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市六大措施推动科普示范社区创建
摘要: 湖北随州现有社区70个,自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该市把加强社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重点,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思路的转变;把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机制的转变;把打造社区科 ...
湖北随州现有社区70个,自开展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该市把加强社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为重点,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思路的转变;把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机制的转变;把打造社区科普品牌活动作为主线,推进社区科普工作重点的转变;把提升社区科普工作能力作为突破口,推进社区科普工作方式的转变,先行启动曾都区前进等12个社区作为科普示范社区试点进行创建,进而在所有社区全面铺开推广,有效地促进全市社区的和谐发展。 加强科普工作领导 随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市政府办公室连续两年出台年度社区科普工作计划,坚持社区科普工作常议常抓,市县镇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专门听取社区科普工作汇报1-2次,参加重大社区科普活动2-3次,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社区科普及科普示范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社区科普工作事前有研究,事中有督办,事后有结果。市科协先后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科普示范社区”活动的通知》、《关于确认随州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试点单位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所有的社区在今年年内达到全省科普示范社区标准,组织领导、科普队伍配备齐全,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宣传专栏硬件设施等整齐划一。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相应出台了文件,曾都区科协还联合组织部门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科协组织奋发有为为开展好全市社区科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凸显科普工作位置 2011年11月,市政府出台《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文件,《实施方案》针对五个重点人群尤其是社区居民提出五大任务和四大措施。《科学素质纲要》成员单位以社区为阵地紧贴防灾减灾、卫生防病、健康文明、安全生活、和谐平安等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不断创新科普宣传形式,丰富科普知识内容,积极营造社区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着力打造社区科普活动品牌。在社区实行“四大”工程:面向社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实行“提高生活乐趣和生活质量”科普工程;面向下岗待业人员,实行“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能力培训”科普工程;面向社区青少年,实行“培养科学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科普工程;面向大众社区居民,实行“人人都有科学观念,人人都会科学生活”科普工程。同时,各社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与辖区单位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开展有时代特征、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主题科普活动。城区38个社区开展了“交通安全我先行”、“科学养生”、“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急救常识进社区”等系列科普巡展活动。前进社区、西河社区实施“转型居民培训”工程;文峰社区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楚风、瓜园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成立“空巢老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社区科普工作在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的重要位置得到进一步的突显,《科学素质纲要》在社区得到有效的延伸和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健全科普工作网络 “党建带科建”是随州市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一大特色。随州市健全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科协组织和其他群团组织配套完善、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的社区科普组织体系,实现了全市70个社区科协组织全覆盖。他们在各社区组建了科协组织(科协工作有专人管、专人负责、专门的办公室),把辖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的科普工作纳入社区科协组织管理,社区党组织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协调会,互相通报科普工作情况、协调关系、研究科普工作,破解了科协组织作用难发挥、社区科普工作难渗透、业主物业矛盾难协调等问题,完善了大联合、大协作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制度,真正实现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规范科普工作队伍 根据省科协《关于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随州市抓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志愿者者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居民需求等,组建了352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专业小分队,共计4200余人,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科学普及、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同时,在科普志愿者管理上,各社区按照“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网格)—楼栋(庭院)”三个层级建立了规范的组织体系。社区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科协工作人员既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科普专职人员也是科普志愿者,居民小组负责人(社区党委委员)既对整个居民小组负责,也要负责该居民小组的科普工作,他也是科普志愿者,同样如此,楼栋长兼科普志愿者。各社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社区科协组织——居民小组科普员——楼栋科普志愿者科普工作格局。 创新科普工作方式 该市各社区都成立了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宣传专栏、流动科普展板、科普园等科普设施遍布各个社区。各社区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调动辖区内各种科普资源,积极利用优良的硬件设施主动创新各项科普活动,探索科普活动轮执制等多种科普活动方式,每年结合科普日、科技周、科教进社区、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科普读书活动、科普节等,大到参与举行大型的综合科普活动,小到或是举行各类科普知识报告会,或是小型的科普知识体验活动,甚至是推广建设“小小科技馆”等活动。 近年来,各社区紧紧围绕抓好社区科普工作示范、抓好社区科普文明示范、抓好社区科普保障示范等创建工作,开展各种科普活动115场次,参与人数达87万人次。全市绝大多数社区都有自己的科普活动品牌。楚风社区是一个企业转制社区,社区科普活动结合实际,针对社区所有居民,建设了30米的科普画廊;针对居户青壮年白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现实,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科普学校,科普志愿者义务授课,既培养了孩子们科学观念,又解决了大人对孩子的担忧;针对老年人,社区组建了老年腰鼓队和夕阳红文艺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挥科普工作作用 该市社区科普工作按照“与重点工作结合,实践中应用,实践中普及”的思路,坚持开展各种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增强居民参与积极性的原则,始终将科学素质普及学习培训贯穿于社区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居民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确保了社区的协调发展。在党建工作中,全市推行“五化”(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在城管工作中,“洁美随州”,人人参与;在经济发展中,科普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普促进了居民掌握熟练的科学技能,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民生工作中,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扩大了就业和再就业;在维稳工作中,增强忧患意识,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了社区和谐稳定局面。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