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智能建筑 查看内容

[The Voice Of BIMer]10月14日

2013-10-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1|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筑龙BIM网原创栏目The Voice Of BIMer——BIM好声音,收集每周微博最新热点动态,关注各方观点,聆听专业声音,每周一发布,敬请关注。 TOP 3 最“瞩目”项目 @浦东发布:【川沙迪士尼乐园城堡建设模拟抢 ...

摘要:筑龙BIM网原创栏目The Voice Of BIMer——BIM好声音,收集每周微博最新热点动态,关注各方观点,聆听专业声音,每周一发布,敬请关注。


TOP 3 最“瞩目”项目
@浦东发布:【川沙迪士尼乐园城堡建设模拟抢先看】盼望着,盼望着,迪士尼的脚步近啦!知道ta是怎么造起来的吗→ →大量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创新设计与技术手段,通过BIM软件对施工进程的精确模拟,设计团队为度假区内的建筑物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推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效率最大化来看看模拟图。


相关新闻:上海迪士尼乐园应用BIM整合设计施工



奇幻童话城堡



TOP 2 最精彩总结
@柏慕进业黄亚斌:一句话谈概括今天的BIM现状? 一句话概括今天的BIM最需要什么?
@春来草自青0_0:百家争鸣,群龙无首,需要实干,到小项目中。 
@BIM俱乐部:一言难尽! 
@heguanpei:现状就是BIM应用刚开始;最需要什么跟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有关。 
@SketchUpBBS:BIM理念已入行业,BIM消费更趋于理性。BIM最需要实践性人材。
@王凤来:现状:存在潜在价值,但远未达到工程体现,需要:针对中国建筑业的现状进行顶层设计的企业团队和科研团队,积累.
@FM-BIM顾问陈光:现状:土鳖+国际。最需要:土豪
@BIM形而上:各位的观点有具体的,也有方向性的都是金玉良言。宏观,有破冰精神的人,高瞻远瞩的甲方,全行业的睿智与包容。微观,从小项目做起,不能自欺欺人,苦练内功,加大各种投入,员工提高人性修养。实操,开放技术,统一标准,由软件商结合政府提供,工程人员大量进去设计院BIM体系,就像以前的掺沙子。
 
TOP 1 最深刻思索
@BIM俱乐部:#BIM推广与交流# 为什么在国内,设计阶段的BIM总是充当配角、花瓶,甚至画蛇添足?
@AC-BIM-Rudolph:因为重视程度不一样
@Ala_Li:设计阶段所谓BIM产生了哪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谁有价值并得到了认可?
@BIM俱乐部:回复@Ala_Li:这也是我的感觉,多数设计企业并不了解设计阶段的应用原理。只注重别人看得到的,不注重自己体会到的。 饿着肚子,穿华丽的外衣!
@Ala_Li:回复@BIM俱乐部:不这么认为,初期接触的时候,都会觉得兴奋,一两个工程以后开始觉得工作量太大,基础工作要求太高,做得多却还未必得到认同,而且工具原本就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会走得很艰难,曾有的决心变得不再坚定,因为遇到了无法回避又很难跨越的障碍,而且因为当初设定过高目标而压力巨大。
@BIM_TIFM:設計階段BIM應用的商業模式還沒有真正形成。
@和平三爷:1.需要有系统通盘思考和布置,想明白BIM的意义和作用。2.定了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检查者要有技术,必须弄出个结果。3.投入是必要的。天津我所知有两大国企甲方,主要领导是设计院出身,另一位是施工单位出身,对BIM的理解和用法很深。现在必须用管施工单位的方式管设计人才行。我们的设计能力太落后了。
@ccp陈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设计和施工脱节所致。
@BIM俱乐部:回复@ccp陈鹏:说“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应该是要向后延伸才能体现价值的”,实在不敢苟同。设计阶段自身的应用(先不论后期延伸),就有很大的效益与价值!
@ccp陈鹏:回复@BIM俱乐部:设计自身的应用,做到后面越来越多的发现是专业本身考虑的东西,或许和BIM没有半毛钱关系。
@BIM俱乐部:回复@ccp陈鹏:前半句对了,而且是适合各个阶段(包括设计与施工)。后半句说明对“BIM在设计阶段应用信心不足”。BIM从规划阶段、概念设计,到所谓施工图设计都紧密相关。
@箫婉清corrine:回复@BIM俱乐部 :国内设计院对二维应用已经习惯,如果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更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聂兴洲:设计阶段怎么可能让BIM工具唱主角!你置概念策划、多方案比选、功能设计、文案写作、汇报表达……于何地?BIM于建筑设计,尤其在方案阶段,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它对建筑师的作用还比不上sketchup!
@萝卜头范:首先,我个人认为BIM是工具。其次,单就我所在的行业来说,这个问题其实还牵扯到业主方,业主方对BIM知之甚少,缺乏甚至根本没有想法和勇气去主动提出在项目中应用这一工具。这也是BIM成为花瓶或者说鸡肋的一个原因。
@流浪贼:不是用管施工单位的方式管理设计,而是用“工程设计”的需要来评价设计成果和质量——并非当下以“制图漂亮”、“图面内容覆盖设计规范要求”、“节点前有图了”等各种不太合工程逻辑的标准。设计能力其实都足够,但成本、周期、权责等因素,“多快省”地大跃进状态下,成果很难真正合格。
@风尘中陨落:目前BIM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还只是一个概念,即使有些先行者已经进入有几年时间,却也都还不够成熟、深入、完善。
@BIM俱乐部:回复@风尘中陨落:对多数国内企业来说,的确如此。所以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意义。就是尽快帮助大家真正深入了解!
@王凤来:把噱头做成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CAD在最初也受到一定的推广阻力,“噱头”是发展机会。


       以上内容来自微博,感谢原作者!欢迎开通筑龙个人小站,参与话题讨论,微博@筑龙BIM。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筑龙网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筑龙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