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市做好“重”、“强”、“深”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2011-4-28 00:00|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985|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云南楚雄市始终把科普宣传作为增强全民科技意识、营造“科教人才强市”社会氛围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念好“重”、“强”、“深”科普三字经,做好科普大 ...

近年来,云南楚雄市始终把科普宣传作为增强全民科技意识、营造“科教人才强市”社会氛围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念好“重”、“强”、“深”科普三字经,做好科普大文章,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科普宣传突出“重”。近几年来,楚雄市科协高度重视科普宣传,每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蓬车”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和渠道,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仅2010年,全市各部门围绕主题,根据各类重点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科普宣传185场次,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2万多份(册);举办科技讲座、科普报告会、培训会等科技培训班32场(次);展出科普图文资料1240块(幅),制作科普光盘39种1400张;全市建有科普宣传栏131个,总长度532米;在楚雄市电视台开办的《科技之窗》已成为全市科普宣传的主阵地,坚持每周开播两期,全年播放104期,约160小时;每天晚上在城区三个免费电影场坚持放映科普电影,已成为全市科普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科普培训围绕“强”。着眼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托各种载体,以农函大、农广校、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站为平台,通过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有效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一是2010年农函大共招收16个专业,36个教学班,1848名学员,结业率达到98% 以上。二是通过市、乡、村农函大及成人技校、党校等办学,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40余期,培训人数2850多人。三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涉及建筑、农产品加工、缝纫、家政服务、种植、养殖业等20多个行业,培训农民工1万余人次。四是围绕县域经济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粮烟科学化种植、大棚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实用技术培训2039场,累计培训群众221830人次,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学科学、用学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科普服务上强调“深”。通过科普示范,加强科普平台建设,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深化科普服务,讲求科普实效。一是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近年来,全市建有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科普示范园4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7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7所。二是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培育国家、省、州、市科普惠农兴村示范项目18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省级科普示范村6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7个、科普示范村43个、科普示范社区3个等,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