)作为建筑设计顾问;英国的Ove Arup & PartnersHong Kong Ltd. (ARUP)作为结构顾问;香港的Parsons Brinckerhoff (Asia) Ltd. (PB)作为机电顾问;以及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作为专项顾问。此外,还聘请了国际一流的幕墙、照明、交通、景观等相关专业设计顾问公司,共同保证该项目的高端品质。北京院作为总体设计单位,负责BIM模型的整体制作与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