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英:复杂工程组织管理模式解析-诺华上海园区项目浅议
摘要: 李薇琴:下面是我们抽奖的时间。我们请我们钱总来为我们抽奖。我们三位嘉宾抽三个奖。 钱平: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刚刚过去,也是我们三天的报告会接近尾声。坚持是一种毅力,一种态度,坚持不懈可能更难,有的人坚持 ...
李薇琴:下面是我们抽奖的时间。我们请我们钱总来为我们抽奖。我们三位嘉宾抽三个奖。 钱平: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刚刚过去,也是我们三天的报告会接近尾声。坚持是一种毅力,一种态度,坚持不懈可能更难,有的人坚持很久,但是没有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的,所以复杂工程复杂项目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下面我们有请最后一个环节的同济大学的顾英女士给我们做演讲、谢谢。 顾英:各位下午好,我是同济大学设计院的顾英,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做相对复杂工程的感受。我的题目是复杂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解析,诺华上海园区项目浅议。诺华是瑞士一家制药公司,它是瑞士国内三大知名制药公司,而且国际上排名也是前第六七位的样子,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它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晚,是在07、08年启动的这么一个在中国的研发园区项目。 这是一个项目的区位图,在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靠近中环线这里,这是它整个基地的情况,目前我们现在分这个园区因为建筑面积比较大,所以分几期开发,目前开发的是一块用地里面的大约一半左右的两期工程。这个项目之所以我把它能够参加进这个复杂工程的介绍,还是有点特殊性的。第一它本身不是因为建筑造型很复杂,它的建筑造型并没有很奇异,第二工程高度也不是很高,6层楼是最高的高度,32米以下,第三平面布局也很规则,所以这个项目其实是有一些特殊的业主的原因和业主的要求,所以在造成它工程项目整个相对的比较复杂。这是它的总平面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基地三面环水,整个总平面的设计是由我们的张永和大师设计的,他采用中国园林庭院的布局特色,中间围合一个大一点的庭院,每一组建筑是由一栋6层的塔楼加一层的围合组成。整个园区总平面来讲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而且基本上采用很中式化的设计风格。这是园区就是我过程讲的这个园区是分几期建设,目前一二期的建设是大约到这个地方,一共是有6层楼的6栋建筑,还有中间有一个小咖啡厅。总的面积9万多平方米,因为楼层不高功能也不复杂,功能基本上一种功能就是办公室的功能,整个做科研的办公用房,还有两栋建筑,一栋是这个,一栋是这个,它有两个实验室,里面是化学和物理实验室,做生物制药的实验室,它跟的工艺跟我们常规的实验室差不多。它整个平面图是张永和大师做的规划,它了建筑的高度和外轮廓,整个建筑师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早上这栋大家看到外立面设计是西面这个著名的刘家琨建筑师设计的。而且还有一栋楼是张永和大师设计的。还有一边是智利的一个建筑师设计的。这边有一个小咖啡厅,它是由日本的魏延武设计的,还有这里是张科介绍的,这个办公楼是来自英国的建筑师设计的。大家可以看在我们国内,常规的情况下一个高科技园区或是办公园区通常是通过竞赛来选定一位建筑师,最多可能就是两位来完成只有的一个工程,但是这个工程比较复杂,它每一栋的单体都由不同的设计师时间。所以我后面就会继续的展开,由于业主的原因,设计师多元化参与的原因,工程在整个流程当中还是相当的复杂。 大概的层面看一下,这个项目整个规划是地下室现在做到了中间这一块,就是有6栋房子的这里地下室已经开始造了。地下室的功能相对也比较的复杂,一个是相对面积比较大,有4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二期这一块,而且包含了供整个园区使用的能源中心,它将近6万平方米,在国内的能源中心来讲也算是比较大的,而且还有热电三联供这的高科技的技术。还有它有一个动物实验房全都放在地下室,专门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做动物房的实验设计。还有上部还有两栋实验室,它的一个后勤服务部分也在地下室占有了相当的面积。所以现在完成的这期其实停车面积,还有一个就是在我们国内建造,还有人防设计这一部分,两两层的人防,所以它的面积铺的蛮大的,功能集结的各种辅助的功能。能源中心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所以请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做。整个大概过一下就是刚才我讲到的仔细看一下它每一栋建筑的特点。张永和作为这一块地的总建筑师,同时这块地的下一期的总建筑师总平面依然是张永和来做,他依然沿用他的风格,就是中式庭院的风格。但是每栋房子的造型是不一样的。他主设计的这栋实验楼是平面布局很简单,立面布局也很简单,它的立面选择用的是凹形的陶土挂板建筑技术角度来讲没有什么特别的。而且这个项目因为是国际化的项目,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就是国外的业主是不讲究做效果图的他们通常是在很初步的阶段将效果图完了以后从我头到尾多不做了,然后做模型。 刘家琨引用了相同的元素,它的房子上面引用了很多竹的元素跟立面相结合,在这几个房子里面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的。这是立面上看。这个房子是来自伦敦的一位建筑师,这个建筑师这栋房子是走的古典建筑的设计路线,它的建筑看起来就是立面的分割很细致,而且立面的材料利用类似石材的贴面,还有铜板,走古典路线的这样一个风格。这是一个实验室,它的平面这个房子更加简单,它只有一个6层的塔楼,里面是实验室,4个核心筒,相当的简单,它里面也用了一个双重装饰柱的设计,就是在外面有一层材质要求很高的很精致的这么一层装饰柱里面是常规的玻璃幕墙。这是智利的建筑师做的,智利的建筑师也之走智利本土的特点比较明显,他在这个房子里面依然延续了使用就是青砖的立面特点,它可以看出异域的感觉,平面不复杂,但是整个建筑的造型有点复杂。这是可能是在这6栋高层里面稍微外形有点复杂的一栋房子,但是从三维角度的复杂性来进,远远够不上非常的复杂,只是有一点造型而已。这是北京的张珂设计的,我们这个国内的就有效果图了它立面风格平面有很多六角形的元素,立面基本上都是玻璃幕墙,有一些角度,而且尺度也是比较大的。这个尺度在我们建筑的角度来讲也并没有特别的超大尺寸的玻璃。这是中间的矮房子,现在最后做万只有8万多平方米,非常小,但是它也是隈岩吾设计的。它是咖啡厅,它是在庭院里面,做跟周围的环境非常的融合。这个房子三维上有一点复杂,但是因为只有两层,所以它复杂的程度也不会特别的复杂。 我简单的把这几栋房子的情况介绍一下。大家可能都挺奇怪的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园区为什么找了这么多的建筑师,未来还有五栋房子,肯定也是五位不同的建筑师来设计,而且我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它选的设计师都是小众的建筑师,没有一位是来自大院所的建筑师。这跟诺华的企业文化有关系,他企业文化也一个宗旨,这句英文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有激情的环境赖际发人的创造力。因为诺华是做生物医制药的他需要科学家来做实验,保持特的头脑的活跃度,诺华就是希望这个环境能激发科学家的活跃性。制药业的利润非常的可观,尤其是在产品专利保护期的时候非常的可观。另外一个原因,不是所有的制药企业都有这样的项目来做,诺华之所以这样做是跟诺华的老板对于建筑特殊的爱好是有直接的必然关系。这个我引进了一个,这些照片是来自诺华的巴塞尔总部,他们的每个房子都很方正,唯一一个异型的房子是这栋,这是一个唯一的异型其他都是方方正正的房子。这个园区本来也是巴塞尔的老工业园区,这个房子短的4、5年完成,长的7、8年完成。他还请了很多的建筑师,有很多的世界级的大师在这里,做过建筑之旅的人都知道,去哪里看建筑都累的不行,但是如果你进入到这个园区,很多的大师的作品,你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面很短的时间都可领略到。每个设计我有设计师的风格,而且施工水准也非常高。所以我们理解,为什么上海的园区设计也沿用了巴塞尔园区设计的风格,追求环境的多样化,尽管它布局中规中矩,但是它出来的环境是很激发人的创造力的环境,所以请了很多的建筑师来参与进来。 这个工程建筑师现在有7位我就不讲它的复杂性了,我们同济大学设计院介入这个工程是09年的10月份,马上就三年了。我们造都已经造好了,而且我们介入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在他们叫签名建筑师已经做了很久的阶段下我们才介入的。他们的签名建筑师做的时间更长了,所以而且目前为止这个工程现在进展到了基本上大体的都完成了,但是还有一些室内装修还在做,设计阶段还会延续一到两年,最后施工预计在2014到2015年完成,跟迪士尼同步。 一个方面它这个工程复杂就是它除了建筑师以外,每个专项设计有很多专业的设计顾问,包括立面顾问,因为它有一些化学品的东西,我们做危险品的时候包括他们的顾问报审的时候,人家化工院都不给它,因为它量少了,但是还是要做设计都研究的很清楚给你一个报告,包括振动、声学,空气流动等等,这些其实我们做建筑师理解,常规的设计可以满足,但是他们业主因为对这个项目最终的质量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很多方面它都给你一个请专项的顾问。而且这些专项顾问并不是需要我们国内其他的工程以外,比如我们的立面顾问要施工图要做完了才介入,而他们从初步设计阶段就同步开展了所以我们更多的时候会这个建筑师不算,包括结构、设备顾问和其他的顾问公司大概有二三十家都同时在进展。所以在某个时期信息的来源是非常的复杂。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们还同时会做很多的专项研究,专项研究呢这是我们确实接触的下来也感觉,我们很多的专项研究觉得是我设计师通过一个参数和指标就可以了,比如保温,你保温计算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他们认为还是要做一个报告研究一下,所以专门请了包括材料供应商也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包括这个防水也是,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报告,然后在这个当中比较,然后选一个最合适的,各方面都很合理的一个方案。所以在它这个过程当中,在初步设计阶段,所有的顾问公司和它的信息,设计院最后起一个整合的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在设计方面的任务不是很多,因为它有了建筑师,有了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最后设计院一个繁重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合,到最后说实话搞的我们非常没有准备,因为它长时间没有准备,而且每个专业这么多的信息输入我们也是非常有点应接不暇的。 另外一个复杂程度涉及到它设计过程非常的精致。我们介入是09年的10月份,一期的建筑师的设计已经在08年就开始了,而目前为止建筑师还在进行一些立面的一些推敲,室内设计深化。因为这些房子室内设计都是建筑师同步做的,所以这个现场这个模型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模型在造型和结构上没有很特殊的情况下,它依然为了这个立面做这个模型我觉得跟它这个公司的实力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就是说设计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步步深化,有这个时间和条件来做的。我们看做这个模型,这是现场全出一个地出来,一个选了一个层高,左右这个开间根据它的立面有5、6米的,有7、8米的这个就是一个层高的这么一个高度。完全是1:1的。然后把这个房间做出来了,因为下一步,现在还没有做室内的模型,还要继续往里面做,这个模型拍的时候刚刚完成了外部选型的过程,搭起来以后所有的建筑材料,包括供应商提供的各种样板,就把这一块做出来。做出来以后确实感觉精致的程度,因为它幕墙顾问是很早以前同步进展了,所以外立面的材料跟构建的尺寸上都推敲的非常细。这个就是含量Diener&Diener的柱子,这个是张永和的陶板,这个是刘家琨竹的栏板和遮阳板。这个就是古典的铜板立面,这个类似于陶土的砖,这个看的不是很细致,它很多的转角砖都是圆弧的而不是拼接的。几个建筑的模型做完以后我们一超预算了,然后再减铜板,是题外话了。但是这个模板做完之后,原来在纸面上看起来非常平淡的东西,把这6个房子放在一起一栋栋推敲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做了两三年的设计还是有效果的。这个是C12A,就是隈岩吾的这栋,它只做了一个模型,这个柱子不是垂直支撑的,它像树杈一样,然后做了一个模型,然后包括这个柱子怎么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都有一个样板来做。还有一个照片我没有拍,我觉得地下车库没有什么可做了,包括地下停车上的铺装等等,所有建筑设计体现的东西都做好了。 刚才讲的我觉得这个模型是对我们建筑是有利的,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对我们看里面效果和调整设计非常有关系,以及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的保证完成度心里就非常有底了。我接下来讲工程的复杂,因为我前面讲到这么多的顾问团队,他们会提供很多比较专业的报告,这些报告我现在当时我可能也感觉以前我们做工程比较快,以前我们做半年就可以了而到一年就不容易了,出除非中间停工,我们做其他的。但是实际拿到一个项目从一开始做到施工完成超过一年的不是很多,一开始这个报告我觉得也是不理解为什么做这么多的报告,但是后来我想可能是这么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这本身这个七也是欧洲的阶级,他们更注重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把它量化,有一个直接可行的量化的东西给到各层的领导进行判断。这个报告我当时就觉得,它有一个垂直交通报告,同志们这可是6层楼啊,如果我们上海中心做这这样的报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6层,仍然是把这个报告全都量化。量化以后包括每个人等候的时间,包括人的习性,就是二层人走楼梯有多少,这些报告都全部的数字化。这是它的微震分析报告,这个实验室楼面在某个不同的区域它振动会大会小,对你产生多少,这个振动到现在其实可能我们国内很多的情况下并不是很理解,因为在很多国外的建筑里面会觉得他们做的很考究,对他们的声学、振动、隔音有很高的要求,会感觉这个建筑内部进去以后会很考究,虽然装修不是很高级,但是进去感觉很好,觉得跟这些研究还是蛮有关系的。 这个做了园区里面的气流分析,因为园区里面有高层有低层,风来了,这个风从哪里吹向哪里,包括屋面空调排风以后会不会下来等等这些,每一份报告我只选取了一页,它其实都是一整本的报告。还有交通分析,进出出入口道路等等,这个交通分析报告相对是需要做的,因为这个地块有一个特点只有一个出入口,又是一个桥,地形比较复杂,这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刚才讲的这些东西,一个是顾问公司很多,设计师很多,最终业主怎么样通过这样一个有效的管理来实现呢,那么就是一个国际化的管理流程。我们这个项目请了一家麦斯威尔美国的一家设计公司,全程做项目管理,它其实跟业主是实行一个交钥匙工程的。它总管,包括我们设计院在内的全权负责。他们这个团队非常的庞大,我们现在运作的单体是1万9千多平米,他们放的全职业人员将近40个,有很多都是外籍的管理人员,一个单体有3、4个人管理,它比如出口入口,比如一栋建筑从里面到外面,包括前期,甚至找顾问单位都个你提供报告,所以这家公司做的非常好,他们90年代末期就进来中国了,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这是他们的责任表,每一部分都有哪些人负责,有哪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后备的东西,从项目设计到施工都有企划。这是它的你看这个表就是,我们当时在最初的阶段业主也是要求我们提供我们设计院提供一个跟它对应的表,我们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国内的东西,反正一个专业一个人领头最多了但是一下子我们当时就感到,这种提的设计院的一个人员表,相对非常的弱大家可以看到。相对管理公司提的项目经理,负责人,我们的组织机构跟他们来讲人员的配备来讲有很大的缺口。所以这个是诺华的,这个是室内建筑师部分的,这个是结构设计师部分的,这是项目经理。管理公司的项目经理分单体横向的一个项目经理是一个团队,另外它还有纵向的,每个专业有一个主管人比如建筑专业有一个主管人,机电专业有一个主管人,所以他们的管理团队非常的强大,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责任区分三类,每一类还有一个主管,这个就是他们能源中心、设备用房、景观、其他跟建筑不相关的东西都有一部分人主管,这是办公建筑,自动办公建筑,包括咖啡厅算一个团队,这个分工的意思就是在某一些比如材料的选择,需要一致性的选择的时候按照这个部分分,比如实验室有一个标准控制,这也是当时管理团队定出的计划。这是他们办公室,刚才拍的是实验室,这个表格是后勤服务设施的,那么我设计院其实提不出这么三套团队,所以就一套团队马马虎虎就这样过去了。但是他们的分工还是非常细的,而且管理公司招的人也是针对有个专业性的,就是你以前要做过都是很有专业性对口的。整个我觉得有一个方面,这这些表格我都是管理公司提供给我们的控制文件过来的,我觉得它们的管理公司做的跟我们国内的一般项目管理还是不一样,他们不管从个制做这些东西的流程上来讲,以及文档的归档管理来讲做的非常好,这是整个设计大体的流程。而且我发觉管理公司有一个很强的,它能够很擅长把各种设计师的,可能我们需要表述的东西表格化图形化,这是他们做的非常出色的地方。我们可能画图比较出色,但是如果牵涉到设计管理、沟通交流方面,我们最多写一个文字你确定一下,而他们管理公司其实在个表格化和系统化方面非常的强大。所以我们的设计院的设计师其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同时它把每一个部分的责任表分的很清楚,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涉及的人很多,建筑师很多,顾问公司很多,设计院我们一家还好。没有像迪士尼分了很多家。我们先不谈这个系统的有效性,至少它在这么纷纭复杂的框架里面,很迅速的通过它的管理工程给业主一个一目了然的一个印象,你这个事情要怎么管,所以这个是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学的最多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交流的路径,这个我也没有什么大用,但是你真的给业主做一个汇报你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往往你会写一个什么东西。所以这个我觉得尤其对设计院管理部分不能弱的现阶段,管理公司的这套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个解决和交流的途径跟我们也有很多的不同,它不是一个问题提出来一个会马上就可以解决了,而是通过某种流程才可以解决。在我们看来在这种高效率的项目上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分管的高度或是怎么样,我们觉得很简单,你分一下就解决了,而他们通过一个复杂的流程解决。不管这个里面缺了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继续下去的。时间关系我后面讲的稍微快一点。 这个也是我在这个项目里比较明显的一个,这是他们其中一张的一个项目进程安排表,这个项目里面有一个人专门做,整个项目做下来几千张上万张都不止,它也很多的设计流程表、顾问公司的信息流程表、采购流程表,造价控制流程表等等各大类很多流程,又有很多的小类,就是它做项目这个流程和管理跟我们的时间点是不能相匹配的。 前面基本上把这个项目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时间关系不再过多的展开。最后讲几点,因为产品这个项目也时间蛮长了有几个体会。这个复杂工程它组织构建的搭建还是很重要的,包括管理,这个项目的组织构架的搭建是管理顾问公司完成的,如果是通过我们设计院来做这个项目管理这步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总中客户的满意度是非常关键的。另外由于参与的公司众多,有时候流通环节管理非常重要,哪个信息跟谁说,哪个信息谁来解决这个是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流程。这个项目我们不是做的非常好,但是还是可以的。管理公司从一家到十家的话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另外就是,区别于我们国内的项目的一个目标管理方式,我觉得在国外很多的项目它过程管理特别重视,像我说的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国内不管是设计师还是业主倾向于一下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但是在这种项目里呢,它更加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为什么要这么多顾问公司的报告,这么多量化数字化的东西,就是一层层汇报,最后把这个事情基础。也就是说整个项目过程当中那个人都不是最重要的,缺了哪个人都可以,最终还是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的。 另外这种工程在其他的老师的项目介绍里面也有介绍到,就是这个文件管理特别的重要。因为它时间太长,可能从我们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接近三年以后,人员的离职非常厉害,管理公司的人员已经换了一半以上,但是由于管理系统非常好,所以它这个东西是不会乱,不会丢任何的东西,这个对于我们以前做工程依赖于人员是有很大的不同。令另外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一个是单体的项目经理,还有一个专业的牵头人对口能力非常强,因为在这个过程我也发现,尤其是顾问公司,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机电顾问公司,一个机电的顾问参加所有的会,解答所有的问题,比如电器、暖通、水的一揽子负责,下面才有人做。这个项目经理,包括设计院也是,我们这样的人才是很少的,我们还是闷头画图的很多。 最后一个我觉得是这个项目有它的特殊性,因为业主对建筑有特殊的爱好这是不可复制的,另外业主资金雄厚,这也很多情况下不可复制。另外我们国家的总体实力也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平,让我们做这么精细化的设计业主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是有一个,虽然这个项目不可复制,但是项目总体管理方式和设计趋势一定是我们以后国内设计项目的一个趋势,因为不可能在经常有上百万平米的住宅区,总归会造到头的,最终的设计只是走一个精致化和细致化的道路,这是必然的。所以最后一条也是一个比较决定性的因素,因为这个项目之所以其他的顾问公司可以做,是因为用一个人工单价的模式来做的报价和经营。如果平米单价的话你觉得很高,但是如果人工单价的话你觉得是不能赚这么多钱的。以后如果国内的项目像细致化和精致化发展要求来讲,人工这个角度人工单价的模式是必然发展的。 今天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