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图式与室内光环境设计—尹思谨

2012-10-27 20:14|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3775| 评论: 0

摘要: 尹思瑾: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尹思瑾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把我在工作当中获得的一些总结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探讨,也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宝贵意见。我是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 ...
     尹思瑾: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尹思瑾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把我在工作当中获得的一些总结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探讨,也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宝贵意见。我是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之后就一直留校任教至今,我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建筑光环境的教学,我的科研方向也是室内设计这个方向。在此期间我跟随欧的导视王泳易先生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室内设计的项目,工作分为人民大会堂厅室,从1994年的澳门厅一直到刚落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厅。
    第二部分是文化类建筑,从清华大学的主楼、曲阜孔子研究院的二期,以及清华大学大讲堂。
    第三部分是办公类,中央军委大楼和兵器部大楼。
    今天我基本的演讲内容一部分来自于教学和研究当中的体会,另外也基于这些项目当中的经验。
    说到室内环境我们肯定想到的最主要的一个绝对的因素就是空间形态,以及来维和这个空间形态的界面,包括材质、色彩。实际上如果从视觉的家度来讲,没有光这些东西都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这么来说呢?实际上视觉世界我们所说的三大维量,不管是形、色、质,实际上看到的不是这个东西本身,而是光的信号,因为从人的生理机制上来讲,看到这些信息实际上是光打到这些表面,这个表面吸收了一部分信息再反映出另一部信息,传递到人的大脑才会看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没有光所有东西都是不可见,光在空间的决定以及表达上,形色的感知上是具有先知条件的。
    举两个例子:这是一个交通空间,新库柏联盟大楼,可以看到它从光的分布上,以及材质的分布上是把空间形态表述的很清晰,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很准确的。想表达的气氛也是明快、敞亮的。
    上海柏悦酒店电梯厅,光的分布和材料的选材上,有意的淡化了空间的表述,而强化了中间所陈设的这个中间,这个视觉的冲击力使他有所意识,通过材质的类型,以及光的分布所获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光对空间的表达和气氛的决定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评价建筑光环境的是这些:适合的照明方式、适宜的照度水平、有效空置眩光。适合的光色和显色性的选择。
    当然这些我认为是从一个相对比较技术层面来决定的,实际上还有一些,真正能够感知到整个气氛效果的实际上是亮度比,以及当然良好的光源方向,这个我认为亮度比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天想讲的重点。
    说到是否亮,咱们有照明设计标准,也见过国标的小册子,包括每个不同的空间达到多少照度,需要多少的显色性,但是真正做设计的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因为照度和亮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照度就像左边的图说的,是一个光通亮,一个光源能发出了光通亮在整个平面上的一个面密度的分布,这是一个纯物理量。
    亮度是真正反映到人看到多少光强,就是有多少光进入到人的眼睛去,只有在亮度的这个层面上才能反映出真正所能感知了表面的情况。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只有亮度才跟人的视觉密切相关的。
    亮度本身还跟环境有关系,我们说同一个亮度,如果在暗的环境中会觉得非常亮,如果是同样的一个亮度表面放到比较亮的环境里就会感觉还可以、能接受,节像这个图里面,左边是白天的车灯,白天你觉得还可以。但是到夜晚很黑的环境下你会觉得亮度非常刺眼了,就所谓的造成了眩光了。这是在整个室内环境设计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什么是亮度?室内环境中的界面上光的亮度分布方式及强弱关系的模式,尤其是强弱关系,拿这两张图作对比,左边很明显,材料的反射是比较高,整个空间的亮度分布是均匀的,因为对于光的空间反映是清晰的。右边这张图和刚才例子是比较类似的,看得出它光的分布和光的分布情况,有意了弱化某些,而强化了某些。光的分布我们简单的说为画画的明亮感觉,但是从光的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是怎么通过光的方式获得所谓的明暗关系。
    亮度分布的方式,哪些东西决定的?我认为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光源,光源本身肯定会获得一个比较高的亮度表面,像这张图是由光源本身的表面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高亮度的表面,这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室内环境的界面,其中又分成两个部分:一种是可以通过反射获得这个高粱的表面,比方像这个光源看不到,在上面,实际上是照了井子梁的井壁,实际上是半透明看到一个相对比较亮度的面。
    总体来说,我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可以说是光的发生者,如果室内而言就是灯具本身,灯具本身的类型,以及所处的位置和方式是决定光的亮度关系的。
    第二是光的接受面,我们室内而言就是室内界面材料,色彩、质感等等,总而言之归结到就是他的反射率,到底吸收什么光、反射什么光,吸收少还是吸收多,这是有关系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亮度的表面,当然这是一个照明工程亮度的空置方式。
    第一灯具,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实际上我认为大家可能关心很多,或者说我们做室内设计知道它要亮,第二我们可能更多关注是形态。我认为还有一个光到底去哪儿了,就是它到底怎么样在这个空间当中进行分布的,这个实际上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光到底去那儿了呢?CIE按照光通量在空间中如果以水平面分布方式把灯具分为五类:
    一个是直接型灯具,这根线非常关键,在水平线之间是所有光源的去往方向,这叫直接型灯具。
    第二是往下的部分居多,网上有一些,这叫半直接型灯具,比方我们看到的一些银石灯具,小部分往下,但是大部分网上。
    第三是间接型灯具,完全依靠光打到反射面再反射下来你能获得光通,这个灯具实际是这样的,光源在里面直接往上去然后再下来。
第四是直接间接型灯具,就是上下各一半,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晶灯,它的光往四面八方。实际上灯具的分类是决定了光的去往方向,我们分析这几类等级的情况,直接型灯具我们是用的最多,要保证一定照度的话肯定要用它。实际上这种灯具形成的特点表面亮度很高,所以识别度必然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下,一定它一亮之后他的背景立刻就黑了。当这个东西一亮之后他的背景马上就黑下去,这是人视觉上的一个特点,所以这种灯具在使用的时候保证了底下非常好的照度,再一个它的背景很容易形成一个低亮度的表面,很容易你识别这个空间亮度非常主要的方式。
这个是世博会的中心馆,根据排布、大小和阵列的方式呈现了整个空间亮度的形成,或者说这个灯具图式的关系。这是从直接型光源能够直接获得的。
    还有人民大会堂的大礼堂也是这样的,能够清晰的感觉到它的排列方式,因为这个灯亮了之后这个灯非常具有识别性。
    广州歌剧院也是这样,当然加了一些建筑性光源来描述它的转折面。
    浦东机场也是,虽然没有完全的用灯具表明,但意思是类似的,特别是底面的蓝色背景的突出来强调这种图式关系。
    这种灯具刚才说了在用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眩光的形成,就是当你把它的背景表面在一个比较黑的,或者比较低的反射面眩光是很容易形成的。这是我在鸟巢的洗手间拍摄,这个反射率太低了,所以你在里面感觉刺激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意思就是在用这种直接型光源的时候,尤其是背景的反射率一定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形成这样的眩光。
    我们经常看到办公环境的灯光设计,把顶全部涂黑,看似很酷,但是从视觉的要求来讲是有问题的,因为人长期在这种高效率的、长时期的视觉之下人是非常容易疲劳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你的办公环境不是非常宜人的情况,所以这种东西从视觉环境来讲并不是适合。
    适合的是类似这样,相对来讲调度的分布来讲是均匀的,整个形成的环境的亮度对比,相对均匀,就没有像刚才突然黑、突然亮的切换,再加上这个桌子台面比较集中的一个重点照明,这种办公环境是最为适合的,人眼是最为舒服的。
    半直接型灯具在用的过程中如果用好是非常有效的,像这个类似有一个小部分的光突往上、大部分是往下。往上的这部分形成了非常好的亮度关系,当然这个也需要你往上去的这个表面相对反射率是比较高的,能有效的把光打匀、反射的充分。所以我们看到国外的会议和办公没有大黑大白的对比,这是比较舒服的。
    这种灯具我们有时候经常关注它挺好看,实际上你可以研究一下它的光突分布,实际上也是用了相对浅色的表面,所以把整个环境打的很舒服。
    半间接型灯具,这也是大家爱用的,因为它的形态上千差万别,很有意思,但是这种光要分析清楚,如果光突往下比较少单独使用它是危险的,这种情况一般会补充直接型的灯具,像这种筒灯充足的照度水平,另外比较舒服的亮度分布。
    这是类型的一种,大部分光突往上,这些亮度还来自于这个,就是这些直接型的光源,获得一个不能直接照度的水平。
    还有间接型灯具,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亮度表面营造光环境,不见光不见灯,高反射率低反光率的反射面单独使用时需要注意高度的满足。可能它的亚光程度要相对高,否则的话可能会把灯的反作用反射出来,所以这个表面特别需要关注。
    同样我觉得也说明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光基本上从光环境来讲,作为一个点缀光源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对照度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这种灯具经常不能单独使用。但是你也会发现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这种灯具通过完全功能型的灯具获得的,出光的方式能够把整个覆盖的区域覆盖均匀,来形成你所要的亮度表面,同样大家看到上面的反射率是很高的,这样把光理想的反射到你想要的去的地方。
    直接间接型灯具,这种灯具大部分的水晶灯和造型灯属于此类,在这路能够比较好了把光通量分布上下各板或者四面八方。但是需要注意与直接型灯具的配合使用。
    大部分的餐饮空间能看到这种布置方式,实际这个就是直接间接型,你可以吊这样的灯,也可以吊水晶灯,按照你的空间形态和风格来要求,这种直接型的光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对底下的照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还有一个是位置和布置方式对两端模式的影响:我觉得其实布置方式特别多,各个位置都有可能,实际上需要你关注这些光达到这些界面之后形成什么样的亮度和位置分布。
    这个图片是客房,光的形态很多种,一种是对于天花的光源,再一个是灯具,床头灯具本身的形态亮度分布,再有就是檐下,当然客房不是需要高水平视觉作业的空间,更希望达到亮度的气氛的渲染和变化的微弱层次,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关注每一种布置方式能形成什么样的亮度表面和分布。这是需要真正关心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光源,或者是光斑的形态本身具有的亮度具有高识别度,当对这些亮度进行图式化设置时,可相应地获得对环境特征的强化,弱化甚至改变。
    举一个例子:比如像这两张图片,都是通道,这个是用形作了一个非线性的空间表达,光的作用是强化了图式关系,或者是空间形态空间,是通过勾勒表面强化的。右边是真正关心,或者是看到的是光斑的形成,有线性的,还有放射性的,对于真正空间本身实质界面可能不太关心,或者是看不到,就是你可以强化,或者是弱化,通过亮度的分布或者是光斑的形式来获得这一点。
下面以线性空间为例,来分析光源不同的设置怎么为空间的认知提供线索:
这是一个餐厅,能看到设计师的意图,线性座椅的分布包括墙和顶平滑过度关系,这种光源实际上是强化了这个空间特征,线性非常细微的窄度来强化这种线性的过度关系,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这种小的功能性光源是为底下提供照度的,如果没有它可能底下的照度就完全达不到。
    兰亭餐厅走廊,实际上是调整空间的特征,因为走廊很长,我们经常在布置这样一个灯具的时候就觉得就放灯呗,一串灯,实际上把两侧打亮才会感觉这个空间不是那么狭窄的,如一作为线性分布的这种形态是描述清楚了,但是对很窄长的空间呆板的状态就没有改善,实际上是光源放在两个角,打亮了这两面可以打破狭长空间的感觉。
    暗香会所入口,我觉得空间的长项,或者是非常轴线感不是他想表达的,实际上是用玻璃做了一些数字的变换,然后把光源搁在墙角的位置,大概是1W的线性LED来强化光源装饰的要求,这我觉得也是非常意思的,适合整个空间设计的做法。
    所好轩餐厅入口,我们经常会用到的通过顶上的光源,也没有做其他,就强化了光斑,也正是这种韵律感的光斑形成了这个空间的强化。你分析其他光源也非常的节省,这样有设计感的你的光源越能得到你想要的状态。
    比利•怀尔德剧场入口,顶部设置韵律感线性光源,亮度图式,顶部及右侧墙面高反射率材料提供了明确的受光面。
    Drassaees地铁站(西班牙)整个天花基本上暗掉了,在这种情况特别强烈的感知这种线性。第二是墙和地的同一颜色,白的,甚至不太察觉之间的感觉,非常抢眼的感知到这个东西,所以也有他的意图在里面。
    后面几个是动态,或者是带颜色,LED的使用也非常多,上海陆家嘴、渣打银行大厦入口、点状LED组成的动态变化、亮度图式、强调空间轴线感和流动性。
    总结一下:我觉得就像刚才所说的,这个亮度的形态,比如说灯具本身,或者说它所大道的一些表面上能够形成的一些反射面,投射面也好,总之亮度的图式能够很大程度的表面你空间的意图上,实际上这个空间的界面是方型的,但是通过灯具的一个状态和亮度反射面无限的重复,你能觉得它对于圆型的大这种意图也是很清晰的,所以亮度对整个空间的形态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光的接受面,对于一个光来讲如果没有接受面,或者说接受面有问题你是感知不到它的,当然刚才也说到最重要是它的反射率。
    这是一个光慢反射的图式,光到一个表面可能会反射这样一个形态,我们看到光的过程,过程是看到物质的过程,也是光到达整个室内界面的表面,或者反射,当然也可能投射,在回到您的眼睛你才能看到所有的明暗、亮度和色彩,整个光我们看到的日光实际上它里面的组成是无穷多种单色光,你所看到的颜色无非是这个表面吸收了某种色光,反射了另外一种色光,所以你才能看到色彩。
    实际上我们说的光的吸收面,或者是反射面是什么意思?比方说最简单的白色的乳胶漆面反射面大概是0.84左右,低反射面是吸收的多、反射的少,所以一定会形成低亮度的面。这种东西的吸光和反射除了美学层面的考虑要从光考虑的。
    颜色也是这样的,实际上可以通过这个公式b是明度值,中间是大概是5和6,鲜艳的部分,也就是说实际真正做到中明度的颜色大概是5的话,反射率大概也就0.2、0.3左右。
    刚才老说接受面的事,实际上可以看一下这个装置,如果没有反射面你感知不到光,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光源在那儿,比较少的地面上的几个,其实这些东西面和线是真正展现这些的。
    拿这张图分析一下:我把它叫做强差异的亮度图式,光在这儿,是非常典型的直接间接型光源,把所有其他的界面反射率都降下去,它展现了高亮度和窗户的高亮度,所以这些灯吸光,只有把高反射里的地方进行反光的一个大,所以这种形态就非常清晰,所以能够形成这样非常突出的高亮度的形态对比。
    像这种是把整个反射率统一,可以统一成中度,或者是统一成比较高亮度的,或者是高反射率的状态,这种亮度是把整个空间的形态能够表达的比较清楚,这些光斑也是可以在整个空间当中形成自己一定的重点。但是跟刚才那个显而易见是两种,或者说是差异性很大的意图,是不太一样的。
    大部分情况下,能够看到的是所谓中等亮度的图式,可能很多种表面都有,像红的、蓝的表面都可能会进入到我们整个设计的空间当中,这是一种多层次的亮度图式,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关注的是亮度的差级,如果想获得一个丰富的光环境的感知,亮度的对比可能要进行调整,这个丰富性可能是很重要的。
    亮度图式的类型大概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强差异的亮度图式,像刚才看到的床、客房,这种光环境一般对比非常强烈,你感觉视觉冲击非常之大。第二种是弱差异的亮度同时,刚才看到相对比较韵致柔和的。第三种是我们所说的中等差异亮度图式,大部分光环境层次丰富的亮度解题是关键的。
    下面分析四个例子,这是我们实际做的工程来讲讲所谓的亮度图式,怎么在光环境当中去使用:
    第一种是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和清华大学新学堂大讲堂。第二组是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和人民大会堂山西厅。
    第一组是小礼堂和大讲堂,小礼堂是八百人的规模,也做演出,基本上是会谈、会见的空间要求。清华大讲堂就不一样,是需要正式演出了,所以对整个空间的控制力相当的强硬,所以这个有很多不得以的办法在里面综合,因为清华大讲堂也是经常开会使用,所以这个两个亮度图式给我很多。
    小礼堂可以看到空间形态的意图,这个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整个光源的设置,包括顶和墙材料设计也是去满足这个意图的,就是墙和顶的反射率材料基本相似。底下是座椅和地板的颜色换了一个,就是差异性比较大,就是需要墙和顶的关系。从灯具来分析,我觉得基本上这三种是贯穿所有这四个项目当中,看怎么来用。直接型光源,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是为底下提供照度的。直接间接型是这个的,本身形态有需要,本身光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是它、一个是这个,因为这个灯具是整个突出这个表面,没有嵌进去,突出来就非常有作用的,对这些表面都有吸光的作用,就是把整个亮度增加上去,如果这些灯都吸到顶上,这个地方就黑掉了。包括间接型的光带是为了形态起作用,我觉得直接间接型吊灯的在吊顶是非常重要的。
    到墙面之后,因为当时做了形态的设计,这个光的用法也是希望把后墙往后推,这个在澳门厅的设计也做到了。马上而来的就是一旦这个地方亮了之后你会感觉这儿黑,所以在这儿加了这儿壁灯,也是一个直接间接型的灯具,对这个表面有稍许提亮的作用。这些也是所谓的直接间接型的灯具,这完全从图式关系上来讲希望有一个点的提示,因为这个是面的状态,这些是点的做法。
    这种光也是我刚才提到的,当你希望去做一个好的,能够识别面部空间的时候,水平给光是非常关键的,大家经常用壁灯,壁灯不仅是造型,更多是水平给光。
    我想说整个界面的反射率的情况,顶和墙都是高反射率,地面是低反射率的情况,灯的类型是三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直接型灯具和直接间接型,以及间接型一定要综合使用,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一个相对你所希望获得的照度合适和光的使用情况。
    这个是清华新学堂大讲堂,实际上在这种空间当中人已经法在水平方向上去识别天花了,你经常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天花,所以这个吊顶才是空间的重点,既满足了面光的位置,同时也满足了开大会仪式感要求很强的气氛,所以这种中心感的图式关系似乎是这么推理出来的,所以中间有一些圆,然后加了一些放射的东西。这也是刚才讲的直接型灯具非常明显的在这儿形成的关系。
    在其他的使用上来讲,墙面和地面、座椅基本上反射率是一样的及所以我们强调了墙和地的统一关系,去突出了天花的图式关系。
    灯具类型三种:灯具的位置在天花、墙面上都有,也希望水平给光。
    九个圆圈非常清晰也是这样,特别明确的图底关系。这块有点问题,因为这个项目是(李先生)做的,其实对上面的界面是有一个补光的作用,但是因为尺度的原因有一些问题。拍出照片可以看到亮度的表达,实际上在现场看亮度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尺度下,用反射光一定要足够的照度和光通,否则会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这是墙面上给了一点滚,这个没有太多的从照度上的贡献,无非是从图式关系上的关系。
    最后拿它跟小礼堂去比,我觉得他的亮度层次分布程度是一般的,因为整个空间所限定的种种条件,以及它也是有一些失败的地方在里头。
    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和金色大厅,我觉得金色大厅特别难拍的厅,跟你现场看非常不一样,因为他把很多亮度层次都吃没了,可能是相机的问题,或者是技术的问题,因为这个厅是小礼堂和大礼堂之间公共的厅室,但是又要求举行国事的厅的,看上去很敞亮,而且很大,长是72米、宽是43米。所以极大,所以尺度的空置,包括灯、光源的选择都非常难,最后做出来,本来我们的方案我认为这几个是红柱子,但是在领导的坚持下也都加上了很多金,所以整个反射率都非常高。所以做起来也是非常痛苦。这个是强调相对要开会,所以平和、明智的气氛,从天花大家也可以看到三种灯具,一个是水晶灯,我觉得水晶灯是在这种情况下是特别需要,当然从它本身的空间性质也是需要的,在这儿的作用布置。我们在灯具设计的时候跟厂家进行了很多次的切磋,希望既有往上打的射灯,还有往下打的射灯,同时有形态的要求。所以像这个也是,当然直接型灯具是给下面的照度提供了一个保证,间接型的光带,以及这种灯给上面的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也就是说当你做这些动作的没有灯就没有这些效果了。
这是大椽子都得加间接型的光源去打亮这些部分,实际上这个地方也隐藏了一个喇叭口,全是网状的东西,都在里面。这是中间凿顶,两边是一个边凿顶,这种灯具也是刚才提到的事,一个是直接型的光源给底下提供照度,这种东西也是一个分散的,直接间接型,他的作用不仅是自己本身的作用,还有旁边立粉贴金的作用。实际上也有败笔的地方,立粉贴金是用绿色的,而这种光的色温是比较低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暖房的光。这是廊下,当时因为金色大厅是长沙常院长做的,原来的做法是小的1×1中国非常传统的凿井做法,这儿有当年他设计的痕迹,所以用了一些新式的凿井的做法,也就是把里面凿井的底面和枝条脱离的比较开,最后得到这样的效果,亮度非常大,跟以往传统的方式不一样的是你看不到里面的彩画,因为都被光挡住了,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里面的状态。有时候把传统的语汇拿来新用的时候,突然了得到了另外一个效果,也说不上是创新的还是破坏了以前的那个意图。
这个嵌叠光也是为彩画服务的,整个可以看这个亮度的分布,在这一个单元里头,这个与廊下都是借着灯光走到墙面的时候,希望在墙面上给光,也是刚才提到的水平方向的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有。但是我后来也发现一个败笔的地方,把画的周围提亮之后,如果你还想描述他的重点性,一定要给他足够的重点照明,否则一旦这个光上去这个画的亮度就下去了。
    这是转角的地方,反射率一上来,因为金的成份多了之后,重点性就减弱了。就看一些细度吧,整个的柱子也是相对多了,是两种金,一种赤金和酷金,这个门原来是木色的,比较深的樱桃木的颜色,这个柱子上的本来好多叶片都是红色的。最后是这样一个形态,每次拍都拍成这样的效果,当然跟现场看还有很大的差别。
    山西厅是今年3月份第一次使用,这个厅在香港厅的上面,大概主厅是五百平米左右,我觉得山西厅给我们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因为山西本身有很多的特色,比如说木雕、砖雕和浮雕,使得亮度的分布稍许有所差异性。虽然当时在做的时候,山西政府一再要求必须做的跟金色大厅一样,我们说没法一样,因为你这个厅本身就不是。一个是地毯,从灯具的类型也是刚才说的三种,比较变化的地面和墙面的局部,用了一些中反射率的材料,所以整个亮度图式形式了一些差异性。所以我们既让它形成了平和明智的空间,同时也存在差异,也是从灯具的分布来讲给下面提供光源的保障的。这个贴金的部分是靠往上打的光源表达的。旁面的光干的光源也是必须给光,否则给使得你无法识别它。
    墙面也是,这是其追的一个造型,在里面有光带的表达,因为这个地方做了一些刻花的处理,这两个地方,是对中间的木雕进行重点照明的,当时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大会堂的要求,因为这个地方不好换灯就不肯给我装这个,后来使劲要求给我装了一个小的。
    这是入口旁边的两个龛,可以把这个形态从亮度的成份提亮一些。
    住是主画的部分往后看,这个厅一个是屏风的作用,整个山西的推光漆是非常有名的,包括这个门,我觉得这个东西和两边的壁龛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反光,也需要有吸光的作用,这样你的层次上可能才会丰富起来。
    我大概这些,实际上我最后结束的是这张图,我觉得挺有意思,你要分析他的话弱化是非常节俭的,柱子上的四个灯,加上顶上直接的照明,后面的这个天光,实际上是用了非常少的灯,但是用了非常精准的设计,得到了最美的效果。在座做光环境的不仅关注灯具本身的形态,更多要关注它去哪儿,怎么样形成明暗亮度的关系,可能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演讲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