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绍辉先生:现代科技&地域文化-内蒙古科技馆设计

2012-4-7 22:24|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865| 评论: 0

摘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傅绍辉先生: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建筑学会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这是内蒙古科技馆效果图,现在正在施工。远处是刚才说的内蒙古演艺中心的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傅绍辉先生: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建筑学会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这是内蒙古科技馆效果图,现在正在施工。远处是刚才说的内蒙古演艺中心的效果图,我们虽然在很多地方做过类似的博物馆和科技馆的项目,而且做了很多,但是一般新建的科技馆,包括北京的中国科技馆也都是在新区里面建的,和城市的中心区离的比较远。可能在周边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非常丰富的地区,但是因为远离中心区,所以建的过程中体现了现代色彩更浓厚,我们做科技馆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考虑,他既然是科技馆体现了现代科技,代表了一种技术的进步,一种未来和一种时尚。地域文化又经过多年的沉淀,沉积下来了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质的特征,它相对来讲更具有传统性,更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这个项目并不是像新的场馆在新区里面,我们虽然在新城但是已经不像很新的城,离城市大概五、六百米的距离,而且周边有相应的历史建筑,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体现这种文化还是很有意思。本身内蒙古也是一个蒙古族聚集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做设计显然不能简单的去做。这是场地,我们看一下场地的关系。这是内蒙古的新华东街,包括政府的和电视台都在这个地方。以前在西侧有一个新华广场,类似咱们天安门广场。这边的现状有两个已经建成的建筑,是内蒙古的博物馆,一个是内蒙古大剧院。是这呼和浩特东二环路,这边是新的火车站。机场也在这个方向,这是机场高速下来之后,到这个地方开始进入到城市的中心区,这个地方还是挺重要的一个位置,而且有两个文化建筑,博物馆大剧院,我们国家京包铁路,是一个铁动脉,而且从铁路上来讲,过来一直往包头走,虽然很多有动车的铁路的改线,但是这条线是不会再动了,因为还要继续往包头去不是近端。

  铁路当时分析的时候,场地条件对我们设计制约还是很重要的,这不同于城市的轻轨或者城市道路,这本身对城市的阻断作用没有铁路这么明显,轻轨如果架空了,在下面可以穿行的,作为城市道路地下通道或者人行过街天桥进行连接,城市连接性非常好。作为国家的铁道,铁道本身就是有护栏,人根本过不去,我们看到二环路已经从下面下穿的方式过去的。所以他对城市的隔断很关键,这是前面两个,右边是内蒙古大剧院,左边是内蒙古博物馆,这两个是已经建成的了。

  后面是我们科技馆的用地,当时分成两块,一个是我们主体科技馆的建设用地,还有一个小方块,本来这个地方做一个场。这是现场的照片,这是站在大剧院的屋顶上,我们爬到大剧院舞台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二环路下穿,同时可以看到铁道从这过去。恰恰是这种铁路的阻断作用,在铁路的北端之后有科技馆的用地,再往后就是铁路,再往后就是住宅了,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铁路对整个城市的用地性质的隔断和铺垫,到后面一下子就变了。我们觉得这个建筑品质怎么样,但是从建筑的性格上和前面建筑不是一类东西。

  这是站在大剧院中间有一个七米高的架空平台,下面是停车场,站在平台上向后看,这个天气不是很好,后面可以看到阴山非常漂亮,但是前面挡着一群住宅,而且还很高。这是博物馆,这两个项目做的挺好的。一个是很大的草坡,草坡的下面是整个的公共的空间,然后上面是一些功能空间往上走。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前面看,刚才那个是北面,这是南面,沿着城市道路的现状,设计完成度也非常好,北京施工图控制非常精彩,前面广场也非常有特点,有一个低空和屋面的曲线。这是站在大剧院屋顶上往南看,当时是冬天那边烧锅炉,可以看到蒸都出来了。我们想整个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这种城市空间是应该有一个延续性的,这种城市空间的延续性可以找到很多的例子。比如说对比咱们最著名的鸟巢、水立方的对比,还有和空间上的连接、联系,在这边上扩建了一些。这两个是紧邻建筑的扩建,他们可以看到在形势上不一样,但是在空间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上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做这个建筑采用怎么样一种方法,刚才马总介绍国家博物馆项目的时候是和利时的衔接,我们当时做这个考虑到很多城市空间关系,比如说两个建筑之间有一个平台,然后我们后面是新的建筑,将来中间可能要做一个塔,我们想这个空间的关系最好让新建的建筑调整一下,让视觉关系上去作为轴线的结尾,因为后面的住宅和前面建筑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这个景观也不是很好看,国家铁路的铁道线已经把这块地和后面地分开了,你想连接是很难的。我们想干脆在这个地方收尾,整个在轴线曲线界面上有一个连接,从平台上看两侧会有弧度很大的草坡,我们是否可以把草坡翻过来之后,两个曲线能够连在一起。

  在平面上分析的时候草坡可能有张力,内蒙古是马背民族,当时分析也有很多从马憨和弓箭做的元素,一看就不是江南的感觉,一看就是北方的,非常有力量的元素。胡锦涛总书记在这个地方给内蒙古录了一个民族团结匾,整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是最和谐的,整个民族政策执行的是最好的。这有一个中轴线过去,但是这后面是国家铁路和住宅,这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首尾,自己新的建筑应该有一个变化。我们想在这个地方是不是收住。利用当时中心想搞一个塔,作为控制这几个建筑。这边是演艺中心预留地。

  我们选择的是一种感觉相似但是是不一样的一种延续。除了刚才轴线关系延续以外,能不能还有一种顶面的连续性,它有很大的草坡,我们这边也能有相应的关系跨越过去。然后在城市沿着东二环街道上,城市关系是不是也能有一个连续性,比如说顶面向内侧界面一样的延续性,以及草坡的连续性,通过平面上做的反张力的曲线,是不是可以在立面上展示出来。这样通过非常逻辑的分析去抓取这里面场地所特有的特征,然后进行点题,这样在过程中形成这样一个造型。因为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项目是怎么想出来的,其实我们最开始也不是一下子就想出来的,就是慢慢的推倒,通过一个做的实体模型,拿美院卖的灰给捏出来的,之后加上计算机软件配合协调,用了很长时间塑这个形态。

  在空间中轴线组织上,现状的平台是这样的,我们建成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收尾,对后面建筑有一个遮挡,中间会有一个塔,这个塔现在被取消掉了当时选择这块地选择了很长时间,选来选去有的说在开发区,在开发区觉得有点远不太方便,因为当时城市交通还不是很方面,完全靠私家车或者城市公交车过去影响比较大。城市有很多人在这活动,也经常会有演出。今年的上半年还有朝鲜演的红楼梦,大家就选择这个位置。之后主要干道在下面,业主觉得我怎么让我觉得在房子后面体现出我的建筑来,要不然躲在后面谁都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想沿着二环路没有问题,从机场高速下来是不是有一个什么感觉,我们觉得在这个位置应该有一个城市提示的作用。在这个点上作为科技馆球状的电影院放在草坡的顶上,这是站在街角模拟的实景的情况。

  当时想整个项目最后完成的时候能够有各种功能串联的路径,这个路径的串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探索之路。我觉得人们进去之后不仅仅简单的看看物理试验或者人类的起源,看看什么世界,更重要的应该让人产生一种对科学的向往和对科学的热爱,在这里面能感受到进入的是一个科学的殿堂。我在做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路径分析,作为公众来讲进去之后可以随意的去走,不一定按照设计的路径去走,我觉得我设计的路径最能代表空间特征。比如说这配合的塔,这是过程中取消了,当时还有一个比较下沉的庭院,这也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疏散情况,因为科技馆是为未成年人和幼年人服务的,所以最好不在地下建,即便有地下室,这最好是半地下的,开放的下沉广场。最好的流线是这样的,他下来之后进去,可以在里面寻找高科技的电影院,沿着这个扶梯上去,之后参观,参观过程中上二层,之后再上到三层,到三层参观之后跨越一个桥,之后进入一个悬壁跨越进去,在这创作一个类似思想、思考的空间。这些吊顶是顺着屋面的结构做出来的,他会站在这个桥上,这离地面大概有30多米,过来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后面有未来岛,这是整个悬在空中的,下面没有支撑。有很多的柱子,这些光柱,蓝色的是假的,有结构的,但是包起来是室内的灯,这种白颜色和室外形成对接。实际上上面是空着圈,下面是连着地的,站在这个位置向上可以看到茫茫的天空,向下可以看到金灿灿的球体,可以感觉这个人走在太空之中,对于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个里面用这种方式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种对热爱的热爱和喜爱,这是在不同地方进出的时候可以看到的情况。

  这里面用了很多结构,为了保证建筑舒适度加了一些阻尼器,让建筑科学,建筑技术本身作为一个展品,在这里面去体现。刚才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地方文化元素,比如说内蒙包,他们的标识,还有内蒙古草原给人的蓝天、白云、绿草、阳光、纹饰。我们后来又中标了演艺中心,在完善的过程中把地区的元素通过连续曲线表现出来,整个建筑形态也像一个哈达抖起来的样子盖在上面。内部通过圆洞空间和马鞍形造型,从空间上体现文化的元素。我们现在做的不破坏整个空间的感觉,刚才说从下沉庭院翻过来进入。

  整个建筑室内的设计也是把钢结构外露的地方形成金白色的,在这个里面进入了上面是蓝天和白云的世界,就和内蒙给人感觉是一个关联性的。从演艺中心的西侧翻过来看,能看到绿色的草坡上一个金色的球体,当时也起了一个名字旭日腾飞,当时也用了一个歌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领导听了挺高兴的。在设计过程中难度非常大,我们采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做的,我们采用软件做了一个数字模型,所有的建筑结构构建在里面做完了,钢结构和屋面开发是采用编程出来了,每一次修改不是那么难,会容易一些。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一些变化,我们建筑材料,我们设计是采用GRC板的,这样能显示出建筑的力量,因为当地的业主和使用方不太同意,他觉得这个档次太低,一定要换成铝板,这样就显得分量不轻,我们争取很长时间也没有能够争取上来,后来塔因为种种原因也取消掉了。取消掉这个塔对整个夜景设计有致命的影响,原来可以把屋面打亮,现在只好把边打亮了。

  原来分的格很大,大概十几平方米,最大的将近三十平方米一块,后来变成了这样一个铝板,变成比较小比较碎的。这是现场的照片,这个照片是演艺中心,能够看到正在加工的钢座。这是前几天拍的,这个明年要完工的。我们当时竞赛的时候觉得参加不参加,后来觉得还是去参加一下,心态比较好,做的很放松。这个用地也是刀把型的,跟铁路的关系也没有变,不同的是西边还有一个高压线,我们想既然有高压线,索性切直就完了。既然是我们参加设计,就把原来在内蒙古科技馆里面所用的设计手法和元素在这里面进行重复。因为内蒙古科技馆的体量比这个明显的大,而且占据了中轴线,这两个建筑对于他来讲不是完全对称的关系,我们觉得作为后面的也应该是一种不完全相似的对称关系,前后可以有,因为时代上的差距,差了十年,时代上差别有变化,但是东西左右似乎不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应该是有一种对称性比较好。原来的顶到塔,这个延伸的关系也能够强调出这种对称性,因为设计这个时候,这个塔还有,我们做了一个反曲线的东西。

  整个平面界面当时以塔为中心,把这两个建筑都包在一起,这个线就这样出来了,就是想做成一体化的东西。后来通过设计竞赛的结果感觉我们的还是正确的,加强了对称性,这边就低一点,这边高就高一点,因为从高往低一走形态就出来了。我们之后考虑是不是有一种对称关系,从北面可以看到这种对称的关系,中心这是一个建筑,这是另一个建筑,但是轮廓线是有这种对称线的。南侧也是这样的,他有这种对称性,这样做出来之后建筑虽然不一样,但是看上去像一组。这是一个功能分析,里面有一个大剧院,作为科技馆南面是主广场,这样和前面两个建筑能够组成一个共同关系比较好,但是这块地比较挤放不下,后来觉得这样最好。文化元素的提炼跟刚才介绍的是一样的,我们做这个有一个象征,觉得跟钢琴形状很相似,是不是让人能够联想到钢琴,因为是表演艺术,加上本身有点像音乐的音符之类的。后来在实施过程中更贴近钢琴的刚才是什么呢?因为这是双层皮的设计,为了节约造价外面也用铝板,后面的玻璃整体上去第一不太节能,玻璃太多了。第二,造价太高,这个投资比较有限,需要控制,我们在这个里面做的是一条玻璃一条石墙。从室内来看像一条亮一条黑,黑白相间跟钢筋键非常相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