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老工业遗产新思考--王旭

2012-10-24 15:29|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1195| 评论: 0

摘要: 各位在座的专家和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可能是今天在座各位老师里面对工业建筑最外行的一个,我想今天给大家展示以建筑师的身份和背景来做的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思考以及利用的推广和传播的工作,我们算是一个民间的 ...

    各位在座的专家和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可能是今天在座各位老师里面对工业建筑最外行的一个,我想今天给大家展示以建筑师的身份和背景来做的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思考以及利用的推广和传播的工作,我们算是一个民间的组织,青年建筑师使命AIM这个组织在每年会召开一个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刚好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分别关注了在北京的CBD核心区一片老厂房,以及2011年首钢拆迁以后,会有很多工业遗产保留下来,他们的再利用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成为我们关注的核心焦点。

    AIM这个组织核心关注的是我们青年建筑师的使命,把青年建筑师他们所想的,所能做的,把他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一个竞赛呼唤出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选拔出很多优秀的青年建筑师出来,为他们搭建一个更好的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当中我们是这样来看设计竞赛和老工业建筑遗产,以及涉及到我们建筑行业方方面面的关系的。我们看到实际上这样一个竞赛会和我们的当地政府,有设计类的院校,开发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很多的项目里面,无论是建筑被拆除了还是地段被占用了,可能都会有开发商在里面,但是这个里面无论是经济发展的诉求,还是说我们城市发展的节奏,都和这个分不开。所以我们的态度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回避和批判,而是说在这个里面怎么样找到我们工业建筑遗产发展的空间和最巧妙的利用方式。当然在这个当中,公益组织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关注我们建筑中弱势群体和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同等重要的话题。当然这个离不开的也有我们很多的知名的建筑事务所,最后是我们广大的青年的设计师,AIM的宗旨就是把这样一些相关的社会团体,他们可能分别是有话语权,决策权或者说在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开发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我们这些算是年轻的新秀,他们可能暂时没有话语权,也暂时没有很多的可以动手的方式,他们有对未来的憧憬和理想,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这些资源能够很巧妙的整合起来,他们所指向的是老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这个方向。

    所以我们AIM一直以来所关注的,包括青年建筑师的成长,包括随着社会发展被忽视的弱势建筑群体,其中包括我们的工业遗产还有老的村落遗产改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就属于拆掉可能没有太多人会关注,但都是我们多年,都有上百年或者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的积淀。我简单介绍一下在我们过去两年中AIM2010年跟咱们老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同一年开始的,我们是关注了北京CBD最后一个老厂区,这是以前的尚8创意产业园,这也是CBD最后一块很大空地,在央视后面,这作为AIM第一届,也吸引国内外青年建筑师参与。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设计师通过对这样一个社会话题,包括城市发展的话题的参与和关注,能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发思考。我们会看到在这些项目里面,一个是带动了这些青年建筑师对于我们平时可能很少会去见到或者进入的老厂区的关注,他们会走进老厂区,亲身的去了解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历史,这里的建筑形态和它常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文化的氛围。这是当时在CBD电缆厂的场景,现在也是即将取而代之的是北京最高楼,500高的高楼建设方案。这是2010年一等奖获奖方案,这个建筑师是来自伊朗非常年轻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在这些建筑改造的方案里面,可以说青年建筑师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方案也是非常的天马行空的,在这个里面我们想说,这个竞赛并没有把这些项目的直接落成当做是一个先决条件,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刚才提到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和因素里面,有很多的制约因素。所以在现实里面要去实现这样方案有非常大的难度,我们坚信这些青年建筑师将是以后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非常优秀的有才华的人,当他们开始去思考和关注这些老工业建筑遗产的一些问题,我们希望更多的关注会引起更好的解决方案和良性发展的方向。

    当时二等奖的方案也是非常别出心裁,这是在我们现在所有的青年的设计师都喜欢用计算机做图,并且研究非线性的环节,这做了一个全手绘的平面表达,而且几乎对老厂房没有任何的改动,他所设计的是一个活动,在原来的老厂区里面空地上面举行了音乐节,以及大型活动,通过活动把城市区域的活力带动出来,并且达到对这个社区文化环境注入的目标。

    这个方案是来自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的联合团队,几个小朋友都是非常优秀,好几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可能想法就会更加的奇特,把老的厂房放到了一些可以移动的装置上,他们通过转动构成新的空间。但是不管他们思想是怎么样天马行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老的工业建筑怀着一颗非常认真的心去做这个事情。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一些关注,将来对青年建筑师对老的工业建筑的改造,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来做这个事就是既有理想又非常时尚的事情,这个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呢。

    2011年把目光转到了北京城西边,首钢二中厂区,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区域,有83公顷。这对于很多的青年建筑师来讲,可能已经超出他们可以去想象或者说可以去规划的尺度。我们还是很高兴的看到有很多年轻的团队,对这些困难没有畏惧,非常积极参与竞赛过程当中。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在第二年改变奖项设置,从前一、二、三等奖,转化到有厂区最佳规划奖项,建筑改造奖项,包括最佳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奖项,我们也是在鼓励和激发这些青年建筑师能够积极的跟各个行业,其他平行的专业去组合成联合团队学习到更多知识,并且通过自己整合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现有的复杂问题。我们相信这个也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建筑师作为这样一种领导力量奠定一个基础。因为我们看到参与到这个竞赛当中来的青年建筑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不仅是有想法,有活力,而且他们非常有行动能力,在他们很多项目当中都表现出来。这是2011年获得最佳规划奖一个团队,其实当时来自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他们也是属于多国联合团队,有荷兰、马来西亚、中国三名学生组成的,也是对老厂区建筑形态以及空间的再利用,以及他们同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对于东边和西边这两个发展两极的比较做了非常宏观的考虑。

    其实在年轻的设计师里面能够有这样尺度和这样视野的思考,还是让我们获得很大的鼓舞和激励的。这是当时最佳的外部空间设计奖,也是我们在荷兰留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做的,他对厂房外部空间的一些改造,包括一些非常有视觉效果的一些创意和图面,都让我们感觉非常有启发。

    下面这一段介绍的是整个在竞赛流程当中,通过每一个环节能够让更多的不管是青年建筑师还是社会各阶的团体,能够介入到对我们老的工业遗产建筑的关注当中,并且他们可能往往会成为其中一员,无论是参与讨论,还是说通过给予青年设计师更多的资料和指导,但是总之在这个过程里面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关注老工业遗产的部分,在选题之初有现场调研,对工人和工程师的访谈,对厂区未来方向的探讨和理解,可能是我们竞赛团队本身在这个过程里面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对工业遗产的理解让我们进一步很深入的了解了,这也是当时竞赛组委会的团队,在讨论选题,确定任务书,以及如何去定位不同奖项的过程。在现场调研过程中有很多的青年建筑师,可能以前看到过798751,被设计或者说已经被改造的厂房,当他们来到非常原始并且充满野性和生机的环境里面非常兴奋。这是原来厂区工人给我们原来设计师,包括媒体同行人员讲述厂房的历史和变迁的过程。在中间环节,当我们选题确定,并且发布主题之后,我们会进行一个相对更深入的校园宣讲的活动,我们把这个AIM主题和所关注的重点带入到各个校园的平台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学生们进行一个答疑过程。之前我们分别在清华大学、中央美院、重庆大学这些院校有做校园宣讲活动,在竞赛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也会持续的保持对老工业建筑遗产的讨论温度,我们会通过沙龙的形式跟我们的青年建筑师有一个更紧密的交际面,这里面通常会通过同行业的设计院、讲座、媒体,这是当时在尤伦斯报告厅,以及很简单的咖啡厅的设置,这其中会有媒体的同行包括院校老师所组成的团队,跟我们青年建筑师在很多的层面上进行面对面讨论。我觉得这是双方都获益良多的过程。

    中间我们的评委评审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国内外的很多专家,我们当时在平台上寻找了刚才提到的,包括政府、开发商、顶尖的设计事务所,非常优秀的院校,还有公益组织等等各个方面,我们试图在评委的角度给出我们学生进入到社会以后,作为一个建筑师你会面对一个真实的环境,由他们来对这些作品进行一个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多国外的老师和专家也会把我们关于竞赛,包括老工业建筑的信息带到更广阔的领域里面,包括我们在报名上面,可能每年国内外的报名人数各一半,我们有很多国外的竞赛团队或者设计师群体,以前没有听说过中国这个厂房,798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多非常优秀的老工业建筑遗产,通过这样是非常好的传播途径,即使有一些设计师团队没有参加这个竞赛,但是他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更多的了解了这个信息,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每年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隆重的颁奖典礼和发布会,在这个里面我们也尽量利用厂房的空间,这是在2011年时候的发布会,利用了首钢里面,通过老建筑改造的一个非常酷的厂房空间进行开发部会,做了非常有趣的现场。这是当时老厂房里面进行发布的情况。

    颁奖典礼也是,这个点子也是首钢给我们的,我们刚整修好一块非常大的室外场地,我们也半信半疑室外场地得有多少人能填满,能不能有一个非常好的气场,跟传统的非常不一样。我们做下来发现效果非常好,在三万平米的厂房背景下,夕阳西下的时候很多的青年建筑师在这边很有兴趣的听对于获奖作品的评论,包括有获奖建筑师来讲述他们对老厂房改造或者厂区规划的一些想法和创意,所有这些种种真的关注的就是青年建筑师有用心去聆听或者说去了解我们这些老厂房,老工业遗产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也坚信他们在未来实际工作当中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这是我们现场点评环节,我们会请评委上台针对一些获奖的项目,还有获奖的具体的作品,来给出他们的意见,当然这是我们有获奖的建筑师到场的情况下会跟评委有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有提问,以及讨论的一些环节,这也是我们在历届颁奖过程中非常受大家欢迎的环节。

    最后在每年颁奖结束之后面向公众的作品展览,这将是一个巡回的展览,这不仅是去提升我们青年建筑师,给他们展示空间的平台,同时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让更多的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没有关注过的人开始关注,开始想深入去了解,开始思考我们老工业建筑遗产未来的发展问题。这是在2010年文博会,以及连续两年北京设计周,我们都有AIM专题的展示。

    最后想说一下推广与传播方面,这个竞赛能够开始向外推广,就需要大量的信息,并且在我们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媒体,甚至说一些电视媒体平台上面有很多报道,同时他们也是以我们老的工业建筑遗产紧密相连的,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的网页,这是我们自身网站浏览次数,达到了100多万,竞赛注册人数达到3500个团队,他们覆盖了28个国内省市和国内165个城市。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