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徐苏斌在工业建筑创新与建筑遗产保护论坛上的报告

2012-10-24 15:23|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1752| 评论: 0

摘要: 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今天讲的问题是非常朴素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没有这个我们怎么做创作活动都是无从谈起,我首先回顾一下中国遗产整个发展的进程,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当时是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 ...

     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今天讲的问题是非常朴素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没有这个我们怎么做创作活动都是无从谈起,我首先回顾一下中国遗产整个发展的进程,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当时是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联合做近代遗产的保护,当时是做了普查,启动了普查的工作。实际上在那个时期还没有提到工业遗产的问题,已经过世王先生非常致力于推动中国普查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完成了16个城市的普查,在这个普查基础上指定了文物,上海在1998年,上海发展比较早一些,当时建立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体系,这是一个地方体系。在这个地方体系里面提到了15处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全国的范围来讲,在2001年第一次提到了工业遗产,第一个被指定的大庆第一口油井,以后大家都知道2006年提出无锡建议,这也拉开工业遗产研究序目,这里面有红字画的工业遗产。实际上比例算了一下占了0.78%,这个比例是非常少的,从均衡上来讲,不管是国际从实际遗产的角度来讲,还是国内遗产来讲,工业遗产的比例都非常的小。但是并不代表中国工业遗产数量少,2006年全面的普查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最早是上海,还有北京做了重点的普查,这是我们国家目前来看比较早的工业遗产普查。

    实际上可能还有别的地区的普查工作,我可能也有一些不太了解的情况,我希望这个普查工作能够更多展开。2010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为推动我们普查工作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在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以后,一直呼吁能够做这个普查的工作。其实我自己作为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之一,我自己觉得担子非常重。我觉得从我的脚下做起,也是从这个观点来看,我自己觉得应该推进天津的工业遗产的普查工作。

    实际上这一次工业普查,我们是从2010年到今年结束,我们天津大学跟天津市规划局联合做的,我来之前规划局一直说别淹没我们,我不想淹没,我们所做普查工作的结论、成果要通过他们去反馈到规划里面,他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同时我们天津大学除了我们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还有天津大学其实老师参与,这是一个共同研究,共同参与的结果。天津实际上有一个背景,天津在2005年有一个地方体系,这个是学上海的,就是建立了一个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制度,这个风貌建筑制度主要是房管局所属系统的遗产的指定,他们所处遗产主要是住宅建筑和所属区域里面办公建筑,没有一个是工业遗产,这也是其弱点。

    我们从滨海新区的调查来看,滨海新区大家都知道,跟上海的浦东是不一样的,在非常重要的输出口的节点上没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没有一个天津市的,没有一个区级的工业遗产。你可以想象工业遗产的指定工作做的是非常的不到位。

    我们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的普查工作,大家都说近代看天津,我们天津人说的比较多一些。其中有17项工业遗产,这里面有七项没有了,我们在近几年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心城区的建设,昨天我们规划局的沈局长在讲天津大发展,这个就讲了大的背景。其实天津在中国北方经济重点城市,所以他的建设力度非常大,也给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压力非常大的,我们近几年已经有二十处工业遗产被拆除了。滨海新区的建设,因为这是天津的龙头,这里面首先第一个是关于北洋水师大船坞,在2008年以前做了15年的规划,没有一次请文物专家考虑这个地方有没有文物遗产。2008年有说法,让文物专家来看一下这个地方。这是大船坞的遗址,最上面是是CBD,是滨海新区最重要的商务中心,这开了一条中央大道,这是SOM的设计,横穿整个遗址,当时也是说这个遗址拆了以后埋回去做一个公园,这完全失去了真实性,完整性也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包括这个厂长,我们给国家文物局提了专家倡议书,当时崔恺大师坐在我前面,让我写一个倡议书,我在场写了一个。当时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也在,马上拿着倡议书加文物局的信给天津市市长,这个在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保留下来了。实际上这种幸运并不代表着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滨海新区的商务中心区建设,整个这个地方是天津的碱厂,现在也已经被拆了。

    在这样背景下我们认为普查的重要性,要摸底,要知道天津到底有什么东西。在此情况下基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名单,在里面做一些选择,有一些我们也做一些补充,选了131项,对它的相关的红字,都是我们提出来的一些要素进行选择。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131项,最后我们确认是121项,全天津市包括滨海新区。滨海新区通过两年的普查,我们发现了这个地方有29个重要的项目。滨海新区分三个区域,中间这个区域是塘沽区,按照滨海新区的概念成立之前,有三个区域,其中中间是塘沽区,这是汉沽区,这是大港区,相对来说塘沽区比较集中一些。滨海新区的种类非常代表港口城市的特点,有交通类的,军事海防的,大沽炮台就在那,大沽船坞也在那,还有化工类和其他类的,跟化工类配套的盐厂都在那个地方,它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调查方法和步骤非常的老套,以前在东京大学的时候跟天津大学一块合作,我们也利用一样的方法调查了中国近代建筑,包括韩国的和东南亚的,我们去河内,去泰国做近代建筑调查,基本上就是按照这几个方面调查的。收集资料,拟定调研,现场勘探,内容整理,这个会经过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反复修正。在此情况下我们对工业遗产做了一下调查表,这个调查表主要对于厂区类的工业遗产,这是工业遗产单体的,有可能有工业遗产在厂区类的,我们附了两种表。

    其次是准备相关资料,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规划局给我们协助,他提供给我们白图,这个比例不低于120000地形图,之后回来整理。这是现场考察,一般我们也是按照以前在东京大学时候做的调查一些方法,两三个人一组,各自分管填表的,各自访问的,还有记录的。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我今天不是拿着这个做一个经验介绍,我觉得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也是想拿出来让在座的老师和专家们看一下,我们今后如果在全国做类似的普查,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刚才刘老师讲到我们国家的法律不健全,最紧迫的法是建立一个暂定法则。比如说拿一个例子,天津碱厂2011年搬迁,产权转让,当时很多方面管不着。我们当时重复大沽船坞的做法,给国家文物局提了建议,甚至国家文物局下达了一个文,这个文不管用,他在几天之内就拆掉了。

    这是现在非常关键的,在紧要关头的一个案例,这是户部早比总厂,这是一个军厂,涉及到今天上午老师讲的问题。军厂管不着,谁说也不听。这是新设计的高层,还说这是保护规划,保护的就是中间一个小四合院,其他都没有了,实际上规划局对他也没有办法,这样的问题需要军队特殊的途径来跟他协调。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觉得暂定制度在中国非常的需要,在亚洲,在英国也有,在亚洲,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有这个,最近大家只要上网能够看到香港争论比较多的几个问题,河东花园等等问题,它像文物一样先暂定指定一段时间,香港是12个月,日本是两年,韩国是半年。在这半年之间按文物处理,不允许动,这半年的时间抓紧时间做评估,如果不够文物,不够古籍就撤掉,如果够古籍就上去了,这为文物的紧急抢救奠定了一个基础。

    我最近写这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写呢?当时因为王军给我发了梁思成的故居被拆的问题,我说你应该写一个这个东西,后来让我写,他最近说要发到瞭望上。我想说这个事情不仅仅是梁思成故居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工业遗产更面临这个问题,工业遗产现在的问题我们做普查知道你要普查,你想保护马上就拆掉了,这个我们也是相对来说要有一个对策。

    基准的选择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刘老师写过文章关于评估的一些指标化的问题,我们也参考刘老师的研究,这是关于亚西亚油库的调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也碰壁了,我们发现跟调查的人群不同反馈就不一样,因为他对历史价值,技术价值每个人有每一个人看法。重庆大学有一个博士生写的论文是对人群的选择,我想这个问题要进一步去探讨。

    我们现在量化的调查和定性的调查结合起来,这是两个方面一块来做的,这也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还有一个年代的问题,刚才刘老师说过了,我们工业遗产分三大类,一个是工业近代化以前,这个在天津也碰到这个问题,这是汉代遗迹,这一次没有列入原因是这个已经没有可靠的证据,这是一些文献。但是列入三普了,这一次重点紧急抢救的是在欧洲的工业革命给中国近代化带来影响大石器的问题。

    关于解放以后的问题,刚才刘老师也说到了。我觉得没有说50年还是10年,我觉得只要有价值就应该留住,这是对于解放后的想法。还有天津东方红拖拉机厂,这也是解放后的东西,我们也列在里面了。

    还有划分边界的问题,这个今后做调查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在世界遗产划分里面分农业遗产和工业遗产,实际上在日本是分近代化遗产或者叫产业遗产,这样的话就把农业遗产框在里面了。我们中国就是工业遗产,或者就碰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闸,在天津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农业遗产,不应该划在这个里面。但是我们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列在里面,因为他的砖都代表着当时英国进口的,代表着近代化的一个部分,我们也是列在里面了,当然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工业遗产的特例,自己跟其他类型遗产,跟古代遗产不一样的地方,他的生产线和设备,这是碱厂,这个里面有一个安检法,这是最老的生产线,我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还有完整性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刚才说的安检法,这个生产线是这个地方,这是最早生产的中国红三角牌的碱,解放以后因为还有一些废气,又利用废气再一次提纯扩大了生产线,这应该说是比较新的。我们认为这两块是比较有意义的,这两块再比较起来,这一块更具有历史的价值。如果你要探讨完整性的问题不一定非要把厂区全部都保护,你按照当时的历史价值再进一步去探索里面的关键点是什么,马上告诉我们你这个厂区全保留不可能,我觉得这可能是处理今后跟开发冲突时候,可以考虑的一些问题。

    编号的问题,我们面临着两类问题,一类是单体建筑,这就很好编了。但是还有比如说大沽船坞,这里面包括了很多建筑,我们在这上面12BH,这个12是指天津市整体大排队,BH是滨海,这滨海里面做大排行第一。之后第一至一,至二,每一个组群将来有这么多东西。

    分级的问题,这也是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单体的问题还好,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这样的,黄颜色的是已经申请第七批国宝,绿色是我们建议申请国宝,蓝色是建议申请市级,白色建议申请区级。大家要问你一个区,一个厂区不能对整个厂区全部作为国宝,这里面又涉及到我们关于厂区里面的区别。比如说我说的厂区里面,刚才说碱厂,他的安检法,这里面又有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列为文物的,然后也有一部分是历史建筑或者可能是生产线,或者是设备,这个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如果再分可以探讨是分两类还是三类。以前听保护区的分法这里面分三类,我们工业遗产可以借鉴保护区的一些做法。第三类就是一般性的建筑或者是生产线或者是设备,这个意味着将来为这个区域的改造和新建提供可能性。

    刚才王旭也讲到年轻建筑师都很有创意,你都变成文物了以后,他这里面就不能做自己的创意设计了,我想这样开始的时候就把这个大的框架设定住,这样可以在历史建筑里面有一定的改造的可能性,一般建筑可以全部创新。

    普查和控规结合,这是我们给规划局提供的普查的成果,提供的普查成果,根据这个普查成果反到规划里面。我刚才说滨海新区15年从来没有考虑过文化遗产的问题,这也是控规,他原来做绿地,有的冲突比较大。他做这个绿地也没有作为遗产地去保留,我们在修正过程中,这个红的是公建,我们在修正过程中能够躲过这些遗产,现在规划局按照我们提议做这些工作。同时给将来的出入,你不能老喊保护,你要给出入,政府才能接受你的这些想法。我们想应该跟文化产业或者文物事业相衔接,这是我们考虑其中一个部分。我们把若干个点连成一个URS,这是我们学习台湾的一些做法。这一次11月份世界工业遗产大会就在台湾开。我们也想学他们的,建立一个人身体穴位一样串起来激活这个区域,激活原来废弃工厂区域。这个正好文化部门有文化产业处,像滨海新区有规划,他一共有39项,我们也访问他,希望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衔接,能够把工业遗产的问题很好的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衔接起来,这是我们一个城市,根据这个调查,根据这个东西我们给天津市提了这个建议,这个建议也被市场采纳了,下一个阶段更整体的推动这个问题。

    这是天津橡胶四厂改造的问题,这有很多单位介入,我以前一直不相信中国企业或者是现阶段中国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愿望,能够去从事文化产业的创作或者是活动。但是我发现现在天津有这样的企业,只是说我们能够很好的跟他们结合。我觉得应该把政府,把企业,把学校,市民能够结合在一起,你这个东西才能活,这是我们帮助他办的展览,让天津的市民能够很好的认识天津市的工业遗产的价值或者说文化遗产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我只是提供一个很小的例子,因为我以前在日本做过比较长时间的研究,我觉得日本比较有序做这个工作,他在70年代完成洋风建筑普查,80年代完成荷风建筑普查,在90年代完成近现代化遗产普查,每一次都是大本,每一次都是建筑学会挑头做这个事,我觉得现在有一点水到渠成了,我想建筑学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刚才丁总大的原则,然后定一些方针,定一些具体的标准,这是很关键的,就像三普似的,如果不定标准大家都说我是普查,最后照的照片也叫普查,可能最后就不能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工业遗产地图,这个工作如果要做的话,现在做好计划,然后会事半功倍,会很快有成果,而这个成果将来很快的能够反馈到规划,应该能够稍微改变一下中国现在的现状,包括杨老师说的洛阳的问题。我这也是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