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筑龙BIM网原创栏目The Voice Of BIMer——BIM好声音,收集每周微博最新热点动态,关注各方观点,聆听专业声音,每周一发布,敬请关注。
TOP3 BIM“尴尬”之处
@SketchUpBBS:BIM的尴尬之处在于和一帮盖房子的人讲信息化,和一帮画图做设计的人谈管理…… @KinkaiChang:反过来试试。现状是和一帮弄BIM的人讲盖房子,和一帮BIM的人谈画图做设计…… @twelvemonkey:不想当总工程师的项目经理不是好设计师!
TOP2 BIM应用之法
@BIM俱乐部:#BIM实践# 甲方没要求,设计方自己用了,施工招标时施工方自己叙述VDC/BIM应用! @5DBIM_AUS:目前澳洲这边积极用BIM的甲方也几乎没有,都是设计方提出用的多。设计方没加价吧? @BIM俱乐部:回复@5DBIM_AUS:当然没有,自觉自愿!
TOP1 BIM实施之道
@twelvemonkey:现在再看欧特克2010年翻译的《BIM项目级实施计划》,其中的设计管理规划已可成熟的运用到现在设计院的设计管理架构中。在多设计方参与的项目中,“综合项目交付“表格里面的建筑师与分包设计方的职责体系说的很清楚,也就是设计总包的管理模式。可惜当年国内的BIM还处在建模与设计分开的初期管理模式。
@BIM俱乐部:好似目前多数设计与建模还是分开的?! @twelvemonkey:回复@BIM俱乐部:一般项目大多还是图模分开,要合二为一的前提是设计师应用BIM技术辅助设计,另外则是各设计方用BIM协同设计。前者好说,后者BIM协同前的标准统一、责权划分太难。 @BIM俱乐部:回复@twelvemonkey:任重道远啊!透露一下,有几个因素会迫使设计方应用BIM,到那时就太难受了。 @babyblack_:确实是这样,兼具成熟的软件技能和设计能力的建筑师实在太少。 @厃褹:我倒觉得人力分开是应该的,建模的专注建模,设计师空出时间来专注于方案和设计以及和业主交流沟通 @BIM俱乐部:回复@厃褹:那样就失去了BIM的意义!不论如何分,设计过程与模型过程分开,就失去很多了。 关键是设计师、项目负责人要懂BIM原理与工具。设计过程在BIM平台,而不是传统二维思路! @BIMSON:就是用第三方,设计责任永远是设计师的。传统专业要付的责任不会因为BIM而减少,我做第三方会提供工料量,但不会付上工料量的责任。 @理想BIM:今天和施工企业交流了一天,他们非常关注信息化、算量。 @twelvemonkey:回复@理想BIM: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KinkaiChang:回复@理想BIM:施工比设计和业主要复杂。这是一定的。 @不知所赟:BIM要建模与设计融为一体,至少在结构设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国内的设计周期和出图效率,现在的BIM还是无法做到让结构专业的设计与建模融为一体的。国际名牌中国化,或许是条路,与国内的结构设计软件大佬们联手吧,加速进程。 @FM-BIM顾问陈光:需要海豹突击队 @twelvemonkey:回复@FM-BIM顾问陈光:需要一个好的队长来管理 @FM-BIM顾问陈光:回复@twelvemonkey:国内是否有一批这样的队长存在? @twelvemonkey:回复@FM-BIM顾问陈光:我理解的队长,应该是院总建筑师、设计分所所长级别的管理层,他们做为设计项目的总负责人牵头BIM管理架构的搭建和实施。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