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告诉我们。。。。。。--张博

2012-9-8 15:39|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847| 评论: 0

摘要: 我起这个名字:水,告诉我们……其实想有一个寓意,水是万物之源。 我简单介绍一下松江,大家可能不知道松江这个地方,早在唐朝出现了,在元朝的时候成为松江府,那时候还没有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出现追述到500年前, ...

  我起这个名字:水,告诉我们……其实想有一个寓意,水是万物之源。
  我简单介绍一下松江,大家可能不知道松江这个地方,早在唐朝出现了,在元朝的时候成为松江府,那时候还没有上海,广富林遗址的出现追述到500年前,当时是

文化圣地,历史上出过五个状元。
   首先分析一下松江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项目,这是我们完成的效果图,在基地的东边是文化馆的范围,西边是民俗展示馆,这两个项目加起来构成了广富林文化展示

馆的主要内容。北边是文化交流中心,中间是文化演义中心,有室外的观演广场和室内的演艺大厅,这两个主要表现了当地风貌的特种表演。南边是文化展示馆,是

广富林遗址再现的展示,木结构是水下展示入口,顶上的纯木结构是日本设计木结构的公司做的,西边是民俗展览馆,主要体现了松江当地古宅精品住宅的风貌建筑

。下面有纪念馆,这个项目当中佛教和道教的建筑放在一起,这是我现在不能理解的地方。这是当时的夜景图,这个项目有近8万方的用地,是4-2地块的规模,这是

人工挖掘出来的,在水下有很大的人防车库。
   这是功能区的划分,有休闲区、演艺区和文化展示区。这是刚才看到的木结构内庭效果图,这是展示馆当中发掘现场的室内效果,这是从顶上往下看的。这是演艺

衷心的水下出入口,这是靠近人口湖面的效果,这是水面展示台,这是室内演艺大厅,描写松江风土人情的剧目。这是分开功能区的体现,这是演艺区,这就是商务

休闲区,是松江当地风貌的建筑类型。设计之初想体现水乡文化的体验,想表达这个建筑有似水柔情的文化内涵,我们想表现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水是建筑物与大自然衔接的最好建筑。建筑物的水体都沉入水中,采用三位一体的建筑,为什么选择三栋而不是两栋?想表达官宅的三亭院落的形式。
   二、传统建筑农耕文化的特点。所以我们采用圆形的彩顶。
   三、用空间演艺的方式体现出中国木结构,里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四、想体现时代的特色,因为现在建筑界里面从时代感来说,最好的途径就是体现节能,所以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短片的形式,让大家有更直接的认识(播放短片)。这是广富林的全部风貌,我们现在努力跟业主商量,如何把剩下地块都交给我们做。因为业

主做出来放在30米的宽幅屏幕,所以我们的屏幕播放出来只有中间这一点。现在看到的就是文化展示馆,相当于在水上建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地下人防车库,这

是室外的观影大厅。现在看到的墙面就是我放的东西,这个沙盘是11个地块的内容。这是展示馆模拟遗址复远的现状,回溯6000年前,这是一个4D影院,播放作品《

发展上海》。这是里面的佛教建筑,项目开工的时候专门请佛教的禅师过来做法事。三重塔就是道教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道教和佛教那么近,所以开工的时候道教

和佛教一起做法事,场面非常有意思。
   这是基地西边的精品式古宅建筑,主要体现松江早期民风的建筑类型。松江早期的时候历史追溯以农耕和渔业、畜牧为主,因为出过五个状元,所以当地的私塾比

较多。等项目盖好以后,这些都是真实的蜡像。
   看完了多媒体之后,相信大家对这个项目有了一个认识,这个项目2007年开始做方案,现在完成了70%的工程量,部分古建已经进行使用了,所以我们做一些照片

,大家可以比对。左边是做方案的物体形式,右边是盖好的现状,从材料有一些差异。这是交流中心室内效果,当时做的一些方案。我们尽量保持了当时效果图的想

法。这是室外的外场;这是展示馆圆形水上入口;这是旁边的民居建筑。
   这个项目比较突出,很多项目都是跑在水里面的,所以项目随之而来给我们带来非常有挑战的课题。
   一、环保。我们经过研发和评估以后,最后决定用太阳能能源作为电能的转换,投入到整个建筑的使用,最后经过多方厂家的评估和推荐,我们选择了环保节能光

电幕墙的材料。这个材料本身是幕墙的类型,但结合了光伏电板的功能,而且非常耐用,在-90℃至50℃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达到无污染的能源转换,可持续发展很

好的实例。而且本身带着很好的装饰效果,可以根据建筑的需要调整色泽,最重要的一点,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保证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屋顶上采用了1000平方左

右的非晶硅光电幕墙,设计容量50千瓦,年发电量5万千瓦,是松江地区最大的非晶硅太阳能光电示范工程。
   二、空调系统。我们做的一些新的措施,采用垂直埋管的系统,比传统的系统节省40%,不需要冷却塔,场地更整洁。使用一次泵的变量系统降低水泵频率及冷水

主机流量来减少能耗,减少后期的成本。采用排风热回收技术,减少初期投资降低运营成本。自然通风,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上海气候条件,上海分成两季,冬季和下

级,春秋非常短。如果过度期用空调降低温度,能耗非常浪费。通过自然通风的技术缓解过度季节的时候,保障室内的舒适度,降低空调能耗。
   三、这是一个文化建筑,在交通分析上做的很多探讨,业主专门聘请了交通分析顾问公司,因为这里的功能非常复杂,人流交叉非常厉害,还有地下车库,因为车

库是11个地块的停车功能,车流量非常大,而且出来就是展示区域,所以对交通动线和人流动线做了很多分析和论证,最终我们共同协作完成了整个场地的交通组织

设计。还有机动车的快慢都做了严格的限制。
   四、地下人防车库。人防车库做在水下,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人防车库的规模达到3万方,达到近来900辆停车。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因为人防就有屏障的考虑,

平常有8个防火分区,战士分成12个专园。这里都是人工湖,包括防排烟和管道不能直通水面。所以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在顶板上集中设置了有组织性的管道,把所有

的防火分区、防火单元串联起来,可以达到送达风和排烟要求。因为是人防的,水下有参展要求,所以人停车以后要进入展馆,人车分流有交叉。顾问提出人车交流

的概念,上面走人、下面走车,杜绝了人车交叉的现象。
   水下的人防做的时候,我们总结出五个方面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消防疏散问题。因为在水下,不能直通水面,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消防分区就不能实现。我们

做的大量的研讨,通过消防论证,我们引用了避难通道的概念。在整个地下组织性的做了很多避难通道,把所有的疏散口全部串联在一起,解决了疏散要求。
   二是人流和车流的交叉,刚才提到了,是立体交通的概念。
   三是通风的问题。前面一张图可以看到,风景延伸了避难通道的理念,用集中式的环境进行排放,把需要排风的分区和机房位置排列在一起。
   四是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做了很大的难题,防水。这个防水和一般防水不一样,它泡在水里面和,和深水不一样。我们考虑沉降缝和结构缝的位置漏水比较严重,考

虑的倒水模式。我们结构缝设置一些集水井,疏导渗漏水。同时在集水井的位置增加数字液位仪。
   五是人防防烟。人防有一定的安全需要,人防在水里,顶板会受到水的冲击波的影响,可能产生裂缝导致渗漏水。所以我们做的时候除了结构的加固,还在通道的

部位增加了防护的密闭门,不但发现情况我们通过防护门层层防护,延缓防淹时候。
   五、在这个项目当中因为是文化建筑,里面的功能非常繁杂,所以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很多设计机构,等这个项目做完以后我初步计算了一下,主要设计机构达到19

家,而这19家设计公司都是依靠CCDI与业主解决的,所以我们设计总包的时候完成了近20家单位的协作工作,这个项目做完以后业主对我们的管理能力非常认可。曾

经有一度把第二地块委托给我们做,后来因为报价的原因最终没有成功。
   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