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青:复杂工程实践的思考

2012-11-21 15:26|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1141| 评论: 0

摘要: 季征宇:非常感谢Andrew Anersons先生的发言。上午三位嘉宾有著名的学者、著名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探索了我们对复杂工程理论的实践。他们在我们的领域当中积累了众多的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是这个社会当中技艺高超 ...

   


    季征宇:非常感谢Andrew Anersons先生的发言。上午三位嘉宾有著名的学者、著名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探索了我们对复杂工程理论的实践。他们在我们的领域当中积累了众多的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是这个社会当中技艺高超的人。但是恰当的使用这些技术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有请我们CCDI的副总经理朱长青先生,朱长青先生的经历非常的复杂,做过老师,在设计院做过工作,也在日本有很丰富的经验。他给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复杂工程实践的思考。掌声有请朱总。
   
    朱长青: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这个会。我今天参会之前我才发现组织者安排的人员的顺序非常的有讲究,盛教授更像一个监制人,汪教授像一个明星,Andrew Anersons先生既是明星又是策划者。前面三位都是大师,我只是一个不明身份的人。说到前三位的各个角色,我可能只能说我是东家的代表。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复杂工程的实践,也许整个一系列的实践的过程当中,赋予项目管理的决策,多多少少有一点不明身份者的感觉,很难说是成就感还是不是成就感。我真不知道尽管是东家的代表,真没有想到这次的会议这么的隆重,还有同声翻译。实话说,开始之前我的讲演稿是没有提交的,所以我对同声翻译说一声道歉,对她们的翻译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是我肚子里面没有什么料,讲起来也会比较的简单。闲话少说,我的名字叫复杂工程实践的思考。我把这么多年的一些感受,用一些不完美的文字为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篇的PPT就是两句话,怎么着也能把楼盖起来,怎么着也能把项目做完。我们每天每时每刻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好时代,每天一如既往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工程的实践。我们还有一个很牛的地方,我们与世界无可比拟的速度实践着,我们也面对着世界从无仅有的实践量。这是我们的机遇,使我们很多人,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拥有一份全新的自信。所以前面两句话都印证着,不管怎么着也能把这个项目做完成,怎么着也把这个楼盖起来。我们有很多的成功的例子,有很多的成功的地方,让我们很多的人有资格向我们所有的同行都在述说我们可以做所有的事。回过头来,无论是我们行业媒体、行业杂志、行业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有着很多的自豪。我们挑战过很多的东西,我们也承受了很多的东西,然而承受了非人的压迫这个就不好说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做完一个以后,其他的东西都不说,多多少少增加了一份信心。其实我们怎么着都能把项目做完。
    今天中国的建筑成就,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怀疑,我们仍然还能做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的项目。但是我们说作为行业人,仅仅面对这些也不完全是美好的结果,我们光自豪可能还不够,作为专业人我们可能更加需要注重的是过程。因为这次的论坛主题既然是复杂工程的实践而不是复杂工程的结果,我想可能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期待,希望我们行业内的同仁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探究我们自身的功夫修炼和我们自身的内功。因为过程是我们行业的内功,结果是大众社会的认同。
    我们说的很多的一句话叫“痛并快乐着”。今天我讲的很多话是对于我们设计界的,我们今天来的代表可能是有供应商,有开发商。我们争吵过,合作过,最终我们成为朋友。众所周知在我们工作实践当中我们都很时髦的说“痛并快乐着”因为改行的毕竟还是很少,跳出这个行业圈子的更少。我不知道我理解的是是否准确,这里的痛也许说的就是过程,快乐说的就是对结果的期待。我们为什么会痛,我们到底痛在哪里,也许是我们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若干年以后职业化程度高了,可能我们会痛的少很多,在我们合作,我们争吵,我们甚至互相指责,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痛。我们三架马车共同实践,任何一个复杂的项目都离不开这三架马车。当然还有很多有挥鞭子赶马车的,还有很多的马。几乎所有的工程实践我们都需要来自于这三个领域的人参与,设计咨询、施工建造,材料设备供应商,我们目标相同,都是为了客户的实践目标,是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一开始见面的时候都说这句话。现在有一句更时髦的话叫做“满足客户需求”共同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之所以目标相同是因为我们共同服务的成果,最终总归是要交付给客户的,客户的满意是我们契约成交的基础。我们目标相同,但是路径未必一致。路径未必一致主要体现在我们各自通过得到的客户委托契约,我们各自都设立了相应的服务目标,而且相信这些目标的设定都是基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之上的。问题是这三个的相互关联性忽略了,个人只想个人自己。被简化了,而且有很多时候是被粗暴的割裂了,被阶段性的成果所抛弃了。面对客户需求项目目标的实现,我们定义我们各自的技术目标的时候,也许更多的是基于契约目标而不是责任目标。这一传统的成果交付模式以及社会认同基础,多多少少朱阻碍了我们三者之间责任协同的欲望,我们多半的时间都在各自为战,那就不可避免的不时的产生一些 相互指责的杂音,协同而不够协调。痛苦由此而生,痛并快乐着我相信并不仅仅是我们设计行业,供应设备商,我们甚至复杂工程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刚才盛教授已经讲了。参与各方的统筹和协调非常非常的重要,不仅仅是谁来统筹谁来协调,如何统筹如何协调。设计单位出身的或者设计参与方希望设计统筹全线,施工建造方施工总承包方希望施工做这个统领者。这里面材料设备供应商想当老大的不太多,而且机会也比较少。所以我们说,很多的时候结果虽然美好,过程未必完美。面对客户只能是需求基本满足,利益基本保证。
    在我们设计咨询领域,我们不得不面临如下的现实,设计同施工建造的长期分离。现在我们有的施工单位有设计院,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干了一些什么,设计单位里面有施工单位,几乎没有因为也瞧不上它,它有钱。使得我们的设计重创作而轻技术,美好的设计创作因缺乏沟通的渠道往往隐含着众多的建造技术的不合理。建造过程中的价值工程优化,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甚至有的时候是价值观不太能够容易统一的时候,难以协同设计咨询方一同完善实施。
    怎么办呢?为了忘却这个痛苦的过程,为了更大的认同,为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协作,回想起我们自己设计咨询自身面对众多的咨询顾问方,我们也缺乏准确、系统的理解和沟通客户需求的主观意念。因为长期形成的思维我们是一个卖产品的,我们非常想,我们非常羡慕苹果的那套模式,做出来一个Iphone让全世界疯狂,画出来一个作品让所有人崇拜的五体投地,多多少少的影响着决策的周期和合理性。要知道设计咨询方是决策的参与者,设计咨询从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关系联系脆弱,使得设计所包含的相应的技术信息在及时性、准确性、匹配性方面有所欠缺,有所遗憾。我们有多少设计师正确了摆正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关系,在材料和技术的选择匹配上缺少技术体验优先的负责意识,误解了技术系统的合理性。不是说技术系统的合理性不重视,有很多的时候是误解,如果不把满足客户需求、满足客户体验为你的服务宗旨的时候,我们处处以一个专业专家的身份,如果还是简单的停留在简单的销售产品的这个角度,我们无法应对市场化这个环境和形势下客户的需求的真正所在。这一基本要求其实是一个价值认同的传统思想一直在作怪,阻碍了材料和设备创新的发展。
    当然面对现在还不太成熟不太规范的市场经营环境,材料及设备的诸多信息的不透明,也使得我们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所谓的求实和求真。从某种意义来说,设计行业我们的设计师的地位很悲惨,我们花费多么大的成本也不知道我们的设备材料卖给你多少的东西。这个管理无论谁来统筹,从系统的角度,我们从一个系统的思维,系统的产品和系统服务的角度,它一定是一个非常完美难求残缺。
    回到东家的立场,新立方新平台、新途径,我想可能还期待着一个展示交流的信息平台。一个探索思考的沟通渠道。今天从进门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关于“新立方”和CCDI的介绍,“新立方”是CCDI的一种尝试,面对以上的一些问题,面对可能做一个项目管理者这么多年,我自己觉得确实刚才不是调侃,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明身份的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试图搭建起一个交流的信息平台,今年已经第五届了,试图探索起一个沟通探索的渠道,在诸多的复杂工程实践中,理念方法模式上吸引广大的业内同行一起探讨沟通和实践。并希望取得成功。面对现实,我们逐步的感觉到,客户工程参与的频度在加大,客户对课程的关注比以往增加了很多,客户的价值取向有很多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产品验收和收藏。客户的参与,过程的透明,信息的公开等等都将逐步的扩大和打开。我们可能借鉴的这个时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客户体验的过程,是我们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体验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竣工验收,已经再也不是工程实践过程当中的结束,也许这一过程才刚刚开始,大家或多或少的在一些项目上已经接触到了,包括使用、运营,全生命周期维护等等,同样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我们的水平。如果我们将这些称之为全过程的工程实践,这一过程将会更高的要求我们基于系统的思维的一些主张,这个系统的思维主张需要我们具备系统的价值的考量,才可以满足客户系统体验的期望。
    这些年,CCDI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并逐步的实施了一个以全新设计服务理念服务于客户,遵从并尝试从传统的产品输出逐步转到技术输出的服务模式的转变。面对客户的需求我们有很多的东西用传统的一些理念已经无法解释,契约交付的结果只是一个基础,工程实践的过程可能成为客户价值认同的一个服务的评判标准。这个过程中无疑包含了客户的决策分析和辅助,多方协同行为的系统评估和优化,风险预测以及比较评估分析等等,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的使命和维护将会大大增加。
    当然,面对现实的一些环境,设计管理本身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并积极沟通,需要沟通的东西太多了,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在内的技术施工建造方,材料设备供应方,设施运营管理方等等都非常的重要,我们做全程设计的时候,我们不强调主次的界定,因为没有办法界定。在现实环境当中,我们也不能以利益优先,如此的话一定协调不好。一切只为满足客户的系统的技术服务要求,而这一切都需要参与各方面的服务目标的价值认同。尽管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的服务价值还存在市场价值认同的不匹配,我们说总包管理,然后在契约谈判的时候简单得到客户的认同,绝大部分场合是痴心妄想,活得让你干,但是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客户认识到这个综合效应时,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我们用什么手段让客户真正感觉到这种价值的存在。复杂工程实践的外部环境一定比现在要春暖花开。一定我们会看到,少一点行政干涉指导,当然中国目前我们看到,大部分的项目比如港珠澳大桥也好,还有什么国家重点项目,现场我们也去看过,基本上可以想像得到,差不多的时候全工地插满红旗,甚至敲锣打鼓放鞭炮,开动员会,说明现实的环境离不开这种超大型项目。我们专业上的理想、复杂项目管理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简单的实现的话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真正到外部环境春暖花开那一天,真正考验我们的功夫的那一天随之而来。行业的进步一定在那一天有一个充分的展现。这也是CCDI做全程设计管理一个基本的信念。
    我所说的这些实在是画不出美丽的画卷,也找不出美丽的图片,复杂的工程管理只能靠这些枯燥无味的汉字来表达,谢谢大家。
   
    季征宇:  非常感谢我们的朱总,用诗人的气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想法。我们非常感谢我们四位嘉宾上午给我们带来的嘉宾。谢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