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部分文保建筑缺乏保障将成为危房
网络配图(来源:百度)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村落较多,而龙岗街道又是龙岗区内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较为集中的区域,除了拥有深圳最大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外,文物普查显示,龙岗街道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共有55处,这些文物保护点淹没在周围的民居、厂房之间,保护环境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龙岗街道也是龙岗区辖区内城市更新项目较多的街道,为了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点的保护,龙岗街道在全区率先成立了文化遗产办,加大宣传力度,并在合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方面积极开始探索。 现状 “原来还有这么多精美的老建筑” 璇庆新居位于深圳市龙岗镇兰水茔沙背坜村,为马来西亚华侨邱满所建的家族居所,因主人邱满字璇庆而得名。建筑结构是三堂两横两炮楼围屋,新居完工于1936年,西洋式廊柱、巴洛克式山墙、中式庭院,具有中西合璧的气息。目前整个建筑已被埋没在周围的民居、厂房之间,保护状况堪忧。 璇庆新居只是目前龙岗街道众多不可移动文物点中的一个。根据龙岗区提供的数据,龙岗街道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共有5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外(鹤湖新居),其中古建筑3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处,古遗址2处、古墓1处,分布在七个社区,南约10处,南联9处,新生6处,龙东3处,龙新12处,同乐6处。“很多人看到我们名单目录上的照片,都会惊叹龙岗街道除了鹤湖新居,原来还有这么多精美的老建筑。”龙岗街道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表示,自2012年文物部门公布了不可移动文物点之后,街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和指导下,建立了街道文物管理制度、档案制度、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我们逐一核实辖区内现今55处文物保护点的详细位置、文物点存在状况以及文物基本数据;同时建档建制,对辖区内文物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和分区域,建立一物一档一简介,统一归档。此外我们也完善了登记文物点安全责任体系工作,进一步对每个文物安全责任落到社区、居民小组以及房屋的所有人或所有权人。” “街道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经过街道的大力宣传,目前社区和居民对文物点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龙岗街道相关人士表示,以前出现过旧改项目拆除老建筑的现象,现在旧改,涉及到文物点,开发商都会被告知在没有相关部门审批许可的情况下,不可擅自拆除文物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