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刘伯英
刘伯英:在我进入我的报告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论坛的一个背景。我们这个论坛是从今天的早晨开始到今天下午的结束,是有三个学术组织共同来主办的,上午是建筑史学分会,下午是由我们工业建筑分会和我们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来主办。之所以这三个学术组织来共同主办一个分论坛,其意义还是挺重大的。上午主要的史学分会关注的是历史,关注的是过去,关注的是遗产。刚才黄总,丁总讲的,工业建筑分会所关注的东西就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工业建筑的创新。 作为我们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正好把这两个分会搭了一个桥,我们关注的是过去的一些工业建筑,根据它的价值的大小,把它作为遗产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能够进行一个合理的再利用,这是我们这一次分论坛的背景。 我们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和工业建筑分会有不解之缘,我们两位名誉理事长黄总和费总都是我们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的顾问,同时我们工业建筑遗产所研究的对象,这些历史的工业建筑,很多都是有我们在座的从事工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设计院来做的设计,所以我们这两个学术组织建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我今天的报告是20世纪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这个命题是来自于今年7月份中国文物学会在天津大学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那一次学术会的主题就是二十世纪的建筑遗产,我把这个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和工业建筑又结合在一起,我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工业建筑遗产。 工业的建设和工业的生产对我们城市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首钢一张照片。工业的占地在我们的城市占地里面,占有很大的一个比例,工业城市基本上占到25%。它对我们的城市化的进程影响是很大的,对于我们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工业区整个城市空间,城市风貌也有着独特的特性。 在工业的建设过程中,也产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一些故事,这是京棉二厂建厂时候的一些图片,我们工业建设过程中,包括生产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一些关注。在这些工人当中,也出现了很多劳模,出现了很多故事,也从工人的队伍当中走出了很的优秀的人才,包括国家领导人。 刚才说到工业生产,工业建设对我们城市发展,对我们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都起到了一些推动和积极的作用。同时工业生产还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后果,这就是大气污染。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初期,也经历过暗无天日的一些岁月,白天都要开灯。北京我们做了两个规划,一个是东边的北京焦化厂,西边的首钢。实际上在北京一东一西,冬天的首钢粉尘要飘落到北京的中心区,夏天的时候焦化厂的大气污染的气体就要飘落到城市中心区。所以城市中心区的空气永远好不了,在这两个厂子没有停厂之前。在周边当地农民种的白菜,白菜芯里面都是煤渣子,就是大气粉尘落下来之后掉到菜芯里面。包括居民洗衣服都不敢拿到室外去晾,这是一些不良的后果。前一段时间什邡也出现了群体的事件,工业的污染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一些负面的一些影响。 工业的建设,工业的生产对我们社会有推动作用,同时对我们又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呢?当这些工业生产退出了原来的生产之后,我们是留下来还是拆掉呢。刚才黄总也放了上海厂子的照片,我这还有一些被拆除的厂子的照片。这个就是本溪一铁厂,这实际上是焦炉,炉门都拿去卖废铁去了。本钢一铁厂本来要申报第七批国宝的,在申请过程中这个厂子还在继续拆工业的购物物,这是焦炉被拆除的情况。 这是05年做的一个项目,成都的无缝钢管长,这是当时匈牙利援建中国的, 这是爆炸的场面,西安有一家专门爆破的队伍,拆了很多烟筒、厂房,这里面还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创了很多第一。这是创了一个最高烟筒,100多米高烟筒,一次性爆破成功。面对这些我们视之为丑陋的,带来一些污染和灾害的工业的设施,在国外是怎么样对待这些工业设施的呢?这是德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当时工业革命早期的一个炼铁厂,六个高炉连在一起,现在已经变成世界文化遗产了。可以看得出来国外对已经退出生产的,具有一定历史的里程碑意义的工业设施作为遗产进行保护的。这也是在六个连体高炉上面照的,今天看起来这些生锈的高铁冷冰冰的,很丑陋,也曾经产生过大量的污染,但是今天理性的回想一下,这些厂子实际上对我们人类的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建设还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它还是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还是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 同时这些冷冰冰的非常丑陋的工业设施,通过艺术家的灯光包装以后,它能够形成城市的一个新的地标,新的标志或者说新的节庆,反而不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包袱,而成为城市旅游的文化资源,成为一个城市新的标志,这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四个内容,一个是中国的工业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第二个是我们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第三,保护的现状。第四,保护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什么是20世纪的建筑遗产,我的题目是二十世纪的工业建筑遗产。二十世纪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的集合,我们称之为二十世纪的建筑遗产。二十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当中变化最快的一个时代,在这100年当中中国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历史的跨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近代的遗产,现代的遗产和当代的遗产,是人类共同遗产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关注遗产,不仅要关注过去的东西,同时也要关注我们现在的东西和当代的东西。保护二十世纪的建筑遗产对于今天和未来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被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二十世纪的建筑遗产数量不断增多,以悉尼歌剧院为代表,工业建筑遗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从我们国家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是从2006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产填补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空白。我们国家的工业遗产主要有三个内容,一个就是古代的工业遗产,叫广义的工业遗产,主要是包括这些酿酒的作坊,陶瓷遗址,冶炼场所等等。下面是成都的水晶坊酿酒作坊。近代的工业遗产是狭义的工业遗产,我们在工业革命之后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的。这是我们被动的来接受的工业建设,有很多外资通过这些办法把工业的设施建到中国的本土当中来。 在洋务运动时期,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为了争取自强,主动的引进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这样一些生产的设备,引进国外的一些资金。这是我们主动的来吸收学习,来进行工业建设的一个内容。 下面这两个图片是上海的屠宰场,一个是自来水厂。这都是为了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来服务的两个工业生产的设施。 这个是天津的汽车厂,单纯这个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它的保护是勿庸置疑的。这是中东铁路的机车库,这个建筑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也是非常非常高的,这是一个扇型的,上面顶子是一个一个小的组成的。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都是相当相当高的。 现代的工业遗产,新中国成立之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上来说又出现了冷战,之后又出现了全球化。在国内来说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等等。之后又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现代的工业建筑的遗产是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发展的一个忠实的记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说中国近代的和现代的工业遗产是二十世纪中国工业遗产的精华。下面这两个图片,左边这个是一汽,长春的一汽。这上面两个是石家庄的,一个是石家庄第一棉纺厂,还有华北制药,这是齐齐哈尔的一重,都是有主席像。 在国际的层面来说,大家都知道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之后德国和法国紧随其后。欧洲的工业是从最开始利用风力,水力,到后来利用蒸汽和电力,走到蒸汽化,机械化到电力化,再到电子化信息化的道路,这三个阶段是近现代的三次革命。这些科学技术进步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的变革。 如果说欧洲的工业遗产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这体现了工业革命的起源或者说工业革命早期工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话,那么中国的工业遗产就体现了这种欧洲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植入传播和碰撞。以及中国对这些先进技术,这样的消化和吸收。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工业遗产的价值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我们面对数量庞杂的,数量很多的工业的东西,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入手,我们怎么样能够认识到这些工业遗产的价值。首先我们就是要进行工业建筑遗产的分级,对于价值特别突出的工业遗产,可以作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对于有一定价值的,比文物的价值稍微低一点的,这样一些工业遗产,可以作为优秀近现代建筑,或者叫做历史建筑或者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对于价值不是特别突出的工业建筑和设施设备,如果这些工业建筑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话,我们鼓励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可以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城市的文化资源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工业遗产,特别集中的一个片区,我们可以参照城市子线管理办法和文化街区管理办法,来划定工业遗产的保护区,这个我们在首钢,在焦化厂都进行了应用。同时我们也鼓励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的文化特色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我们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个分级。 工业遗产保护的层次。最严格的层次,我们叫原征性的保护,主要是针对价值特别突出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这个保护过程中,除了这些小型的,就是可以对的设备之外,那些不可移动的建构筑物,我们建议应该尽量的避免异地的进行保护,因为我们在城市规划当中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一大片的建设用地,中间就有一个房子,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叫做异地保护,先迁建,实际上这个在遗产保护角度来说,这是不提倡的,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工业遗产保护不同于宫殿庙宇,像文物一样保护的方式。工业遗产的保护有其自身的特点,再利用是保护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再利用的过程中也希望对原有的建构筑物干预尽量的减少,对这种不可避免的干预,这种改变应该记录下来。被拆卸的重要的构件也需要进行妥善的保护,这是我们必须严格意义上来说的原真性的保护。 即使是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也要保护好工业建筑遗产的本体和周边环境。因为我们知道工厂里面有很多污染,尤其是对土壤的污染,我们会在新的开发建设或者新的再利用的过程当中,之前就要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我们不能拿土壤修复为借口,去把这些工业建筑和设施设备拆掉。 我们要进行整体的保护,工业建筑遗产不仅仅是工业建筑本身,还包括工业的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还有工业的景观,尤其是工艺流程关键的环节。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工业生产的全貌。刚才说到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以工业遗产为主要特色的,都是工业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一个有效手段。 工业建筑遗产的结构性保护。工业厂区的规划有着自身的逻辑,包括产业链的相互之间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能源供给之间的关系,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工艺流程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业用地更新的规划当中,要考虑到原先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结构性的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的状况。我们国家从06年开始已经关注工业遗产保护了,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工业遗产的普查,尤其是结合三普都进行普查。有的城市还制定了工业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定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管理办法。工业遗产的保护逐渐从专家学者这个层次走向法制的轨道,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把保护工业遗产和工业资源的再利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和新的产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工业遗产保护一个良好的契机。 我们很多城市,比如说北京的798,成都的音乐东区都利用这些老的工业区来打造了城市的新的文化名片,比如说北京798已经变成当代艺术的窗口,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全国各地。这是北京798,这是成都的音乐东区,当时一个显象管厂,叫红光显象管厂。这是沈阳的铁西区铸造博物馆,现在在铸造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在扩建,要达到四万平米的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这是上海上钢十厂再利用的上海雕塑公园,已经变成上海的文化新名片。 最后说一下工业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家底不清,全国各地来说发展东西部很多城市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一个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关注的重点,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城市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问题关注的多,保护的力度大,有的城市对这个问题是消极的,认为工业遗产保护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障碍。我们应该结合现在刚刚完成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来进行一个全国范围的工业遗产的普查,建立工业遗产的档案,按照地域、城市、行业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这是当务之急,过了这个热乎劲,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刚刚出来,如果这个劲过去可能那些东西,我们原来普查的东西又不见了,又被拆掉了。 法规不全。在现有遗产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应该进行细化。刚才说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以前按照文物法进行保护的保护方式是有差别的,它的再利用是主要特点。所以我们要针对现行的文物保护的保护办法来增加一些针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具体的条款,来使我们工业遗产的保护切实可行。 我们很多工业遗产现在还在使用,比如说长春一汽,比如说上海的自来水厂,我们怎么样在满足工业生产的同时,还要满足我们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些要求,这也是没有法规做依据的。 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和其他委办局之间的协调的关系。比如说像土地、规划、消防、工商等等。因为我们原来的工厂很多是划拨土地,这是作为工业用地进行生产用的。我们把这些工业遗产保护下来了,进行再利用了,变成了商业,比如说变成了办公,它的土地的性质,建筑的使用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个怎么能够在规划方面,在土地方面都能够做到合法,这也是一个需要进行配套的措施。 现在有很多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案例,有很多案例,看着也很花哨,但是这些项目有很多都是艺术家做的,并不是我们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做的,也不是我们对工业建筑遗产有很深研究的基础上来进行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实际的案例,实际上对我们工业建筑的遗产的价值要素有破坏的,甚至这里面有很多安全隐患,比如说消防的,结构安全的隐患在里面。 控制不利。对于我们还没有纳入到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建筑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保护体系里面的这样一些工业建筑,它的保护和再利用是无法可依的。我们怎么样能够把这个工业遗产作为一个专项来进行一个保护,这也是一个当务之急。 即使是我们这些工业建筑,没有列入到法规体系当中去,我们也还是可以有办法来对这些工业建筑进行保护的,就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在控规里面划定工业遗产保护区,来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通过城市设计进行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引导。通过这些城市规划的法规手段,实际上也可以来实现我们工业遗产的保护。 标准不明。我们工业生产对土壤,对地下水有很多污染。我们工业生产停产以后,这些工业建筑,这些工业的设施设备,管道里面也残存着很多工业生产留下来的很多废渣,一些残存物,必须要把这些东西去除掉才能进行再利用,才能让人接触,否则这些东西对人体是有伤害的,尤其是对儿童。所以我们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再利用的前提,就是要做一个环境风险的评估,来制定我们进行生态修复的标准。因为我们今后有不同的用途,针对不同的人来接触这些东西,他的环境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在我们国家这个标准是没有的,我们现在焦化厂有很多污染的土壤修复的标准,实际上都是参照国外的标准,这也是一个非常急迫,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困难。工业遗产现在价值评估体系不明确,导致有很多争论,留不留,保不保,怎么保,能不能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这方面专家也好,政府企业家也好,管理机构也好,都有很多争论。这个争论影响了我们的保护,一迟疑开发商可能就把这些工业建筑拆掉了。 工业建筑遗产现在的保护,它的所有权还在企业手里,这些企业要让他把有价值的工业建筑,设施设备保护下来,对于企业来说土地不仅不能出让换来钱搬迁,还要投入巨大资金进行工业建筑的改造和保护。对企业来说是很不乐意干的事,所以一定要哪些是企业的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责任划分清楚,责任清楚了是政府的事就应该政府去做,是企业的事,企业就严格要求。就害怕模棱两可。 我们很多工业企业搬迁了之后,这些工业厂房,设施设备还有很多固定资产残值,在帐上呢,这个资产处置就是一个难题。国家需要作为一个工业遗产留下来进行再利用,实际上国家应该掏钱从企业把房子和设施设备买来,但是现在这个东西没有理顺,所以造成了很多后续问题。 设备设施维护问题,首钢有很多高路和管廊,他每年的维护费用非常高。我们做焦化厂,06年停产到现在维护费用五年的时间两个亿。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每年都有设施设备维护的费用,专门的队伍来做这个事。现在变成了遗产,变成保护的了,谁来做这个维护的问题,尤其是暴露的设施设备,他的防锈问题,怎么样防坠落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变成一个安全隐患。 我最后放一下我们完成的项目,就是重庆钢铁厂的工业博物馆和周边的城市设计。矮的这一部分是原来的轧钢车间,这个厂子当时张之洞1890年在武汉建的钢铁厂,抗战的时候内迁到重庆去的。我们做这个意思是说工业实际上有它的独特的风貌和独特的城市景观,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业用地更新的过程中,在新的建设当中还能够找到原来这是重钢。 所以我们在新的设计当中运用了大量的工业的元素、色彩,让你感觉到这个区域还是原来的工业区,这个叫场所精神也好,场所感也好,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够实现我们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在新的建设中还能够看到像这样的,原来生产时期的设施设备留在那一样,这样一种感觉。谢谢大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