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威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发展论坛上致辞
摘要: 徐宗威:尊敬的卢司长、张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我觉得今天在场还有很多青年才俊,是学校里的硕士生、博士生,各位代表、同志下午好。 中国建筑学会这次年会主题叫“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之所以确定这样 ...
徐宗威:尊敬的卢司长、张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我觉得今天在场还有很多青年才俊,是学校里的硕士生、博士生,各位代表、同志下午好。 中国建筑学会这次年会主题叫“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主要是这样几个想法: 第一就是贯彻中央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么一个要求,中央讲构建和谐社会从我们建筑学人来讲就是我们如何更好的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 第二实际上刚才卢司长、张院长都讲到,中国的经济改革、社会进步发展到今天确实面临很多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从城镇建设来讲我们确实面临着新的要求,如何提高我们人居环境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这么一个要求,所以讲“建筑我们和谐家园”也是为了适应城乡建设发展对我国学会、对所有建筑学人提出的新要求。建筑我们和谐家园也是对学界和各位学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向着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这个目标来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工作。 我们学会二十几个分会在年会上举办了十个分论坛,其中一个叫“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发展”论坛,我觉得这个论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借这个机会也是应小城镇建筑分会的约请讲这么一点意思。 第一,我想说,大家在座的都是建筑学人,建筑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和体会,去年年底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这样一个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我觉得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仅仅是经济上发展和强大了还不算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仅经济要发展、要强大,军事上要发展强大,恐怕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文化上发展秦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自己的文化,我看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中央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适时的提出文化强国这么一个战略,我觉得是非常的及时,也是非常的必要。 文化强国,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应该说我们的建筑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如何把中国的建筑文化弘扬广大,确实是我们今天所有建筑学人应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大问题。 今年我们建筑发展迎来的这个历史难得的机遇。 第一条就是中央为我们指明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就是怎么去发展和繁荣中国自己的建筑文化。大家可能都有感受,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城乡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工作条件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我们到处是新房子、新的街区、新的城镇,但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当然对遗憾的评价大家的说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我们的城乡建设是千城一面,有的说是文化缺失,也有人说高大奇异的房子太多),我说最大的遗憾是改革开放30年下来虽然我们每年建了那么多新房子,每年是20亿平方米不得了,每年建下来我们没有形成中国当代主流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虽然我们建了那么多的新房子,你们可以去观察一下,我们在所谓多元化这样一种口号下,确实造了很多、太多的高大奇的、太多过于追求形式的房子,太多过于追求建筑装饰的房子,所以我觉得中央讲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国建筑学会学来讲,对全体建筑学人来讲都是一种要求和方向。 迎来了难得的好形势,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比如说今年吴先生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自给吴良镛先生绶牌颁奖,这个奖项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国家国内科技最高奖项,最高奖项给了吴良镛先生说明了什么,我自己理解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建筑学人工作的充分肯定,也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筑学人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为中国城乡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吴良镛先生自己也讲,这个奖项不仅是给我个人的,也是给中国整个建筑学界的。所以我觉得也是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好形势。 大家可能也都清楚,就是今年美国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给了王澍先生,网上有很多议论,但是不管怎么议论,这个奖项给了中国的青年建筑师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建筑业、建筑学界、建筑师的高度关注。所以普林斯特给了王树也反映的国际社会对中国建筑学界和学人的工作、贡献、业绩的充分关注和肯定。在中央的要求下,与我们中国建筑学会自己讲的一句话,中国建筑文化迎来了春天,有中央的六中全会的决定,有中央给吴先生的颁奖,又有美国普利斯特奖颁给中国的建筑奖一系列的活动,确实反映中中国建筑文化迎来的一个很好的形势和春天。 中国建筑学会在贯彻文化强国和发展方面今天也是不遗余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共年我觉得给跟我们的农村工作都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个就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农村发展和繁荣的研讨会,各位建筑部的老领导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方向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人民大会堂中国建筑学会向整个社会发出了一个倡议书,这个倡议书6条,总的精神就是我们要充分的树立起中国人、中国建筑师和工程师、中国建筑各位学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城市里面很多大的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都是请老外做的设计,老外做方案,中国人做配角,事实是那么回事吗?中国的建筑师、工程师都是优秀的,我们所以请那么多的外国建筑师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说明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够,当然我说这个话不是对改革开放有什么异议,我们还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向一切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学习,这都没问题。但是在建筑领域我们确实提高我们自己的建筑师、工程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的建筑师、工程师、建筑学人都是佼佼者,都是优秀的、好样的。 3月份中国建筑学会在京西宾馆召开了全国建筑设计方向工作会,共同研究中国的建筑方针和建筑方向,周围的建筑方向到底向哪里走?包括农村的建筑,城市里面刚才我说了过分追求形式、过分追求装饰、高大奇异,大家似乎都习以为常了,但是这些高大奇异的背后一定是资源的浪费,一定是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这次会上我觉得中国建筑学会对中国建筑方针、方向做了很系统、很深入,也很热烈的讨论,大家的基本结论和共识还是要坚持中国适应经济美观的方针,这个方针到今天60年后还不落后,符合中国建筑文化基本的思想精髓。建筑的发展我觉得确实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或者叫难得的一个形势。 第二我想说村镇建设的引导,从学会工作的角度讲,我们对村镇建设、对农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我觉得从学会来讲,确实应该加强技术指导,农村的建设、村镇的发展现在给我们最直观的问题,就是觉得看上去这些农村的建筑,看了以后总觉得很可惜,可惜在那儿呢?就是农村的建筑结构质量上来讲确实都不错,也都是钢筋混黏土但确实是缺乏规划设计的指导,到处是排排房,到处是火柴盒,体量很大,有的一家一户能盖上十层,有的会盖上一二千平米,甚至更多,但是你走进会感觉这个平面、空间的功能考虑确实有太多问题了。那么好的一个结构质量的房子,但是在规划设计上真是缺乏指导,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农村的房子更新的周期就更快,过去我在村镇司的时候那时候叫五年、八年,甚至十年就得推倒重来一茬,一开始觉得很好,但是过三年、五年家里的收入多了就觉得厨房还放在院里就不行了,拆到重盖,再过三五年还是觉得房子不行,就觉得五间房一样大怎么行啊,客厅大点、卧室总在向阳的位置,又拆了,有的同志就开始盖楼房了,但是过几年是外楼梯,还得拆了重盖,归根到底还是规划问题,我们城市里的科技规划人员需要对村镇建设的技术指导,农民辛辛苦苦攒了钱,好不容易盖了房,怎么能够盖的更好、更方便生活。 我也经常到沿海的几个城市去,像上海、天津、大连等等,很多地方都是过去的租界,过去的租界那些老房子,现在到天津的五大道、意式风情街,哪些房子从结构质量来讲可能还不如现在,但是那些房子的形式风格、功能布置确实是很合理,所以一百多年下来大家住起来、用起来仍然很方便。说到底就是当时的规划设计确实是考虑的比较深入、比较细。所以我们今天农村的房子,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学界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如何能够加强对农村建设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民确实能建一个好的房子,帮助农民把他们不容易赚来的钱花好、用好,使他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幸福。 我就说这些,谢谢!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