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暖通空调建筑能效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徐伟
摘要: 徐伟: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借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朋友见个面,交流交流。 建筑学会年会第一次,作为我们来讲也很兴奋,能够参加建筑学会这么大的一个专题会议,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座的很 ...
徐伟: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借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朋友见个面,交流交流。 建筑学会年会第一次,作为我们来讲也很兴奋,能够参加建筑学会这么大的一个专题会议,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座的很多人也可能面熟,或者说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有,不管怎么说,我们可能都是同行。在过去的交流里,可能会场很大,今天我们的会场虽然不大,但是这种环境很好,有益于大家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我希望能够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问。 我就这个题目展开一下,中国建筑能耗,节能技术对策及绿色建筑,不完全局限于这些内容,可能会放大。 我们国家的建筑能耗大概三大部分组成,工业、交通和建筑,过去我们基本上都是工业、交通、建筑,今年两会期间,特意把加强节能减排的任务重新做了划分以后,我们是工业、建筑和交通,别看这个顺序的简单的调整,反映出我们建筑节能在国家节能减排中的位置得到了提升和加强。 有人问,我们建筑能耗大概占总能耗的多少?其实严格讲这也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不同口径的统计会有不一样。比如说从建设主管行业来说,建筑能耗占27.5%,这是官方的数字。但是要从国家宏观能源考虑可能还不是这个数,工业一统计,交通一统计,建筑没那么多,可能23、4%,我们建筑业说不会的,因为我们现有的统一口径里面,建筑能耗的统计是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计划的基本统计,它是折算的。 因此,比如在农业里的农房,农业里的建筑物,工业里的一些建筑物,这些忽略了,没有统一在建筑能耗里。 所以建筑能耗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我想30%左右这是很正常的。按照发达国家建筑能耗比例很高,南北半球,发达国家都在北半球,能耗很高,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比例都是在40%上下,有的纬度高的像北欧占到45%,加拿大也占到45%。 另外一条,建筑能耗按我们统计来讲,如果按全生命周期去统计能耗比例又不一样。我们建材的生产,我们建筑的建设过程耗的能源,这些我们都没统计在内,都算生产过程的能耗,但是没有建筑就不可能有它。因为我们把这些能耗也加进去的话,这个能耗的比例就不止这个数。 建材的采矿还没算起来,要算近来可能更大。从节能的角度来讲,就是使用的能耗,如果我们放大成广义的就不一样了,有建材,有建造,这些很多过程都没有算进来。这是总的能耗。 第二,关于建筑能耗是怎么一个分布呢,可能很多人脑子里也有概念,在各个地区,南北,东西都是有差异的,但是平均来看,建筑能耗里主要用在暖通空调,然后就是热水供应,电器照明和炊事,很多人认为炊事能耗可能很高,但是恰恰相反。我们回忆一下30年前,每个家庭用的能耗主要是炊事能耗,那时候电灯也不是很亮,做饭你得做,从全国意义来讲。那时候可能30年前刚刚有电视,或者说刚刚有冰箱,还很少,空调那时候基本上谈不上。 所以建筑能耗从全社会来讲,应该说暖通空调占的比例占50%上下,北方会高,南方会低,热水供应大概在10%左右,有的地区比如说一年四季热水量给得很多的地方就高一些,比如南方就高一些,南方洗澡比北方勤,耗热量比较多。 电器照明的比例是持续增长的,大家也有体会,过去我们的照明很暗,现在你看看照明很高了,瓦数也很大,虽然我们采用节能灯,会减少照明的实际单位照度下的电耗会减少,但是我们总用量还在增加。 再一个炊事,炊事是减少趋势,对于家庭而言是减少的趋势,现在很多人不做饭,特别是80后,90后,外面吃一顿,即使上年纪的也偶尔上外面改善改善,现在大吃的实际上很少,家庭也小型化,就三口之家,或者两口之家,炊事用能很少。我不知道在座的我敢说80%还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结过婚的,你想想你家里耗的能源是什么结构。 我经常跟几个同事说,其实我们搞建筑的,搞能源的,你未必知道你家庭的能源支出比例。像张院长这样的他也不问,钱也不管。张院长他们学校采暖费都是学校掏的,所以他们不用计算采暖费。 郭总可能采暖费是自己交,但是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耗多少。比如一个月炊事耗多少,水多少?电多少?一年四季夏天耗多少电?因为有空调,这个规律是什么样?我估计很多人讲不出来,不难为大家。我到国外去交流,一问人家也不知道,到欧美国家问,你们家里耗多少电,很惊讶,第二,他不管,也他不问。 那么在我们国家就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大家有节俭的传统,我们都很关心我们消耗的多少。有一个数字我们知道,我们搞阶梯电价,阶梯电价就是每一个城市应该讲平均收入平均消耗的电量。北京多少,上海多少,中等城市合肥多少,或者济南多少。你就看每个城市阶梯电价的起步价,基础价的数字大小,实际上反应他一个消费水平,或者说是经济发展水平,或者更直白说收入水平高低。 我所知道北京定的是260,开始有争议,有的地方不一样,因为这个是平均,包括你夏天的空调都给加起来,有的城市才170、80,你是住的200平米,还是50平米,当然50米耗电量少,200米耗电量多了,两个冰箱,两个电视,三台电脑,两台微波炉,两个一起转,你想想空调肯定是四个房间两个厅,6台空调。 所以这个合理不合理,有人说不合理,我家本来收入不高,房子不大,但是我三代同堂,那家房子很大,实际上就两口子,这不行,也没有绝对的公平。 这样就不一样了,家庭用电量,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数,我们最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从住宅人均家庭的耗电量来讲,每平米统计下来,也就是20到30千瓦小时,美国同等的城市,不算是整个耗电量,单纯空调耗电量就是我们家庭每平米耗电量的5倍,10倍,耗气量我的家里我是有数的,耗不了几个字,所以一个月你的耗气量,加上你洗澡的热水,也就是4、5个字,4、5立方米,并不多。你要是三口之家要多一点,有时候我们还不在家里,好出差,根本就不怎么耗能。 关于中国建筑城市能耗这个不用多说,你们都可以看相关的媒体报道。驱动中国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城市化还有一个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该算是工业化城市国家,我们工业比重,工业门类各种指标来看都是,工业化的过程还在走,并没有结束,但是城市化是深刻而遥远的一件事情。在过去30年里面,我们从20%几的城市化率到现在达到50%,中国人口的50%以上是在城市里面,这种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大家可以想像,中国一年城市化率是1%,那就是13000万人口进入城市,你就得提供住房,你就要消耗能源,消耗资源。 在过去30年里,平均下来不到1,0.8%左右城市化率,未来我们的发展应该达到70%,仍然有20%,就是2亿6000万的人口,或者3亿人口还要进入城市,城市化是带来中国建筑能耗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大的影像因为,当然还有别的因素,最大的因素是这个。 我前两天看了一个资料,美国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获得者,影响21世纪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由于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不断有需求,不断消耗资源,对全球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影响。另外一个因素,是以美国为首的高新技术革命。我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这些资源、能源的发展,不断向海外输出,引进,变化,以美国为首的高新革命带来崭新的变化,一些管理上的变革,生活的变革,就拿手机为例,为什么全球纪念乔布斯,他带给人们最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手机?没有手表我相信,但是我没带手机,我不相信。这就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当然包括生命科学,延长人的寿命,当然有很多新技术革命,遗传学等等一系列的。 实际上中国城市化发展是建筑能耗驱动力很大的一个因素。当然也有别的因素,一会儿再讲。这个数字也可以表明中国能耗的一个变化。我们到06年是5亿吨标煤,我们现存的建筑面积统计大概在490亿平方米,每年大概还有17亿到20亿的新建建筑。昨天我在世界银行开会,世界银行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仍然还会有将近160亿,或者200亿建筑平方米在中国要新建。我们在探讨中国的建筑能耗,建筑怎么发展的时候,给了我这个数字,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对不对你们可以批判。但是建筑能耗十年间可以涨到80%,甚至翻一番。 中国建筑能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公共建筑能耗非常高,公共建筑建筑比例,整个建筑490亿,其中200亿在城镇,剩下在农村,城镇的200亿左右里面,公共建筑要占到50亿左右,这么大的比例来讲,它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它的能耗很高。这个数字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就不展开了。 第二个特点,北方城镇的采暖能耗比较大,北方地区的采暖能耗比较大。如果我们推算的话,它大概占整个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一。有人会说了为什么占那么高?因为这就是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存在,历史原因就是我们北方地区传统是要有集中供热的,集中采暖,这里包括15个省市,这是历史原因。我们再想一想,10年前或者是20年前,甚至30年前,哪些地区建筑耗能,就是北方的采暖建筑比较耗能。今天我们都在北京居住,也有可能很多人是来自于南方,南方冬天是没有采暖的,也没有法定采暖,什么叫法定采暖,前不久筑建司的领导给我打电话,国务院要对传统的采暖地区今年开始要给采暖补贴,补贴补给谁,都问我,问我有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刚刚出了一本标准规范,《民用建筑空调设计规范》,这里面是有采暖划分的。像北京无庸置疑,有的地区就属于过去可能属于集中采暖地区,现在由于气候变暖了,温度高了,有变化了,比如说贵州,贵州可能有的人认为夏热冬冷地区,但是有个别地区是非常寒冷的。 比如说过度地区有些省份,我在90年代,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我们还没有严格划分气候标准,所以我们把长江流域叫我们国家过度地区,我们国家过度地区住宅节能怎么怎么做。后来慢慢发展才有长江流域地区,过度地区很大。现在还有了比较科学的定义,叫夏热冬冷地区。 江苏的人知道,江苏就是一个过度地区,江苏从北向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这些地区都属于,包括湖北都属于过度地区。为什么叫过度地区,那就是跟采暖有关系,和气候有关系。以江苏为例,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哪些地区江苏必须要采暖呢?徐州不用说,肯定要采暖,大城市嘛,再往南淮安要不要,安徽、淮北肯定要,河南郑州肯定是,驻马店要不要,这就是过度地区,什么地区需要采暖我们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一个标准规范规定的,我们是以5度天数而定的,这个天数是100天,少于100天当然就要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就不需要给你补贴了。但是真不合理,我们国家最恶劣的就是夏热冬冷,所有居住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人,冬天真是生活在水深冷凉中,冬天太冷了,这个地区太冷了。 所以才出现了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45人联名提议,夏热冬冷地区应该开展集中供热,行业争议也很大,主提案人是中国搞美容的一个美容师学会的一个领导,自称是从成都、武汉、江西、上海都住过的人,他说我太体会这个地区冬天太恶劣了,但是谁敢答应啊,就研讨研讨吧,肯定是研讨。行政上不敢说你就提我就答应,一答应这个能耗上去了。 北方采暖能耗仍然是很高,所以节能的重点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节能重点也围绕着这里走。在节能的问题上我个人的观点是,住宅节能重点在北方,夏热冬冷地区次之,南方夏热冬暖地区实际上节能量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要围绕北方。世界零能耗建筑,或者超级能耗建筑,基本上是围绕北方走的,你不信跑到广州去,你给我建一个零能耗建筑,代价非常大。当然现在零能耗,超级能耗都是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就是北半球,高纬度国家,他就是要采暖。 前几天我听到一个建筑师讲座,讲英国的自然通风,我是先到会场,下一个是我讲,讲自然通风。我有一个疑问,我是出于职业特点,英国气候那么凉爽,自然通风是干什么?它不是为了降温的,它是为了满足空气品质。因为英国的气候夏天22度,超过22度很少,或者很少超过25度,25度在我们这里是非常舒适的温度,他要什么空调啊,英伦三岛纬度都很高,你通通风,带走热量,一个学校能有多大发热量,也没有多大。 这张图是中国百户空调器数据的变化,每户达到2.5台的样子,你买房子7、80平米比较合理吧,就是两室一厅,过去老的房子,7、80还有三室的,现在很难了。因为现在讲究厅,现在住宅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至少三台空调,你肯定会装三台空调,用不用单说,装机能量是很高的,中国人的节能意识还是很好的,基本上使用的很少,特别是夏天有很多人还不喜欢用空调。包括农村的空调也在迅速增长,我们是筑建部农村专家组的司长,也是农村节能项目的负责人,老谈农村节能的问题。中国的农村一定要有一个简单的划分,否则怎么说都有道理。 今天的中国农村不像过去,比如说拿北京、上海、广州的郊区,是农村,定义上,按照国家定义划分上它是农村,建制上它也有村委会,但是实际上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是农村的生活方式,腰包鼓鼓的,当农民又有房又有钱,到苏南去也是一样,昆山地区,苏州,你看边上的农村。 第二个农村,是东北的经济发达地区,比如说山东、江苏、浙江,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再一个中部的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村,一谈农村科技,农村的节能和农村的环境,这个差异太大了。 我曾经陪有关大领导参观农村科技的成就,他怎么讲都有道理,你这个东西农民怎么用得起,你这个怎么适合农村呢,话讲是这么讲,要细分,我们在北京市做课题是北京市农村,要建太阳能,要洗太阳能热水澡。所以谈到农村,讲到节能,应该说要划分的,它和城市技术路线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你不能笼统说。 农村搞什么,农村的抗震,农村的建材,农村的小环境治理,居然有人说搞小型的集中采暖。我刚才说了,农村要细分,你说一下扣住贫困地区,饭都吃不饱,还讲什么节能,不存在的。 所以我把整个中国建筑能耗的特点总结一下,建筑总能耗大而且逐年上升。我们搞这么多年建筑能耗,怎么还上升呢。三年前我受建筑部委托回答一个问题,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说某某城市开展建筑能耗50%了,为什么我们能耗还增加了。我听完以后我有点哭笑不得,一方面过去是给专业人士写的技术标准,我们讲技术标准是专业人士写的,技术标准里面还分两类,一类是使用标准的人,一类是编写标准的人,50%应该说是给编写标准的人用的,使用者他也要有个概念,所以他引用过来。 现在因为节能重要了,很多地方领导也关心,我们现在节能水平什么样,你给我们说说,我们是50%节能标准,节能50%,他也不知道节能什么意思,他也提案说,我为什么搞这么多年建筑能耗没降下来。 所以这里面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个观点,中国搞建筑能耗,不要认为建筑的总能耗就要下降,可能未来是这个趋势,但是现在做不到。现在中国的建筑总能耗只能上升,甚至在国家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它只有我们到达了较发达的时候,我们这个能耗基本处于顶点。特别是我们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当时这个标准的基数是虚拟的基数,不要认为我们还节能。 比如说上海30年前住宅里不耗能,没空调,没采暖,顶多有个电扇,电视机也很小。你现在抓节能了,你说现在上海家庭的建筑能耗比以前减了吗?不可能减。 过去我们洗澡火气壮的就冷水冲了,火气冷一点就温点水。现在不行了,谁家庭里还敢拿冷水泼啊,所以现在年轻一代是有点变化,他要洗热水澡,过去不耗能现在要洗热水澡,过去冲凉水澡,现在增加了。空调原来没有,现在增加了。采暖过去没有,现在有条件的都用空调采暖,甚至还有电采暖,怎么可能能耗会降下来,只能增长。只能是增长的趋势下降,增长的速率降下来。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认识。特别是给我们相关领导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个,否则造成能耗还要降低,一栋楼跟当时比可能会降低,但是整个社会来讲是不会的。 第三,南方建筑单位能耗相对较低,且快速增长。 第四,大型公建和公共机构节能潜力非常大。 大型公建就是我们建筑节能行业人提出来的,到现在为止没有数据定义,2万平方米以上的叫大型公建。我没记错的话,北京统计下来是1500多栋,上海是2000多栋,量级上不会错,但是是千栋以上,2万平米以上的,我们单位就有两栋。一个学校要超过2万的也不多。医院单体建筑群可能很大,单体要超过两万的也不会太多。当然我们一些大的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可能会。CBD典型的超过2万,所以CBD都是能耗重点,五星级宾馆,大型商场都是,现在中国大型商场都是上百万都有了,我听说盖了150万平米的商场,150万整个在里面吃喝玩乐里面都有。北京燕莎商场60万吧,现在150万量级,能耗很高,重点要监测它。 还有农村的,农村主要的问题是商品能源,城市的郊区现在已经不用传统的秸秆了,他们用的就是城市能源是一样的,你到北京的郊区,天津的郊区,一样是用电,也要用燃气。过去烧的是秸秆,烧的是蔬菜,我们国家能源统计里面非商品能源是不统计在里面的,农村烧的柴火是不计入总量的,以后农村都用商用能源怎么办,我们全社会的生活水平就降下来了,你城市人用不了了。当然这就是潜在的危险。 中国在建筑节能里面我们还有两个矛盾,一个矛盾就是中国的国庆,我们要充分认识,就是改善和提升室内热舒适水平,与减少建筑能耗的矛盾。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过程中我们还很穷,但是我们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建筑节能,发达国家所有搞建筑节能先进的国家,都是在发达后开展的,也就是他的能耗已经到了顶点,他不可能增加了,然后通过他的技术管理,措施才往下降。 这样一来我们带来一个矛盾,夏热冬冷地区现在冬季的室内环境在最冷月也就是15度,离舒适水平还远着呢,就算是我们采暖地区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冬天的采暖温度仍然不到18度。你可以回忆一下过去三年里面你们的房间温度是多少度,除非供暖费没交,或者供暖企业打官司,特殊情况下,你看看你的温度是多少度?有人说不知道,反正我不感觉冷就行。对我们搞暖通的人,对家里的温度要敏感,对公众场所的温度要敏感,如果是搞暖通的人温度的误差不应该超过1度半,一摸暖气管你就应该知道,房间温度你一感受你要知道,简单的说现在我们的房间多少度?我们现在的人穿两件衣服,能穿得住两件衣服,一个是升温,一个是降温过程,当你温度往上上,你可能是逐渐变热,但是你不见得脱。还有一个过程是降温过程,你会增加衣服,但是这两个不是一致的,降温的幅度比如说降到20度穿衣服和升到20度穿衣服体会是不一样的。专业人士要有这种感觉,我们这个房间温度我进来的时候因为没有灯光和人,应该是在21度左右,现在的温度我认为可能在23度,不行大家可以量量。 我说这个矛盾很大的,我们不断的要去改进,不断要维持过去的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你还要改进。我们说小一点,人们的需求是不断的,我们怎么去满足,典型的说,夏热冬冷地区采暖怎么搞,到底怎么做?我们下礼拜开会的论坛其中就有一个夏热冬冷地区空调供暖方式的讨论,不可能他们这个地区还停留在冬天13、4度,14、5度,也不可能夏天永远就是很炎热。当然现在空调可以做到了,只不过是能耗比较高。我们寻找什么样的方式,这个舒适水平要不断的提高。这是一个矛盾。 第二个矛盾,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减少建筑能耗的矛盾。我们的空气品质怎么样,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空气品质和发达国家相比要差得很远,很多人出过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第一感觉空气很好,室外空气好,PM2.5很低,我们很高。今天下完雨北京就很好,空气很清新,这个会应该在室外开。 当然反过来讲,室内的环境如果要我说我倒不看,环保部管室外大气环境,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室内的环境要更差。据统计,一个人一辈子,一生中室内居住的时间大概要占80%以上,你们自己想想也是,吃饭不可能在室外,睡觉也在室内,工作也是这样,户外工作的毕竟少,就算开车也算室内吧。所以这么长时间在室内居住,室内的空气环境对你一生的健康影响比室外环境还要重。室外有污染,毕竟时间短,室内的污染是时间长,特别是有医学发明,后半夜睡觉时候空气的好与坏,会影响当天的效率,甚至影响你一辈子的健康。当你熟睡的时候,室内空气质量好与坏非常关键。你们看有关医学的研究是有这个结论的。 我们后半夜是什么室内环境呢,冬天门窗都是紧闭的,现在建筑节能开展以后,我们建筑节能每升高一个等级,密封性就要提高一个等级。80年代的窗户我们是钢窗,漏风量非常大,现在是平开窗,密封性很好。现在的空气交换非常小,到东北更恶劣,东北因为寒冷,里面封完了以后外面还要纸贴上,密封得非常好,要有一个人抽烟,整个全部都要循环了。 所以冬季非东北人去东北的话,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室内的环境,冷不怕,室外并不怕冷,我最冷天到哈尔滨也去过,看冰雕展,也没有跟北京穿的不一样,但是室内环境我接受不了。一个是燥热,非常热,绝大多数都很热,你问东北人什么环境,26度最舒服了,你要说到东北供暖温度20度就完了。但是空气环境质量非常差,如果改进这个空气质量就是通风啊,或者是现在时髦的空气净化器,国内的空气净化器还不是很普遍,但是中国人自己安装的很少,但是像日本,欧美国家室内空气净化器是必备产品。像国内都是生小孩了,买一个。或者感冒了,怕传染,医生告诉你最好的办法是通风换气,每天都开窗户,没别的办法。通风换气一来就耗能量。新风能量从空调正面主动设计来讲也得占到2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3、40%。我们现在维护结构的能耗越来越小,保温层从3到5,到7,到8,我们越做越好,新风的能耗比例也越来越高。 商场你去看看,当然这个季节我相信开的肯定还是有的,因为这是过度季节,只要开新风机就行了,但是你到夏天去看,冬天去看,你看开没开,特别是夏天,就很有问题了。冬天商场有变化,因为室内发热量很高,他往往不需要加热。 我曾经碰到一个事情,现在不是搞节能大检查,现在各个城市都有节能检查大队,某个城市检查去了,一测大商场你们这里不行,商场温度怎么22度了,你们的空调怎么还开,人家说你去查一查我们的空调都是关着呢,我没能耗,耗的都是灯光,都是大的照明,人体发热量。 那说明一点,他的节能意识还是很强,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的新风几乎没有,空气质量非常差。所以商场要去可以,大家要消费,要娱乐,但是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时间短点,快速的花钱,最好用支票。商场、电影院这些公共场所,实际上空气品质很难达到,你们可以去感受感受。 所以这两个矛盾突出反应在我们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中国发展建筑能耗一定是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我们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争论,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两个矛盾上,卫生要求提高标准,改善健康,节能是要求改进它的密封性,保温隔热,这就是一个矛盾。 发达国家在这个矛盾过程中,从73年到现在经过了三次交锋,节能提高了,产生了节能标准,后来发现影响了健康,没办法,加大新风。再过一段时间,石油又不行了,又提高了标准,新风又下来。我们这个行业里很多尖子人物都搞IOQ,容易写,就写这个IOQ的,因为它是交叉学科。我认识一个博士生,博士期间发表了5篇论文,直接就可以答辩了,就是因为很热,就是因为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健康。中国人不以为然,这个东西中国国情不行。我们现在建房子,首先追求的是外观,面积,功能,至于IOQ这个,中国人能忍耐,不在乎。中国老年人的寿命还是在延长,我很佩服我们搞IOQ的人,坚持了那么多年,也不容易,作为一个政府讲,不可能很快把IOQ的东西引用在标准里,因为它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和能耗的增加。这个矛盾始终是对我们暖通空调界来讲是一个影响因素。 关于建筑节能途径,总的来讲分几个方面,一个是外墙的保暖隔热。日本人讲任何情况下,一个是三脖子,一个是围脖,什么时候都戴,第二就是脚脖子,再冷穿靴子,脚脖子不能冷,第三个就是手套,把这三样护住,其他的地方凉一点没关系。 第二个门窗保温隔热。 第三,我们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 第四,照明动力。照明现在发展得非常快,照明的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上五年一代,你这个产品五年寿命到了,就换成另一代产品,包括划时代的照明方式的改变。 再有就是可再生能源,当你用可再生能源更多,你常规能源消耗越少。 最后就是行为,原来我以为不属于我们行业研究的范围,你的行为准则对能耗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的孩子回家空调肯定开,你不会说要节能,少开几个小时,肯定回家就开开了,家长有点意识,调高点,甚至预设定一下。老一辈人就不一样了,可能就开很短,再老一点,扇扇扇子就完了。所以行为对能耗影响很大,当然它不完全是个技术,主要还是一种节能的理念。中国人崇尚节俭的,自古以来就是勤俭持家。北美人对勤俭的定义,他们就拿随手关灯这一项来看,中国人确实做得不错,至少很多人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人走关灯,但是在欧美国家里面没有这个概念,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巴西也没有,也是人走就要把灯关上。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欧美国家的建筑物他的照明都是靠房间类的照明来做整体的景观照明。 中国的景观照明都是室外照明,往上打霓红灯,但是你到发达国家去看,他那个建筑物的照明主要是靠室内的点灯来产生衬托这种感觉,一种是审美观点的差距,还有就是一个理念的差距。景观照明专业在我们国家还是很时尚的,哪个大楼不搞景观照明。我们大楼必定要有景观,这是必定的。 我们都知道绿色建筑是当前国内外发展很快的一种趋势,我们每年全国的绿色建筑大会,和我们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都能看出来。全世界在绿色建筑方面发展也是很快的。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英语)标准,英国的(英语),日本的(英语),这些很多标准。中国的标准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外国人觉得不好,他管我们的标准叫(英语),就是三星标准。(英语)并不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缩写,能源与环境领导者的什么什么的缩写,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很难用一个英文来称呼,也不好简写。 绿色建筑的含义,绿色的概念不一样,节能是有特定的技术范畴,我们讲节能很清楚,把能源节省下来,但是绿色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穿绿衣服没问题,戴绿帽子就不行,这有含义。我们讲绿色建筑是低碳,是节能的,但是我们讲绿色食品呢,绿色食品可不是低碳食品,大家吃的东西没有能量不会的,绿色食品是无公害的意思,好多都有绿色的含义,但是并不同。我认为绿色是用一种比喻的方法,是概括了一种内容,或者概括了一种形式,就是用比喻的方法。 早期我也和很多人探讨过,为什么叫绿色,人家就讲,绿色是来源于欧洲的概念,欧洲的绿党的概念,就是环保主义者的概念,所以我们叫绿党,欧洲在70年代绿党非常盛行,曾经德国绿党还执政过。他表明了一种理念,就是环保节能的理念。从那以后,我们才把它移过来,其实中国人不是很喜欢绿色,绿帽子就不喜欢,西方人戴绿帽子很精神,中国人哪有戴绿帽子。我们的古代建筑,所有的基本色,红色,黄色,绿色本身我认为是一种标签,是一种概念上的一个延伸。所以我们用绿色建筑来衡量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意思就是这个。但是我们怎么把它具体化,十年前筑建部就把它具体化了,解释绿色建筑就是节能,节地,节财,节水,环境保护,所以我们绿色建筑标准也是按这个章节设置的。这样一来非常清晰,中国的绿色建筑定义就是四节一环保,当然还有其他概念,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我就不多讲了。 第二我展示一下各个国家的评价标准,美国的LEED。我去美国访问,很多建筑物都有LEED的标志,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展开了。 第二就是英国的BREEAM,他们叫评价工具,不能叫标准。这是英国建筑研究院开发的BREEAM这个工具。 第三就是日本CASBEE,CASBEE对我们人影响很大。日本这个工具因为它的主要人士就是中山(音),到我们院也来过,还有(英语)就是日本建议院的总监他们倡导搞这个,CASBEE的理念很先进,它是计算总量来衡量,量化性很强,某种意义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是它的直观性不够,就是你不知道这个过程怎么演变过来的,必须是算,以后我们有人会接触它的。日本也不是很推崇,CASBEE在日本也不是影响那么大。 另外就是澳大利亚的GBtool。 我们目前跟绿色建筑有关的,第一本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在修订,网上在征求意见,除此之外还有相关其他的,包括现在已经颁布的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规范标准,原来这个标准,民用建筑的绿色施工这两个标准,过去都不这么叫,过去叫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绿色建筑施工标准。大家说你要这么叫,其他的设计就不是绿色的了?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因为绿色体现在我们每一项工作中,我们每一项技术活动中都有绿色,我们相应的其他工作标准都含着。最后就改名字,什么什么绿色设计,建筑部分你要改绿色设计。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照类别还在细化,比如说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医院建筑,工业建筑等等,其实LEED标准,BREEAM标准都是细化,它评价工具下面不同类别都有。 目前的评价标准里面,讲到暖通空调,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节地与室外环境跟我们关系不太大,这主要是建筑规划。中国来讲我个人看,这部分不是特别大。中国所有开发的房子是人多地上,想尽办法的多盖建筑,你看哪个开发商我少盖点房子,几乎没有,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所以节地问题在我们国家在特定的项目上会产生,比如说高尔夫项目,别墅项目,现在中国的别墅也很密,没有很稀疏的。 节水很重要,特别在中国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城市,因为中国的水资源是两种类型,一种是资源性缺水,我们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是资源性缺水,就是降雨量很少,没有水。还有一部分是质量性的,是水资源的污染造成的,南方很多城市缺水,就是水质性的缺水,是水质的质量不好,造成没法直接饮用,这是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城镇化带来的后果也会,因为我们城市的污水没有处理,所以造成水资源的问题,两种类型是不同的。 节财在整个绿色建筑里面,它是体现在材料的使用上,当然现在材料的使用,中国的材料使用大量还是同质化的。 室内环境跟我们有关系,但是这个环境不光是空气质量环境,还包括声、光、热的环境,还包括采光。最后运营。我特别谈到节能这个问题,项目数很高,美国LEED标准节能大概比重占35%左右,我们的比重大概占到26%,27、8%,我相信再修订以后,这个节能比重还会上升。在整个绿色建筑发展中,暖通空调占的比例应该从单项工种来讲,单项专业来说应该是很重的。 我经常讲我们的责任很大,而且目前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来看,不管从南到北京,在什么专业,什么单位里面,暖通专业是绿色建筑中间的一个主力军。这里面要求我们暖通专业的人员一方面有扎实的知识,更主要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开拓自己的视野,要把其他领域的东西要学习,要领悟,要感知,你才知道它内在的规律。 节水也没多少条,但是节水的理念,节水的关键点你要清楚。节能这块显得非常的突出在绿色建筑里,其实在发达国家很多计划项目里面,我们开展绿色节能,或者是节能绿色什么什么,你看都是这样的。就是凸显出节能在绿色建筑中非常重要。 我们暖通空调又在节能中间又是一个主力军,占了60%的能耗,所以说主力中间的主力,你就是排头兵,你就是尖刀兵。 另外我们也有义务,我们也有责任本身也要发展,也要提升。 这里就是中国绿建目前的标识,这个了解一下就行了。另外那个是证书,给你一个盖国家国徽章的证书,一个分设计阶段,还有一个就是竣工以后的使用阶段。 关于中国绿色建筑经常会谈到和美国LEED比较,美国LEED起步比我们早,也非常的系统完善,再加上他们的经验很丰富,市场运作非常成功。他们目前在全球的项目远远要高于我们的三星。我们比较起来,一个是历史起步不同,他要早于我们10到15年左右。我们要理解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等一些词的区别,特别是现在又提到高性能建筑,现在也是很提到的。 第二就是推广,中国的绿色建筑目前以政府为主导在推广,美国LEED是一个民间学会,或者说是一个商业团体。 从传播来讲,我们现在是自上而下传播推广,美国是通过网络化,平面化推广,很快。 最后一点评价主体,我们现在主要是以政府机构认可的主体,绿建办,都可以进行三星的评审,以政府为主导的。LEED的评价是以社会团体,以个人的资格。他们是建立在个人信誉的基础上,我们主要是建立在团体和集体的利益基础上,我们中国个人的信誉是不够完善的。你拿个人信誉担保,在利益面前你往往会变化。我们的注册工程师,建筑师,为什么不能说我个人的,你必须注册到单位,你没有单位你注册不了。这就是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的要求。 总的来讲今天讲的内容里面,是围绕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过程它的特点,以及它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剩下就是绿色建筑和我们建筑节能,以及暖通空调的关系。一句话,当前的发展形势给我们暖通空调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要有责任感,迎头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我就讲到这里,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