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智能建筑 查看内容

冯树坚:BIM是追求更好建筑的一种工具(下)

2013-12-3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35|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筑龙BIM网专访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HKIBIM副主席冯树坚,探讨BIM在现有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

摘要:筑龙BIM网专访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HKIBIM副主席冯树坚,探讨BIM在现有环境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BIM是追求更好建筑的一种工具(下)


         ——专访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副主席冯树坚


           【BIM是追求更好建筑的一种工具(上)】


 


  筑龙BIM:BIM应用是如何发展到各阶段的?


  冯树坚:慢慢地BIM概念从设计转到施工这一部分,是因为在工地上就是拿着设计师的图纸,按照图纸去建这个建筑,很多时候他们做了第一层和第二层放上去还可以,但是第三层建起来的时候,反而越建越难了。很多时候需要把第一层、第二层的东西改了,才能安装第三层的东西。这样做就造成效率上很多没有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当应用BIM以后,流程与方法有所变化。在施工单位,一开始拿着设计的资讯把它变成一个BIM的模型,在模型里已经有资讯,在模拟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有没有冲突的地方,所以那个时候就从设计阶段转到施工阶段了。
  后来发现从业主的角度来说,因为施工队的工作效率增加了,错误减少了,对于整个项目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慢慢的香港开始要求设计师、施工单位去用BIM,熟悉BIM的功能,然后在他们的表述里头,慢慢把BIM的元素加进去。最后当有一些业主知道BIM的用处,就把它各个阶段的资讯应用到营运领域里。


 


  筑龙BIM: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的创立过程和发展目标?


  冯树坚:在2005年时我们还是一个兴趣小组,共同研究BIM在行业里的应用,举办一些展览或者是演讲活动,尝试去介绍BIM可以这么做。随着对BIM感兴趣的人不断增加,我们决定成立专业化的学会。在2009年,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正式成立,让不同专业团体能通过这一学会去了解、学习BIM。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现在已经成立五年了,我们的目的就是把BIM技术向建筑行业去介绍,每年举办座谈会,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来香港演讲。同时我们与政府部门、学会保持紧密联系,比如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我们向他们介绍BIM的相关情况,并开展合作。此外我们在国内也有一些合作项目,参与制定香港和国内的BIM标准。


 


  筑龙BIM:如何看待BIM标准?


  冯树坚:记得之前有一个项目,项目甲方要求必须用BIM来做,那时我站在甲方的位置,我们发出的标书说明在某一个设计的阶段必须要用BIM,然后要求投标的专家,他们必须要这个资讯。但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标准化,我们需要通过标准让业主知道怎么去聘请哪一个专业来做我们这个项目。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BIM标准是很重要的一环。以前我们作为顾问和设计人员很难制定这个标准,因为BIM标准不仅是某一个专业,而是整个建筑行业里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要求。现在不同专业、经销商、业主都在谈BIM,都对BIM标准提出要求,所以我们非常期待BIM标准的制定与落实。带来的利益点会比较敏感,能够迅速意识到应用BIM后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由于这些客观原因,从而形成了目前的发展情况。


 


  筑龙BIM:您认为目前BIM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冯树坚:我们认为BIM教育要从大学开始,我自己本身也是大学老师,在本科教育里贯穿BIM技术的学习,我们希望在BIM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和认证,让这些人具有专业认证资格。此外,从2005、06年开始的,我去包括在日本、韩国,国内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不同的大学去教学,介绍我所认识的BIM技术,然后发展一些项目给他们尝试,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从BIM学习走向应用实践。


 


  筑龙BIM:BIM发展到今天,还有哪些内容值得深入探究?


  冯树坚:我们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就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谈BIM,有些人做一个算量就说这是BIM,也有些人拿一些视频、短片说这就是BIM,其实这些在很早以前用CAD都可以实现,但这并不是真正的BIM。BIM最主要的部分,在于它的模型与资讯是拼在一起的,这才是BIM的真正应用。甚至可以说,很多人都会做BIM模型,但要把模型与资讯融为一体,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发展。
  除此之外,BIM出图也值得探究。现在根据很多不同专业反应,比如建筑这一部分不是太困难,但是比如设备专业,很多时候它是用二维标志来表达的,而非三维表达方式。在出图问题解决以后,基本上所有我们建筑、结构、设备方面的图纸,全都可以出来了。
  BIM应用的最后环节是在营运部分,就是最后在业主的角度来看,把资讯怎样应用在他们每一天的工作里面。
  我们认为BIM还在不停发展中,在整个发展过程里,我们逐渐发现由设计到施工、绿色设计、营运阶段都可以应用。伴随BIM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我们现在还不知道BIM应用的极限在哪里。目前我们发现之前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工作流程,在应用BIM以后,无论是在效率还是责任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把一直沿用的流程改过来,有效率的应用BIM,使其成为一个日常工具,发挥优势。
  此外,其实BIM只是一个工具,最后成品就是一个大楼,一个更好的大楼。其实这里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比方说文物保护,AR Augmented Reality,怎么把现实和虚拟的现实结合在一起。目前可以说有理念与想法,但在BIM的硬件、软件等技术方面还没有发展得很好,所以我觉得,BIM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天我大概谈了一下对BIM的认识与想法,分享了一些我应用BIM的经验,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BIM一定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很大的改变,我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努力,把BIM做得更好!


 


  态度决定高度,视野引领世界。筑龙BIM网推出全新高端访谈栏目 【视野】 。专业视角,独家解读,专访行业领军人物,实时追踪热点工程。行走大时代、聚焦大项目、聆听大智慧、绽放大锋芒。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