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创新多元性的表达—董霄龙
董霄龙:我要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工业建筑多元性的解读,这个题目刚刚跟黄总说的一样,最初报学会的时候因为我还没有想好具体讲什么,我就先报一个题目。后来又进行修改,今天我又做了最后的修改叫做解读。刚刚黄总讲完工业建筑后理性时代或者后反省,从我自己讲述的内容来讲,我觉得作为工业建筑创新,作为自己来说是一个后反省,我们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回头往回看,在每一个项目当中我们做了什么。 我觉得近十几年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确实从国家投资包括行业本身给建筑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面对不同的业主,不同的投资方,在每一个项目当中也遇到了项目不同的条件,包括投资,包括基地的情况,包括在项目设计当中跟业主的沟通,最后都决定了我这个项目建成以后是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在我后续的讲述中也会阐述这些东西,有的结果是很好的,有的业主可能比我们建筑师对这个建筑的创新,包括对这个理解还更深一步,这样在他们感化之下把项目做的更负有责任,会做的更好。 有的项目我们认为是很好的项目,在做的过程当中付出很多努力,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人非常遗憾了。所以今天在这我会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昨天开幕式上吴良镛先生提了一个艺文两个字对我触动也很大,我当然没有上升到那么多高度。观念创新,我在吴先生讲这个时候在想,我们曾经有的工业项目上也尝试着把雕塑,壁画,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室内装修一起来做,我们2000年在福建的一个项目,就是由建筑师统一把这几个方面考虑起来,结果这个项目完成了以后,作为业主做出了很好的反应。我们做这个项目开拓了这个行业新的模式,我们以后在类似项目当中业主已经把项目标数里要求建筑师要求建筑设计以外,环境景观,包括室内外装修统统要含在投标范围之内,这样从项目前期一直到项目最后结束,作为建筑师对项目有一个总体的控制。 关于工业建筑我还是多元性理解。我本身是在工业设计院,从2000年前从事工业建筑设计到今年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当中我也向黄大师表示致敬,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多次呼吁工业建筑对我感染和影响很深,今天他讲的我也很赞同。从我理解来讲,关于工业建筑十七世纪蒸汽机发明引发工业革命,这成为新思想的实验室,工业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贡献,目前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在不断增加,工业设计已经超越了功能组和表皮化的形式主义,一种简单化的工业设计已经超越了这个,因为从各个方面对我们需求来讲,工业建筑的多元性在不断增加,工业建筑超越了这些表皮化,地域、气侯、文化,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需求,新的建筑方法都会对工业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工业建筑创作实践中,建筑师对项目和用途越了解,越能更好的利用项目和场地提供的机会和条件。在每一个项目中建筑师应该妥善的运用生产和研发工艺,所限定的功能建筑提醒,专著流线和空间的组织处理,把握准确的尺度,结合基地独有的环境特质,融入自己的经验、知识、想象力,希望和构思,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个性化工业建筑作品。可以说工业建筑同样拥有伟大而长久的影响力,机会和挑战共存,建筑师通过对工业建筑设计可以把工作环境和城市环境塑造的更好,这是我对工业建筑的一个理解。 工业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要把工业生产多种应用需求功能和美学方面联系起来考虑,解决限制和质量冲突,关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我从广义上理解是在设计中一种寻找和探寻,不是看的很淡,但是在每一个过程当中,我们在寻找和探寻,看能否找到工程的最佳解决方案,创新所要表现的也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不好大喜功的,是一种平凡的追求的过程,我觉得这是对每一个建筑师来说非常重要的。 我下面讲几个例子,通过这几个项目的例子看看在设计当中我们是如何考虑的。这是国外的项目,是一个很小的项目,这个项目特别有说服力。这让我们自己说就是一个高架库,建筑面积只有三千平米,按照常规的设计创新的元素很少,就是在两个生产工厂之间要建一个高架库,从功能来讲建起来有一定空间,满足功能就可以了。我为什么要说一下这个项目呢,在这个简单项目里建筑师如何来处理。第一,这个项目是一个成品、半成品,包装用品,从这个情况来看项目本身对温湿度没有要求的。其次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形,整个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这连接两个工厂联廊连接,中间有非常紧凑的广场,这个布局和地形的利用非常合理,这是我设计最简单的一个情况。 钢支撑结构解决了下面货运出入口解决雨洪问题。这是一个大的通廊,这个里面就是一个透明的玻璃,下面是货物出入口。这个创新点用玻璃的透明和照明的系统使用,使普通仓库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建筑,我觉得在一个很简单的建筑里建筑师做了创新。在楼梯边上也做了处理,非常简单的处理确实把一个简单的建筑,通过建筑师的创新变得更有意义,更有趣。这也是山墙里面,通过特殊的照明可以把自动仓库的特征体现的非常的好。 第二个案例是德国图书馆发行仓库,面积也是非常小的,因为国外的项目和国内的项目不大相同。但越是小的项目反而做起来还很困难,你要找到创新点,把有利的条件用起来需要建筑师动很多脑筋。这是非常局促用地下的一个项目,整个地形对于整个建筑来说非常局促,前面是道路,这个区域是发行库部分,实际上这是德国EKJ,最大的图书发行中心,这是他的总部办公部分。办公部分五层,发行库地上一层,地下两层。这对于的地形利用,利用了建筑必不可少的楼梯,在转角处包括这一部分,很自然而然的楼梯包括门厅都结合进来。还有货运出入口也是利用地形不规则行,从平面来讲都是非常合理的。 从设计上的突破,我觉得首先是创新元素,一个局促用地中墙体的变化,本来是库房的变化,他做了交叉墙处理,而且颜色做了改变。红色的盒子型交叉强,使整个建筑有了生气,本来是普普通通的库房,在连接面就有了变化了。而且在一些细小的空间里,因为这个作为办公楼主要入口,里面的元素很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转角楼梯,首先他利用了地形。其次在室内做了雕塑感的感觉,这个空间立刻就丰富起来了。所以在建筑创新本身不是说要定一个很大的目标,实际上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建筑师很多机会,只要我们能够捕捉到这种点,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 这个项目如果不动脑筋,不这样处理,就是一个普通的仓库加上一个附属的办公,这个建筑会变得非常偷丑陋,对城市整个环境会影响很大。这也是一个工业建筑,是一个葡萄酒厂,在国内来说相当于一个葡萄酒作坊一样。这个创新,从建筑师创新跟业主的要求有很大关系的。他是把整个酿酒、营销一体化进行设计,本身这个项目建筑面积三千多平米,整个建筑混凝土古朴现代,外形清晰,与葡萄酒庄园环境融为一体。利用地下恒定温度,无阳光照射作为葡萄酒厂生产必备条件,地上装瓶生产区,展示区,接待区,还有瞭望区,后面是办公实验区,还加入了一定的小的公寓,功能做的非常好,而且把自然环境,把自然条件全部利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酒庄里面,建筑横平竖直的做了一些小的变化,包括主入口方向,轴线做了一些旋转,这样给建筑增加了一些趣味。 这是葡萄酒厂入口,整个开起门扇做了一定角度的旋转,在入口大厅利用自然光很均匀的分布,也很节能。我觉得这三个小建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一个是在我们设计当中看从什么角度进行建筑设计。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有创新不同的点,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设计上可以进行创新。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从2000年投标开始,也曾获了第二届中国建筑优秀奖。这是一个真正的工业项目,就是生产卷烟。项目概况位于青岛工业园区,东临崂山风景区,距机场19公里。地形,整个红线内用地500亩左右,地形是北高南低,高度从45 在总平面规划中,这个项目是我们先中标以后,然后在总图规划当中作为业主的老板,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不满足于常规的设计,对于总平面规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提出来要跟中国文化,他没有提出地域环境,这是我们做的当中自己感觉到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后在工艺确定的情况下,对总体规划,对建筑设计,对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最后选择这个平面,为什么要说一下呢,也是对工艺反过来,要求在工艺项目上,包括对工艺生产,利用我们的建筑所提供的地形上进行了重新的改造和设计,这是在确定工体工艺基础上,工艺要服从建筑的项目。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项目上建筑师的作用确实比常规的工业建筑要起到更多的作用。 首先在空间上,因地制宜的利用原有的生态经管,为保持整个园基地自然景观的视觉连续感受和连续性,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景观之城,之所以提出这个城,作为业主大老板,也提出来工业四合院或者工业城的概念,我们叫做工业景观之城。实际上把景观建筑进行非常集中处理,从流线来讲非常清晰,这是物流出入口,从生产工地来讲细节上有很多复杂的,大的工艺就是制丝卷包,物流车进入原料库,然后进行制丝生产,之后生产出来放到成品库,之后自动出库,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人流入口,这是利用地形台地,进来之后是我们所谓厂前办公楼,以前是办公类要加一个厂前区,现在集中做了一个设计。车间是制丝卷包车间,这是作为职工用的生活辅助的食堂部分,前面就是一个综合楼加一个小的技术研发中心,平面非常的紧凑。三部分主要建筑,一个是卷包车间,制丝车间,办公楼,还有一个前面的综合楼,这是有不同的标高,建筑通过处理,通过竖向的处理使之衔接起来。对于这么大车间还有消防的问题,作为两个大车间之间还有一个消防的环形通道,所有的问题在一个很紧凑的平便里面都解决了,然后把周围的环境留给了城市。 这个是我们的综合楼和技术中心,详细的就不解释了,因为这一部分有一部分高差,车辆要通过这进入消防环形通道,两部分建筑,这一部分是中心,这一部分是综合楼,两部分连起来使整个立面有一个完整性。因为我们用地是三面环山,属于丘陵地带,建筑除了整个规划地形做了台阶状平台,实际上是一个U型平面,中间是一个空间,建筑每一层向下退,形成台阶状的整体的建筑体系,跟整个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整个车间的外立面。 这个项目在材料上做了很大胆的突破,完全用的是玻璃的,这个国际、国内上都没有,这么大车间都是玻璃镜面,U型玻璃,双向盒子反扣,把昆明一家生产玻璃厂救活了。这个在构造上不太成功的,但是在材料创新上有很大的创新。这个整个在材料上使用用玻璃不是设计师最后要选用的材料,作为工厂的厂长,他是非常有新的思想的,他能够接受,最后我们是采取了这样方式,但是构造确实简化了,因为后来投资的问题,如果能够把构造做出来还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 这个项目是上海卷烟厂,这是在一个街道里面的工厂生产中华烟,这是老的工厂,后来在做设计当中把老工厂跟新建工厂做的修改,但是现在没有实施,中间老工厂改造没有,完全是新的工厂,而且是一个高层的工业厂房。在项目中对这么一个城市工厂跟以往设计也不太一样,所以从规划布局上我们力求尊重城市机理,使这么大体量空间融入到城市空间当中。 建筑物屋顶构架采取相似的处理手法,主要是跟原有集团办公的形象,在开放中体现企业的领域感。外墙采用色彩温和的陶土板,保持传统的色调。面向城市主要道路的玻璃幕墙,面向前面主要道路的,向下63度倾角,反射影像也做了城市景观。当然周边有学校还有住宅,完全是在一个城市中间。 这个是在厂房建成之后对面的住宅楼上拍的照片,这就是63度向下倾角,不锈钢玻璃面,他能够把景观摄下来,上面做了整个大的构架,希望跟其他地方联系起来。但是确实也是在拍照片的时候,对面住宅老百姓认为不锈钢尽管向下倾角63度,但是还是对居民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建成了,建成就达产,现在已经不够了,在浦东新建了一个基地。 这是长沙卷烟厂,这是在老厂里面新建一部分厂房的项目,确实元素很少,其他都是旧建筑,我们在整个建筑立面创新上和企业文化结合了一下,我们做了一些木制的东西使标志形象能够反映出来,不是特别外露,我们使之含蓄一些。我们这个方案做了十几轮很难满足,真正交谈之后我了解到大概在想什么,我们抓住了想法在这个项目上做了重新设计。这个地形比较复杂,有很大高差,在做的或者中把地形也充分利用起来。这是一个城市的转角部分,正好08年奥运脚印,我们做了一个奥运脚丫,结果还中标了。这个城市之间有高差的,本来从一层可以进来,但是到二层变得很没有趣,我们这做了中间可以有扶持进入二层,这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把人流引入下来作为主入口,这也是两张皮的建筑,因为他提倡绿色建筑,我们是这么做的。 这是福建中烟技术中心,做了很多平台,因为这个太漂亮了,为了让技术人员到平台上散步,最后领导也不同意,说外面太热了,我们不喜欢那样。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紧凑型的,所有功能特别紧凑,整个环境都满意了,之后往下深入做,国家局领导跟整个战略发展思路不一样,烟草技术发展中心以后要建成由研究所组成,一个研究所要一个小楼,之后又做方案,除了行政办公和业务楼以外,然后就是几个研究所。做完以后规划和市长看了之后要加帽子,我们又研究项目怎么样加帽子,最后建筑成这样了,本身当时做没有帽子的,考虑到工业建筑的特性。现在没有建成呢,这一次看了之后确实跟大环境还是比较吻合的,建筑师不要想的太小了,还是要思路放开一些会更好一些。 这是云南昆明卷烟厂,生产区、货运区,这个厂前区加上集团办公区,这个周围环境不是特别好,这也做了一个浮雕墙反映云南问题。这个方案特别好,现在回来反省特别反映工业建筑的气质,这也跟云南的文化非常相关。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