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智慧建筑的数字化管理

2012-11-21 15:28|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1273| 评论: 0

摘要: 严炯伟:我们现在开始下午的论坛,我们下午的主题是成片土地开发与复杂商业建筑的开发设计建设。我们把今天上午的理念逐步的带入我们下午的主题当中。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我们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 ...


   严炯伟:我们现在开始下午的论坛,我们下午的主题是成片土地开发与复杂商业建筑的开发设计建设。我们把今天上午的理念逐步的带入我们下午的主题当中。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我们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下午我们从一些工具角度出发做一些交流。首先有请我们CCDI数字产品总经理张宁先生给我们做智慧建筑的数字化管理,大家欢迎。
   
    张宁:下午刚吃好饭大家都比较困,刚才严老师把我的话也说了。我今天讲的东西跟今天探讨的东西比较特殊。我的这个话题是我们这两天里面唯一涉及到建筑物后期管理的话题。这个话题对CCDI来说也是我们近期才开始做研究的话题,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探讨。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张宁,是CCDI数字化工程产品部的。
    我们数字化以前主要应用在工程的开发阶段,我们研究比如说电子的这种招投标系统,电子采购系统,基于互联网的项目管理系统等等。到后来进入CCDI之后,我把数字化的技术看看如何应用在我们设计当中来。我工作重点就是如何把数字化技术用在我们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当中的后47年当中。为什么用到这个当中来呢,我们大家都可以了解,我们设计院说的设计,我们设计的成果是什么,对于甲方来讲的话希望设计出来是一个资产。无论这个资产是销售的还是说是我的资产是自己持有的,他追求的都是一个叫做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这样的一个目的。当然在这里的话,如果我是销售为目的话,我可能追求的是我在销售的那一瞬间价值最大化,持久的话就是在我长远持久当中带来经济的最大化。我们现在来看,现在社会上所持有的大部分资产都是持有的。我们行业我们企业有的是以销售为目的的比如居住这样的,但是我们看这个趋势的话,我们很多的开发商从原本一次性销售的运作模式转化为长期持有考虑资金回报量的模式。
    我们知道,万达是行业里面在中国来说的话从企业不动产里面持有量是第三的,前两位都不是房地产开发商。最近我们也知道,SOHO总裁潘石屹也说,我们SOHO将来转型,就是我资产要自己持有,我2015年的时候资金回报率达到10个亿等等。这是我们大型房产商看到的。比如我们的产业园,我们的园区对于生产型这样的资产,比如公司总部等等都是大量的持有的。我们如何使建筑后的47年之内增大我们的利润呢,是我们数字化领域里面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上不光是持有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国本地化的特征,我们发现很多公司持有的资产非常广,第一资产复杂,使我们做管理的难度增加,而我们的管理水平,有很多人开玩笑说我们的中国设计是未来的设计。我们是近现代的施工,然后我们是古代的管理。所以我们管理水平可见一般。但是在这样的管理设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面临市场上不断的需求,就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不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是各个层级的要求,让我们开发过程当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压力大,我们也有不变的,不变的是什么呢,是对于整个建筑资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我们希望资产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希望这个资产给我们带来的是高效、安全、舒适和经济的。我想这四个词汇不需要我们做太多的这样的一个解释,大家都很理解。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在资产运营过程当中带来价值最大化的收益,同时以最小的成本来运营它。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大家都已经在想办法如何实现这些。
    行业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业务,比如有的是做物业管理的或是设施管理。物业管理的话我们对设备进行运行管理,我们有很多的系统,很多企业做这件事情,我们要做安全管理,整个建筑包围出来的环境如何给我提供一个生产、研究、生活和其他的一些氛围。我们也在强调我们的环境管理,最近一个房产开发商跟我说,不管北京、上海外面的天PM2.5值有多高,但是要要求我内部PM达到加拿大洛杉矶的水平。我说怎么提高这一点呢,他说我要在我的天空当中加载什么东西,如果超过2.5会怎么怎么办。还有一个叫能源管理,能源管理里面涉及到不同形形色色我们的专家我们的领域都涉及在里面。能源的管理、能源的平台、能源的模式等等,这些是不是实现我们前面说所有提出的达到舒适、安全、高效、经济呢?还不足以。这个不足以的理由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方方面面很多之间的关系或是很多数据不同层面之间的零散和碎片式的模式。包括哪些方面的东西呢,首先我们的数据是零散的,如果我们看具体在建筑资产后面长期的运营管理过程当中会发现,如果我们看待一个设备管理的平台的时候,你最先看到的是这个设备的清单台帐。实际上这个设备在我们做设计当中看的话它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组成这个建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管理的部分是把它作为离散来管理的。如何把它合成一体化的东西是我们现在一个管理的难题,这是一个东西。
    第二个东西就是我们感觉的离散性,比如举个例子,我们说在做物业管理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关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这个设备维护管理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一方面我们从其他的地方发现这个设备发现了问题,然后人工跑到这个设备管理系统里面发出一些派工单、维修单查我设备的信息、合同、包括它的供应商等相关的参数等等。这个管理模式不是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是另外一个零散性。由于这样的形形色色的零散性使我们管理低效从而不能实现我们前面提出的高效、安全、舒适和经济的目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行业里面近年来我们有很多技术的发展的使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非常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的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保证了我们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当中有了不同的语言和接口进行互通。包括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我们所说的数字化的建模技术,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这个技术本身不是某一个软件实现的,它实现的是一个概念,通过这个模型化的技术,把你原先所管理的被我们拆成碎片的建筑结构,不同的结构系统串起来,使我们将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形成可能性。也包括我们最近流行的物联网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光让我们对建筑的物理系统进行管理,还可以对数据等等进行管理。正因为这个趋势,所以我们说CCDI我们一直研究叫智慧建筑的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这个一体化就体现了我们数据整体的一体化,实现了我们前端管理平台和后台操控的情况,也体现了我们不同管理功能模块的一体化。CCDI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在近年来其实和很多国内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厂商进行合作,比如说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公司在中国区唯一一家CSS合作伙伴。就是咨询系统经销商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和全球其他两家非常知名的TM公司都是战略作伙伴关系。我们和很多的智能化提供商,和江森等等公司进行合作,跟很多的软件供应商保持合作。因为这些所有的资源让CCDI实现这种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这里也离不开CCDI多年来对数字化的研究。
    我们介绍一下,CCDI我们2003年接触水立方项目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项目的可能性,在这近十年的领域里面我们把这个技术从设计延展到施工又延展到运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我们整个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是我们这样一个智慧建筑一体化管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的核心又是我们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数据库。而在这个数据库里面包含两方面的东西,一个叫信息技术模型,它带来的是建筑工程信息,它脱离我们从设计到施工所延展下来的环节所有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会到我们的管理当中来使用。这里面其实也缺失了一些东西,它缺失了什么呢,就是建筑运维数据,它从哪里来呢,便有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建筑信息模型,一个是建筑运营数据,两者缺一不可。有了这两种数据之后,为什么将来对智慧建筑形成一体化的管理造成了无限的数据统计。在上面我们可以实现对我们建筑物的管理包括安全的管理、环境的管理、能源的管理,我们所有的管理提供我们的数据支撑,而上面所有的管理平台所形成的新的数据又重新进入到我们全寿命周期数据库当中来,然后使里面所有的模块进行沟通和协调。这也是我们称之为的整体一体化的概念。
    如何实现这样的一体化的系统呢,我们CCDI一直考虑它如何实施。它里面也有一体化的概念,我跟行业里面的很多同行去聊,他们说这个思路很好,但是谁能给我们实现呢,我去找弱电集成商,他们会说我的设备是什么什么样的,或是我只是提供弱电集成,对你企业管理方面的软件的东西我不感兴趣。然后我找一些开发物业管理的软件厂商,他说我只关心从物业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但是我看不到你弱电方面的一些东西。我们找能源管理公司的时候他们说我只对能源感兴趣。怎么办呢,我们CCDI就做了一个集成商的概念,或是解决方案集成商的理念。CCDI可以这样做,有利于CCDI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我们的能力,也有利于我们从广泛的建筑、结构等多方面合作的领域,也有利于我们跟其他的合作伙伴相互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所以我们整个实施层面包括几部分,一个很重要的是我做系统集成,光有这个是不是可以呢,实现这个平台的话我们还要给业主提供咨询的服务。我们要是告诉业主,实现智慧建筑一体化的时候,我们从前期规划到方案、设计、施工建造,一直到后面的运维。我们提供个运维组,我们并不是承接你整个大楼的管理,而是关于这个平台的管理。其实我们建筑开发的时候形成了不同的东西,但是最后实施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效果,为什么,我的人不知道怎么做,也没有人教他怎么做。
    我们简单的看一下,系统集成里面的话我们看它主要三部分在做。第一块数据集成,我们一直强调建筑生命周期数据的重要性,CCDI在这里我们帮助客户搭建工程项目里面的数据集成。第二块我们和行业里面智能化工程公司合作,提供工程化的服务。第三块,当然基于数据,基于我们所提到的工程我们很重要的就是帮客户搭建一套建筑一体化的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代表我们完全的开发。而是代表我们帮客户进行整合或是定制。我们最近接触的一些客户,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很有名的开发商,他自己有很成熟的能源管理的平台,我们要做的东西只是把我们的这个数据平台和他们的管理进行整合,同时帮他协调能源管理平台和它未来平台之间产生的整合。
    除了我们有这样的很好的系统集成之外,尤其客户关心,一开始的时候你要教它整个过程怎么做,最后交付一个可见的结果。咨询层面我们从方案设计、采购选型、安装调试和运营维护提供专业的意见。也包括这之后的运维方面。我们说了,整个系统完成之后,作为一个业主它的系统发挥得效率到底怎么样,其实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把它用的怎么样,第一块我们形成非常好的团队培训,我们会教给业主运维团队如何使用这个系统才可以使效率发挥最大化,同时我们也提供短期内比如一到三年的系统代管服务。我们还提供长期系统维护运行支持的服务。从系统的集成到系统的咨询,到系统运维,这个形成了CCDI智慧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密不可分的三部分。
    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在行业里面其实我们已经在接触一些客户,其实我们在一些项目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这个是国家电网防灾中心,我们帮客户搭建这样的一个智慧数据中心的一体化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平台。在个平台上我们帮客户创建信息模型,集成了建筑运行的数据,主要是消防和通风两个系统,还搭建了比较基本的能源模块。通过这样的一个系统,让客户实现了两个目的,第一它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完整,第二呢,它整个设施运营管理的效率提高。同时对它的能耗可监可控,对它的能源管理和改造提供了可能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为客户将来实现非常全面完整的智慧数据中心管理打造了一个他将来可扩展的框架,这时候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就是我跟大家沟通的智慧建筑一体化管理方案,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会后也可以交流,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