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火灾防御—李引擎

2012-10-28 14:11|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3499| 评论: 0

摘要: 李引擎:各位下午好,中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地加快,我们将在继承浩瀚的中国古典建筑遗产的同时去创造一个适于居住、适于生活,有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空间。 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大规模 ...

    李引擎:各位下午好,中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地加快,我们将在继承浩瀚的中国古典建筑遗产的同时去创造一个适于居住、适于生活,有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空间。

    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其重要标志是可耕地被大量征用,城市建设急功近利,城市规划缺少理性支撑,城市缺少系统的防灾规划。自1992年,可持续发展这个词被引入中国后,人们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类为自身发展而创造的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人工环境,这个环境对人类生活工作观念有着根本性的改变。

    人与自然的和谐,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专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社会中的每一种个体环境和现象都是城市整体和谐的组成部分。城市应溶于清新自然之中,市民将生活在树木花鸟之间。天人合一的理念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以人为本,几百年来街道作为城市的骨干脉络,人们按照功能将城市分割成交通区、住宅、工作区、商业区、卫星城区等等,我们无法否认这类社区划分积极意义和部分合理性,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卫星城变成晚上睡觉的地方,人们为了去市中心工作娱乐而疲于路途。而一些托老社区则因独立于社会和公众缺少生的气息。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市民的生活、出行、娱乐、交往提供最便捷最实用最有效的规划模式。

    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和现代化与生产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发展生产力并产生强大的积聚效应,大城市比一般城市具有更高的集聚效应,这主要来自物质条件好和文明素质高两方面。这些物和人的优势两者因素加在一起就出现恩格斯所说集聚一百倍的效应,因此城市化是人类历史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当代中国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我国城市及建筑所面临的火灾威胁,火灾是各种灾害中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极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其发生拼度居各类灾害之首。现代化城市具有生产集中、人口集中、建筑集中、财富集中等基本特点,同时伴有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危险源多。现代建筑基本方向是向高层发展,节约城市用地同时将城市高密化了。向立体方向发展,将底下公共场所地铁交通和地面商业居住连成一个整体。向多用途到功能复合型发展,在同一建筑同一水平集社会公众活动、办公事务饮食服务为一体复合发展。上述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给建筑防火带来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从城市放火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存在以下一些共性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差,建筑物本身耐火能力低。2建筑密集,规划布局混乱,城市旧区的 建筑密度大,建筑间通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和人员疏散都是严重问题,城市中的新建筑或是穿插在旧区中,或是相对集中。3生活和生产用燃料成分交杂,这种无规则的混杂加大了管理工作难度,增大火灾危险性和控制火灾的难度。4建筑电器火灾危险性加大,城市中老区建设原有电线布置本来就不规范,随后不断出现乱接乱拉现象把这种混乱推向极端,很多线路铺设时间长久,线路绝缘早已老化损坏,现代家庭电器又不断增大用典两,所以电气火灾已经成为建筑火灾的直接原因。5城市缺少整体防火体系,现在各部门只能开展局部研究工作,全国在综合防火能力和防御体系政策研究方面还十分薄弱。6高层建筑带来新的防火问题,高层建筑内容纳人数很多,垂直疏散距离大,加上火灾中人员恐慌心理,都使安全疏散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当火沿着建筑内空间发展时,消防人员因为烟雾阻碍垂直攀登距离过长延误战机。7大空间和地下建筑增多,这对防火安全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现行常规消防设施不能很好地适用这类建筑安全要求,大空间和地下公共建筑一旦出现火灾,容易产生群死群伤严重后果。

    三、建立统一城市消防救灾系统,消防是一项具有永恒性的为全社会服务的工作,它将伴随着火的存在而永远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和城市的变迁,传统消防概念和技术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就城市消防而言应逐步实现:1.建立统一的城市放在救援机制,根据按国外经验做法和国内实际情况,目前最有可能实现是以消防部队为主体建立起城市防灾统一指挥和久远中心。2.建立义务消防救灾组织,自愿前提下义务消防队由适龄青壮年组成,遇到火灾可马上投入抢救救助活动中,国家应在相关法令中明确其地位,通过保险盒其他社会基金方式为义务消防员建立伤残保障。3.消防灭火指挥高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是脆弱的,城市联系的某一链环一旦出事就导致全城性灾难后果,因此对火灾的扑救指挥不是单点式处理,现代化消防灭火指挥系统应该实现高智能华的指挥管理。4消防装备现代化将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使消防车辆在与火场有一定距离地带就可高效灭火,二是亲临现场救护的人员装备有极高安全度的防护设施,为了实现迅速有效抢救的目标,在灾害发生时地面与空中立体救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现代消防必须配备现代快速救生系统。5救火救生一体化,在国外消防队已将火灾时救火救人与平时救生工作一体化了。他们的消防队都配有一般性救护车辆和器具,消防队员都具有一定紧急救护知识,救火救生一体化有助于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支持,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市民对消防队的期盼已经不仅仅是救火了。6.完善社会安全的管理制度,我们装备了许多现代化的防火设施,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们的用途,我们管理主体表现在官方行政行为上,单一化的行政管理导致了在永久性科学性有效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弊端。保险公司用经济手段涉入消防安全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主体,这在世界上是一个通用有效的做法,我国社会安全管理体制也要走上以经济调整为主以行政政策为辅的道路。

    四防火标准语设计方法的变革,一个精心构思的建筑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突发灾害对建筑本身和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受各种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统一城市规划,合理建筑布局防火规划应列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对城市旧区采取控制密度、局部拆除、从发生战争、发生地震火灾综合角度看,城市防火规划应充分考虑火灾中人员蔬菜很避难问在城市街区内和周围地段设置若干绿地、广场及公园以供紧急状态是人们暂时避难。2建筑防火设计理念的变革,如果说二十世纪建筑设计主要竞争在造型和功能方面,二十一世纪建设设计行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预防灾害发生上,新的防灾设计理念体现出目标确定性和方法多样性,发生灾害的规律十分小,确保安全水准实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们可以运用所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有机的创造性的组合。2人与建筑互为支撑,建筑平面构图和设备为防止灾害提供基本条件,但是传统设计理念没有或极少考虑人与设施互动所导致的防灾效果。新的设计理念应首先考虑人是否受益于这些防灾设施目标,要评估人员错误操作对防灾体系带来严重后果。3灾害过程虚拟模拟设计,这个综合技术最大好处是设计师和审查部门无需对模化原理和方法有太多了解,就能提供虚拟建筑提供现场感觉,依据有关建筑知识、技术法规和安全防范设施对建筑物进行最有效合理最经济的防灾系统设计。4设计概念和信息共享,全球经济发展可以使人类统一规定一个具体的概念方法,包括对建筑设计师及客户进行项目设计指导的全部概念和理论,各国各地区的建筑都将同时兼有民族性国际性的特征,科技发展为建设设计提供更加坚实的公共平台。3防御城市燃起爆炸,燃起防爆应成为城市防火标准和设计重要内容之一,燃起灾害具有随机性特征,因此对这种灾害导致损失状况预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综合考虑燃起灾害致灾因子和承灾因子的作用,进行动态评估,真正保障城市燃起的安全。把燃起灾害信息输入城市防灾综合信息体系,扩建GIS模式的燃起放在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强大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燃起生产运输储备和使用的管理,一旦出现险情迅速做出反应,努力控制灾害在最低限度之内。

    城市生命线工程设计与监控,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点水气等生命线的设备系统抗灾能力,我们可以运用GIS和人工智能等先代技术建立适合城市发展的系统,包括成灾模型、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日常信息管理系统、提出减轻区域经济损失的工程手段及对策,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的管理和决策方法。建筑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推动着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放火标准会有效地保护这些人类创造的历史。

    五、城市地下交通防火安全,地铁系统是地下工程又是公众聚集场所,历来是消防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地铁火灾既有地下火灾、隧道火灾的特点,又有铁路列车火灾的特点,而且通道网络复杂、安全出口少,疏散距离长,火灾风险更大。地铁防火面临的主要问题,1由于地下场所空间溶剂小不易疏散,对人类产生极大伤害。2地铁内发生火灾时,由于广照差等原因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容易迷路,人的恐慌程度和混乱程度比地面严重的多。3地铁疏散路线受出口数量和位置限制人员疏散方向只能是自下而上,由于与烟气自然运动方向相同,所以使得安全疏散更加困难。4外部救援人员不容易掌握内部火灾情况,加上灭火设备进入与补给受限,因此比地面救火难度大的多。5地铁列车所产生的活塞作用,使内部气流复杂,其烟气控制难度超常。

    应重点解决技术问题,1火灾蔓延机理的研究,通过对地铁这类特殊建筑空间的构造系统分析,研究地铁火灾成因规律,出口数量与位置及隧道长度研究数学分析软件。2最佳送风与排烟工况的设计研究可通过实际工程的现场实测及小比例的模型实验找出烟气与新鲜空气的有机循环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地铁排烟系统与空调系统分开设置,确保排烟功效实现。3.安全疏散技术研究,最大限度保障车箱展台上的人员在火灾初期疏散到安全地点,研究事故发生时人员逃生行为以及救助人员在人员疏散救援等处理方式提出一套系统有效安全逃生疏散方法。4消防安全系统职能控制管理研究,建立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对火灾报警、灭火、方排烟、空调、紧急疏散、事故广播、辅助、配电等系统实施监控,最终在微机终端实现智能操作管理。5消防啊救援专用通道,要研究在地铁车站上方设置垂直进入地铁的救助通道,该通道将有专用防烟通风系统,确保消防员通过专用楼梯进入车站灭火救人,不与乘客逃生路线冲突。6.专门防火对策和组织管理,地铁正常工作期间应具有可操作防范措施和完善管理网络。地铁系统消防安全必须以最科学的理论最完善技术措施最持久的有效管理来保证。

    人类经历了几个世纪科学酝酿之后,终于在二十世纪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变。就科学而言,我们目前实在无法准确地预测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但我们相信人类的生活比二十世纪更精彩。二十世纪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应在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去最终实现人欲自然的和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