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普惠农计划自2005年8月开始实施至今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科110服务体系建设、“三站合一”和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科普惠农体系。一个政府推动,科协主力军领跑,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众马一辕科普惠农的积极态势已然形成,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背景:源于一种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科协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千方百计送科技、送信息、送人才,努力提高农民兄弟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使农民及时、便捷、快速、准确地掌握科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各级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状况来讲,要把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等及时延续发送到最基层,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有人形象地把从乡镇到村这段距离比喻为“最后一公里”。那么,怎样才能跨越这最后一公里,建起一个稳固的农村科普阵地,将科技、信息等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将科普功能转化为推动“三农”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呢?省科协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2005年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实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该计划由科协牵头,与各级财政部门联合实施。 科普惠农计划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地总结为“一二三四五六”,即:一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个基本点——提升基层科普组织活力、建立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三个载体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信息员、科普惠农宣传栏;实施四大工程——科普惠农信息工程、技术工程、人才工程、物资工程;五项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动员社会的原则、整合资源的原则、长期发展的原则、打造品牌的原则;六条方针——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科协牵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 科普惠农计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一是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即在我省广大农村普遍建设“一站、一栏、一员”,推动四大工程。“一站”就是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惠农服务站以农业技术推广站、村科普分会或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农资经销服务点等为依托,经考核认定挂牌,农村的惠农服务站成为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技示范辐射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科普服务组织。“一栏”就是建设科普惠农信息栏.科普惠农信息栏统一标准,统一名称,信息栏中的科普挂图由省科协统一印刷,两个月更换一次。内容均为农村和农民急需的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涉农政策及市场信息等.信息栏既能满足农村科普宣传的需要,又能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求,为吸引社会资源支持科普事业创造条件。“一员”就是组建科普惠农信息员队伍。每个科普惠农服务站确定一名普惠农信息员。科普惠农信息员除负责更新信息栏挂图并对信息栏进行保养和维护以外,还负责收集和整理农村农民急需的农业信息、实用技术等,及时向上级科协反馈并及时在科普惠农服务站发布。最终通过“一站、一栏、一员”的建设,逐步推动科普惠农信息、技术、人才、物资四大工程的互动和流通。 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了充分调动起遍布广大农村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在科普惠农计划中的作用,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我省也已相应地开展了这项工作.该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惠农成绩较大、事迹突出的典型进行奖励,今年,我省用于这项计划的奖励资金预计总数可达600万元左右。 三是建设“农科110”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对科技和信息方面的需求问题,省科协于2006年底开展筹建“农科110”服务系统,建设了庞大的农科信息资源库,组建了雄厚的咨询专家团队,集电话、语音、网站、手机短信为一体,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服务,并于今年3月21日正式开通。 四是实现“三站合一”。为了充分发挥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功能和作用,省科协与省妇联、省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实现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农科110服务站和农村网络文化站的“三站合一”,整合了各方资源,做到了优势互补。 五是打造“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为了把科普惠农挂图及时运送并张贴在全省农村的科普惠农宣传栏上,最近,省科协与省邮政发行局达成合作,共同实施“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聘请全省邮政系统最基层的3000名乡邮员为科普惠农计划的“科普惠农信息员”,不仅负责发送、张贴科普惠农挂图,还要负责搜集、反馈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信息,而且进一步根据农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农用生产资料的便捷配送。
行动:风生一脉水起
科普惠农行动的号角吹响后,山西各级科协软机关挑起硬担子,发扬“我们面前没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的战斗精神,把科普惠农这杆大旗摇得风生水起,气象万千。 有的科协主席退休在即,但他们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信息栏建设最紧张的时候,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吃在村里,住在山头,为自己的科协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有的科协主席面对穷困不服输,一颗热心为惠农,以个人名义贷款建栏;有的数过家门而不入,在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行程两万余公里,督导工作;还有的科协干部取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进行集资,用于工程启动……想起这些,令人感动、令人振奋。就是凭着这股干劲和精神,山西科协人在白纸上画下了美丽图景:截止今年六月底,全省共建起一站、一栏、一员14000余处,覆盖了山西近一半的行政村,站有标准、栏有内容、员有能人的农村基层科普网络初步形成。 2006年3月18日,在运城考察农村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了临猗县七级镇中和庄村。当他看到挂在村里墙上的“山西省科普惠农信息栏”后,凝视良久,开口称赞到:科普上墙,方便农民,山西科协和山西财政厅办了一件好事,值得推广。同时,“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还被中国科协写入“十一五科普发展规划”和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今年1月,科普惠农计划还被列入了省政府“十一五”规划。 “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人才、物资的流通,实现了农村科技传播链条中最后一公里的跨越。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科普惠农行动虽然可以解决公共科技信息的入村问题,可农民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比较被动,由于受时空限制、互动性弱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在解决农民具体科技难题的速度上迅速跟进,不好解决不同地域农民个性化科技需求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3月,利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科协密集的人才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建起了农民点题,专家服务的新载体——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农科110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是:一个平台、两个体系、三个通道,五个功能。 一个平台,是以省级农科110服务系统为平台,开通969000110和12590110热线特服号,作为全省统一的农科110热线电话,全省任一地点均可拨打,仅收市话通信费,无任何长途费用及信息服务费。两个体系,是农科"110"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通道,是建设现场技术指导、媒体点题服务、远程实时咨询“三位一体”的山西农科“110”服务通道,以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最大化,以满足各种技术条件下和不同阅读、视听习惯的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农科110的服务功能主要分为电话咨询解答服务、Internet网络远程视频会诊服务、专家现场指导服务、媒体点题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五种类型。 电话咨询解答服务是指农科110受理群众969000110或12590110热线电话咨询后,坐席代表从资料库中调度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由服务中心将电话转接至相关专家进行解答、指导。 Internet网络远程视频会诊服务是指群众在科普惠农服务站或通过其它途径登陆农科110网站,点击音频、视频求解问题时,由农科110中心坐席专家通过语音,视频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进行远程零距离式解答、会诊服务。 专家现场指导服务是指农科110受理群众969000110热线呼叫后,由服务中心根据群众要求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特长、工作区域,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调度服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为群众提供现场指导咨询服务。 媒体点题服务是农科110中心根据969000110热线中群众咨询的热点、难点等共性问题,或根据时令、季节,通过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公开答复。 物流服务体系是以969000110、12590110热线服务系统为依托,以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基础,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物流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配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农科110开通几个月来,一条热线连接千家万户,解疑农科百事。广大专家不辞辛劳,奔波在田间地头解难题、送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受理农民咨询,日接热线高峰时突破400人次,筑起了连接党心民心的科技信息大通道。
联合:建起一大平台
由于农村科普线长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坚持社会化的大联合、大协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自科普惠农战役打响之日起,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积极整合战略性科普资源,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大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科普惠农信息栏的建设上,全省各级科协就通过联合、协作,争取到了社会资金几千万元,吸引几百个机关、团体、企业和众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这项事业。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感觉到部分农村的惠农服务站和惠农信息员的作用发挥的不好,长效机制还不够扎实和牢固。为此,经我们积极考察了解,得悉山西省移动通信公司先后投资30多亿元,铺光缆,建网络、送电脑,目前已在全省农村建立网络文化站20000多个,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科技网络给他们开来的便捷和快乐。山西省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点多面广的优势,动员农村广大妇女学电脑、用网络,懂科学、快致富,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妇女骨干担当起农村网络文化站的管理员。如果能与省妇联和省移动公司合作,则可以较好地解决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普惠农信息员不健全不稳定的问题。由此,在惠农的共同愿景下,经过省科协积极的协商、沟通和斡旋,在有关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最后三方决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于今年6月,共同签署了《山西省科协、山西省女]联、山西移动公司整合资源、实现三站合一,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合作协议书》,将农村现有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农科110服务站、网络文化站三站合一,进行科普资源大整合、共利用,形成了科协人才智力+妇联组织人力+移动网络实力的惠农体系。紧接着,为了充分发挥三方合作后的优势,体现三方联合的实力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我们三方很快又联手启动了百万农民学电脑科普培训工程,组织各级科协、妇联干部及各级学会科技人员、大中专学校教师、 大中专学生以及农村网络文化站管理员等一万余名科普志愿者,奔赴各县、各村,对科普惠农信息员、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农技协骨干、科技村干部、科普示范户进行电脑网络知识培训,以此带动全省农民学电脑、用电脑、学科技、用科技.与此同时,省科协已又准备与省邮政公司密切合作。省邮政公司借助省科协已经建立的全省农村科普网,扩大邮政的业务,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他们的贡献,而科协则充分发挥邮政公司有遍布全省各个乡村角落的乡村邮递员和健全快捷的邮政网络,把科普惠农的挂图、科技信息、乃至于农民需求的农药、种子等,通畅快捷地送到农民朋友的手里。这项活动的名称就叫做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 科普惠农计划的有效实施,为山西2800万农民搭建了一个方便、齐备、快捷的科技信息平台,为新农村建设添了一个务实、高效、实用的服务阵地,为党和政府多了一条亲民、为民、便民的有效通道,这同时也是中国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又一创新性实践。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奋发努力,加大与省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在适当的时候,开通专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农业科技信息手机短信和农科百事通手机报等项服务。总之,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科普惠农计划把分散的科普资源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旗下,统一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科普惠农的大发展,大延伸。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普惠农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我也真诚希望并相邀更多的“千里马”加入到科普惠农的队伍中来,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拉好科普惠农这辆巨大的战车。
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 韩裕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